1984年的央視春晚上,陳佩斯和朱時茂表演了一個小品《吃麪條》。小品的故事情節簡單,卻妙趣橫生,令觀眾捧腹大笑。春晚播出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勢不可擋地成為了喜劇明星。之後,陳佩斯和朱時茂的作品,成為了春晚舞台上,觀眾最期待的作品之一。這是“小品”這種藝術形式,首次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從此,小品也成了春晚上必不可少的節目類型。
現在再回頭來看這個小品,依然讓觀眾開懷大笑,它早已經成為春晚歷史上,乃至喜劇歷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小品在當時能夠登上春晚舞台,也是一波三折。甚至在當年春晚直播前半個小時,《吃麪條》能否最終登上春晚,還是一個未知。
陳佩斯和朱時茂倆人都是電影演員出身,在春晚之前,他們倆人都已經有了各自的代表作,並受到了觀眾的喜歡。1982年,朱時茂主演的電影《牧馬人》,讓朱時茂迅速風靡全國;同樣也是這一年,陳佩斯在電影《夕照街》中出演的“二子”,也深受觀眾的喜歡。在這之前,陳佩斯已經憑藉着電影《瞧這一家子》,積累了大量的觀眾基礎。
1984年春晚是第二屆春晚,由於第一屆春晚的成功,央視對於這一屆春晚也異常重視。為了能夠在內容上有創新,特地找到了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兩個在電影領域,已經有所成就的演員,讓他們為春晚創作喜劇作品。
春晚劇組把陳佩斯和朱時茂安排到了賓館裏寫劇本,這種劇本對於當時來説並不容易,因為之前沒有小品。如何來創作,創作成什麼樣的作品,這些都是在摸索中前進的。費了很大一番功夫,創作出的劇本,導演組沒有通過,又得重新再開始創作。
80年代的條件也很艱苦,住在賓館的陳佩斯和朱時茂,還需要交糧票。在這種情況下,陳佩斯和朱時茂倆人偷偷地從賓館“潛逃”了。那個年代又沒有手機,走了之後想要找到他們是要費一番功夫的。好在,當時倆人都是八一廠的演員,通過廠裏找到了他們,繼續讓他們創作作品。前前後後,倆人總共偷偷跑了三次。好在,最後出來的劇本還是不錯的。
為了驗證這個作品到底好不好,84年春晚導演黃一鶴,帶着陳佩斯和朱時茂以及排練成的這個作品,去慰問體育健兒。在表演的時候,這個小品得到的效果意外的好,台下的人笑得前仰後合。看到這種情況,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心血沒有白費。可是這個時候,有領導卻説這個作品不能上春晚,原因是太不嚴肅了。
這個小品沒有過多的説教意義,很純粹地逗樂觀眾。沒有一個領導同意這個作品通過,一直到了除夕夜當晚7點半左右,距離直播僅僅只剩下半個小時時間了,這個作品究竟上與不上,還有很大的爭論。眼看着直播馬上要開始了,黃一鶴導演親自把陳佩斯和朱時茂叫了出去,告訴他們這種情況,並且給他們一個“定心丸”,踏踏實實演就行了,有“我頂着”。
在84年的春晚上,《吃麪條》也是唯一一個真正意義的小品。從此之後,小品成了每年春晚的必備的節目類型。陳佩斯和朱時茂也由此成為了影響幾代人的喜劇明星。
圖片來源網絡 侵權告知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