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摘金的高光時刻,全紅嬋和孫夢雅分別在第一時間撥通了家裏電話,與父母分享奪冠的喜悦。
其中,全紅嬋那句“要掙錢給媽媽治病”,更是感動了很多人。一位跳水冠軍、一位皮划艇冠軍,兩位家庭境遇相似的“00後”女孩,有着怎樣的家教?
全紅嬋拿下奧運金牌。
全紅嬋來自一個七口之家。母親在2017年遭遇車禍後失去勞動能力,整個家庭的收入來源幾乎全靠父親。2019年全紅嬋家被納入低保,每月按國家規定領取低保金。
少小離家學跳水,常人可以想見的難捨,於全紅嬋已雲淡風輕:“剛開始是有點辛苦,想家,但是我太喜歡跳水了,爸爸鼓勵我,讓我堅持。”
她的媽媽叮囑得則更細:“聽教練的,好好訓練,小心點,別受傷,多看點書,多學點文化。”
在父母眼中,全紅嬋“聽話懂事”,是個好女兒。難得休息回家,她會跟着爸爸在果園裏幹活,給種的橘子樹施肥。
“爸爸很辛苦卻從不説困難。”
全紅嬋家所在的村子。
全紅嬋覺得自己的性格“像爸爸”,“冷靜、孝順、永不放棄,他永遠是我的榜樣。”
雖然不常回家,全紅嬋卻心疼爸爸從早忙到晚、照顧一家老小。每次接到爸爸的電話,她都報喜不報憂,“挑練得好的事情告訴他,練得不好就不説了,不想讓他着急擔心”。
“家裏的事情不用操心。”女兒一戰成名,父親全文茂接過了獻花,卻婉拒了其他饋贈。
“獎牌是最好的禮物。”這是全家人一致的心聲,也是全紅嬋繼續攀登的動力。
孫夢雅(右)和徐詩曉500米雙人划艇奪金。
2001年出生的孫夢雅是山東棗莊人,14歲進入棗莊市體校,開始皮划艇專業訓練。
母親潘存娟説,孫夢雅從小就是開朗活潑的孩子,性格外向,愛動愛玩,適應環境能力強。
“夢雅常和我説,訓練累的時候睡不着,我就安慰她別給自己太大壓力。”在母親印象中,孫夢雅從進入體校開始,每年回家一次,最多待一星期。“回到家後,她就忙着做農活和家務,洗碗、掃地都包了。”
2016年孫夢雅父親在外地務工時受傷致殘,住院需要母親陪護。為了不影響孩子正常訓練,母親隱瞞了實情,説自己到父親務工的地方看看,幾天就回來,但一走就是三個月。
父親生病後,母親成了家裏頂樑柱。孫夢雅得知這個消息,心理波動很大,想回家照顧家人,有了放棄的想法,母親制止了她。
“我當時就告訴她,一定要堅持下去,這是她熱愛的,不要想家裏的事,把訓練搞上去,拿到好成績,就是對家裏最好的回報,家裏有媽媽。”
孫夢雅的家人慶祝她拿下奧運金牌。
但父親的受傷,還是讓種地為生的一家人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夢雅懂事,生活上也勤快節儉,為了給我減輕負擔,她每個月都會寄生活費,家裏條件逐漸改善。”
也正是媽媽的鼓勵和堅持,讓孫夢雅更堅定了選擇。為了不辜負天賦和父母支持,她發憤努力。她知道,回饋父母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倍訓練,贏得冠軍。
“那天(8月7日),家裏來了很多親戚朋友,我們一起看電視,當時我的心跳加快。奪得金牌後,夢雅第一時間視頻通話來報喜。她説‘媽媽,我拿到奧運會金牌了!’女兒是最棒的,我為她感到驕傲和自豪。”
全紅嬋和孫夢雅的父母都是農民,家裏都遭遇過變故與逆境,但他們對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成功的,一些育人經驗值得總結和借鑑。
首先,父母要發現並抓住孩子天賦,讓他們為熱愛去燃燒,哪怕遇到挫折、摔倒,也不要輕言放棄,做孩子最堅強的靠山,讓他們明白,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其次,不要因為貧窮,讓孩子把家庭顧慮看得比天重。越是難和苦,越要活得堅韌。只有強大自己,才有可能帶領家庭走上坡路。
最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影響孩子成長。孩子勤勞、孝順、正能量,正是大人品質和狀態的鏡像。家長要讓孩子學會樂觀面對一切,哪怕有變故和困難,也要扛起自己的責任。給孩子一個陽光的心態,或許是做父母最有遠見的做法。
從兩位“00後”奧運冠軍的父母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底色。父母心有光芒,孩子必帶芬芳。
作者:嶽冉冉 周萬鵬 盧羨婷/新華社
來源: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