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李漠(中)和演員在片場。
都市劇的“真實感”,可能不是紀錄片式的真實,但一定是“生活邏輯的真實”。
---------------
都市劇《我在他鄉挺好的》第一集,“北漂”女孩胡晶晶經歷了人生最絕望的一天。這一天中有一絲難得的暖意,來自陌生人。
胡晶晶幫閨蜜喬夕辰“出頭”嚇唬咄咄逼人的出租屋房東。在派出所,她們接受警察的教育和幫助。譚警官看了胡晶晶的身份證,發現今天是她的生日,説了一句“生日快樂”。這個情節戳中很多觀眾的淚點。
飾演這位暖心民警的,就是《我在他鄉挺好的》(以下簡稱《他鄉》)導演李漠。他説,自己是被製片人要求演的。“製片人説你來吧,反正你長得還像個民警,北京話你也熟,不然還得找別人”。
“我覺得這個社會還是善良、熱心的人多,有些人不説,可能只是沒有合適的契機,或者害怕給別人添麻煩、害怕受傷害。”面臨大城市裏種種不堪和不快,卻依然能感知生活裏的小温暖,這是《他鄉》“人間真實”卻並不喪的原因。
《他鄉》是都市劇,也是女性閨蜜劇。胡晶晶、喬夕辰、紀南嘉、許言這4個異鄉生活的女孩經歷着各自闖蕩的冷暖,以及同行路上的悲歡。
李漠一直覺得“姐妹戲”非常難拍,擔心自己作為男性導演,沒法完全理解女孩們的真實感受,不能給出準確的指導。因此,他在拍攝前琢磨了一些方法。
李漠特別喜歡是枝裕和導演的電影《海街日記》。“這部電影講了4個姐妹的故事,我看了一些他的創作訪談,講他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讓這4個女演員幫助他去説出一些話,然後把這些話總結成劇本,再進行拍攝。”李漠很羨慕這樣自然從容的創作流程,畢竟他們平時只能拿着劇本和演員聊,現場解決台詞問題。
但李漠自己採用的創作方法是,在劇集籌備期就努力讓周雨彤、任素汐、孫千、金靖這4個女演員熟悉起來,安排她們一起吃飯、唱KTV等,儘量走得近一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是需要被拉近的。她們是朋友了,那戲裏的朋友戲就不用演了,很幸運的是她們真成了朋友”。
4個姑娘在片場經常會開心地玩成一團。演員們放鬆、生活化的氛圍,還促成了很多靈光一現的“即興創作”。不少台詞,演員是照自己習慣的風格説,還會隨性“加詞”。
有一場紀南嘉討債不成功喝醉的戲,她坐在車上和歐陽説了一句:“你就應該待在喜歡的地方,你要不待在喜歡的地方,你圖啥呢?”李漠説,劇本原詞寫得要更文藝一些,但演員直接用口語化表達給説出來了,李漠覺得更好,因為這才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真實生活的語言。
李漠覺得,都市劇的“真實感”,可能不是紀錄片式的真實,但一定是“生活邏輯的真實”。
找準生活邏輯的心思,細膩貫徹於每個精心打磨的細節。
例如,《他鄉》裏的閨蜜們關係親密,但各自的租房分散在城市不同角落,這和往昔很多“閨蜜劇”姐妹必住同一屋檐下的設定截然不同。李漠説,這就是尊重現實成年人生活邏輯的一個考慮。
“因為是好朋友,所以不希望走得太近,讓彼此失去一層安全的距離感。正因為是好朋友,很珍惜,所以不希望被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活習慣的差異消磨大家的情感。”他認為,在這樣一座大城市,大家工作地點和領域不同,住一起未免顯得奢侈,只要週末相聚就足夠了。
親人和閨蜜挖掘胡晶晶自殺的真相,是貫穿《他鄉》的線索。這個帶有懸念的設定,會讓觀眾想起李漠之前執導的懸疑劇《女孩們在那年夏天》。在那部劇中,5個女孩兒中有一個女孩忽然離開人間,其他4個人一直在追責,追問誰是害她的人。
但李漠覺得,之前那部作品是留有遺憾的,自己也吸取了一些教訓。“教訓是自殺這件事情不應該去追責,因為你追不到責,而且奔着追責的故事會是一個非常消極的表達”。
因此,在早期做《他鄉》的劇本時,主創團隊就明確了一點:尋找胡晶晶離世原因的這條懸疑線,不是為了追責,而是為了還原她生前的狀態、生活面貌,是為了讓大家“釋懷”。
同時,李漠想表現的是,其實胡晶晶有那麼多大家並不知道的秘密,我們關心好朋友了嗎?
在大都市裏,很多看起來好像很熟悉、很親近的朋友,因為生活的變化而離得越來越遠,對彼此實質的關心變少了。“很多朋友沒有那麼常聯繫了,你打個電話問他(她)最近怎麼樣,對方會説‘挺好的’——説‘不好’又有什麼用呢?所以對方大概率不太會説。”
《他鄉》描繪了“北漂”青年的羣像。北漂之人,免不了陷入“故鄉”和“他鄉”這兩者的拉扯、糾纏。
生於青島的李漠,在北京生活了20年左右。他認識的很多北京哥兒們,看似談吐舉止“京味兒”濃重,但去家裏玩才知道,父母可能是外地人。這一點小觀察,也被主創融入到《他鄉》的創作中。劇中土生土長的北京男孩沈子暢,母親口音卻明顯是江浙滬一帶的。
“北京是一個很博大的城市,來到這個城市漂泊的人遠不止我們這一代,可能上一代、上上一代就已經來了,他們已經慢慢變成了北京人。”
李漠坦言,直到今日,身處北京也依然會有漂泊感,畢竟這座城市不是故鄉。但在他認知裏,北京早已成了一個“家”。
在內心深處的認知層面,“故鄉”與“家”或許有錯位,但並不矛盾。
“對我而言,我就是屬於北京的。我去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大城市,任何風景優美的地方,我會覺得人家那兒挺好的。但是每次從首都國際機場T2、T3航站樓下飛機,坐上出租車行駛在機場高速上的時候,我都覺得,‘終於又回北京了!回家了!’那個感受很奇妙,北京明明不是你出生的地方,但又是全世界你感覺最親切的地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羣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