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爭議新劇,不止潛規則
本文作者是小萬家族的@鬼腳七
電影唯一的作用是讓生活變得比電影更有趣
明星八卦、行業內幕、花邊新聞,還有充滿艱難和興奮的美國夢。
這些元素從來都不缺乏觀眾,以這些故事為主題的作品,也一直都是票房和收視的寵兒。
比如今年五月網飛新出的這部《好萊塢》。
主創是風頭正勁的瑞恩·墨菲,演員列表裏一堆熟面孔,故事設定在五六十年代的好萊塢,真假摻雜的“歷史劇”。
所有這些都讓《好萊塢》看起來會像墨菲的上一部《宿敵》一樣,成為影迷和普通觀眾都熱愛的爆款。
但是結果嘛,有點不盡人意。
豆瓣和IMDB評分都在7.8左右,雖然這個分數不算低,但是要知道瑞恩·墨菲的《姿態》可是9分起跳的神劇,相比之前,不到8分已經可以算撲街了。
不過沒關係,在這個繼續片荒的五月,《好萊塢》依然是值得一看的劇集,我們先來説説,這部劇到底描繪了一個什麼樣的好萊塢。
圍繞着一羣想要進入好萊塢的年輕人展開,他們有退伍的軍人,有來自窮鄉僻壤的黑人,有名不見經傳的小編劇,有同志,有亞裔。
而在他們對面的,是大製片廠的老闆、權勢逼人的導演、八面玲瓏的經紀人,以及這個名利場中的各種潛規則和等級秩序。“逐夢好萊塢”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
劇中圍繞着一部名叫《佩格》的新片展開,年輕的電影人們試圖參與這部即將開拍的大作。
這部虛構的影片實際上來自於一個真實的故事——1932年,24歲女演員佩格·恩特維斯特因為事業受阻,深感挫折,選擇從著名的Hollywood燈牌的H字母上跳下自殺。
這其實是好萊塢悲劇宿命的一個註腳,當年佩格為了這閃耀着五彩斑斕色彩的9個字母終結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而劇中新一批的年輕人還會繼續前仆後繼地湧入好萊塢,甚至佩格的死也可以作為登堂入室的台階——只要它有用的話。
二戰後的好萊塢,迎來的是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不同種族、信仰、階級、性向,所有的人都有資格和可能去試圖分一杯羹,而在成功的寥寥可數的例子背後,是無數像佩格一樣的迅速隕落,甚至連死亡都可以被用來消費的無名氏。
這些邊緣小人物所構成的“好萊塢幻夢”,才是《好萊塢》的真實一面,也才是瑞恩·墨菲所最擅長的故事主題。
在《好萊塢》中,我們可以看到正在飽受躁鬱症影響的費雯麗,洛克·哈德森的同性戀身份和他與經紀人亨利·威爾森的複雜關係,以及第一位美籍華人明星黃柳霜的事業失意。
《佩格》(後來改成《梅格》)成功衝擊了奧斯卡,拿到了最佳導演獎、最佳影片獎、第一個黑人最佳女主、第一個黑人最佳編劇,第一個亞裔最佳女配,圍繞這部電影的所有人,都在好萊塢的黃金時代被染上了金光。
但這也是它受到批評的原因,在“反好萊塢”的表象之下,它敍述的仍然是好萊塢的最根本邏輯,劇中的邊緣人們最終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改變了好萊塢的規則,而恰恰是因為他們遵從了規則。
他們避免了從H上跳下來的命運,但是還會有更多人繼續一躍而下。
在人前光鮮亮麗的好萊塢大佬們,只需要開着車來到這裏,説出暗號“Dreamland”,就能享受到一位年輕而又帥氣的健美男子的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好萊塢》就是好萊塢的Dreamland,夢想成功的年輕人們,只能繼續相信,他們的前行之路,是通向柯達劇場的領獎台,而不是好萊塢巨大標誌的頂端。
【鬼腳七往期文章】
點擊即可閲讀
“退圈”消失的女明星們
這些備受期待的熱門IP,為什麼十改九撲?
《鬼吹燈》和《霸王別姬》的次元壁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