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媛”之後又來“病媛”,套路背後從來都是套現

  短評

  帶妝住院,先是痛陳病情,然後就是“痊癒”後分享“治療心得”、賣貨。據媒體報道,繼“佛媛”之後,網上又出現了一批“病媛”:總是在社交平台上聲稱自己患甲狀腺癌、甲狀腺結節、乳腺癌、抑鬱症……

  可能擁有基本理性的羣體並不難於明辨真偽,知道這些都是套路,更何況梨花帶雨的精緻妝容,與住院治療的醫院場景實在是格格不入,太讓人出戏。但擋不住人家瞬間聚攏數以十萬計粉絲,然後開始帶貨走量,粉絲套現……

  怎奈清醒的是一波人,痴迷的永遠是另一波。

  從“佛媛”到“病媛”,再到其他各種社會化場景下的拙劣角色扮演,抓住的,是用户市場中那部分一直願意為顏值和故事買單的羣體。

  不理智消費,古已有之,各類花樣翻新的角色扮演,只是迎合了一個分辨力不足的客户羣體和略顯畸形的市場。

  真實社會角色可能也有因為從業者的容貌而贏得部分“顏粉”的情況,但二者根本性的區別在於,各種“媛”所營造的人設身份肇始於某種徹頭徹尾的欺騙。也很難不讓人擔心,苦心孤詣製造的這種身份幻象,會只甘於牟取那一部分追捧和打賞。

  俗話説無利不起早,更何況,很多時候化個妝都得起很早才行。這不,一些“病媛”節奏明快、目的明確,連最起碼的預熱和過渡都沒有就開始帶貨走量了。

  純粹靠顏值賣貨,有需求自然有市場,倒也無可厚非,但“病媛”們的角色扮演卻有非常明顯的欺騙成分,讓人因為其虛擬的人設而買單入坑,這就有點不講究了。

  精心美顏修飾和角色設計包裹下的各種“媛經濟”明顯就是真實的“劇本殺”,而且是真的“殺”——騙你的眼淚、財物甚至是健康。

  那些虛構場景編造故事直播帶貨或者以其他在線營銷方式銷售的產品,質量是否可靠,有無安全風險,以及其所傳播的康復療法,是否會給相關人羣某種錯誤示範?這些都是必須深究的。

  特別是所謂“病媛”,其所精準俘獲的客户與受眾可能很大一部分是病友及其家人,而通過其所銷售的商品、所營造的治療場景,如果給真正的病人造成誤導,就可能是比騙取金錢還要嚴重的傷害。

  媒體報道顯示,有“網紅”自稱先後做了乳腺結節手術和甲狀腺癌手術,隨即分享術後恢復期服用的某保健產品,並在介紹中宣稱“該產品可有效抗癌”。什麼樣的保健品能抗癌?正如媒體援引醫務工作者觀點所言,“病媛”帶貨向消費者或病友推薦某些未經權威機構認證過的產品,“涉嫌虛假宣傳”。

  有效的社會治理,必須有能力未雨綢繆和及時打撈在類似“病媛”帶貨等直播營銷過程中權益受損的消費者,而國家網信辦、公安部等多部門此前亦聯合發佈《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對網絡直播營銷行為的各方責任進行明確規定,也專章明確直播營銷平台在其中的日常監管使命。不管是哪種“媛經濟”,一旦涉及商品的質量、安全問題,關聯到真實的消費權益,治理層面就不可能坐視。

  9月29日,快手科技發佈關於打擊“病媛”營銷行為的公告稱,近期,平台發現部分用户存在利用“病媛”形象營造人設獲取流量、惡意炒作、營銷牟利的違規行為。“家人們”,營銷套路太多,打賞買貨都須謹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51 字。

轉載請註明: “佛媛”之後又來“病媛”,套路背後從來都是套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