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姊妹篇《突圍》開播,開篇讓觀眾有些意外?
《人民的名義》姊妹篇《突圍》終於開播。珠玉在前,劇迷對《突圍》充滿期待,但電視劇開篇幾集剪輯混亂、劇情温吞,讓人多少有些意外——
劇情不是《人民的名義》的延續
《突圍》仍然是發生在京州的故事,而劇情並不是《人民的名義》的延續。作為反映國企改革的反腐劇,由周梅森編劇,沈嚴、劉海波導演的《突圍》講述了國企京州中福在中福集團八十年慶之前八十天內發生的故事。
作家周梅森因創作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而被大眾熟知。周梅森曾在煤炭行業的大型國企工作多年,對國企的職場風氣深有感觸。周梅森曾表示自己從國企走到文壇後,《突圍》這部作品是他這輩子最想寫的,也是藏在自己心中30多年的震撼,劇中齊本安、石紅杏、林滿江年輕時的原型也是周梅森熟悉的。但電視劇《突圍》的開篇卻沒有爆款相,劇情在敍事上並不急於推進矛盾,筆墨集中在刻畫齊本安這個主角人物,以及編織一個錯綜複雜的政、企、社會多層面的人物圖譜,按部就班搭建戲劇關係,卻沒有抓人的戲劇衝突。當下的精品劇集,都是“生死7分鐘,黃金前3集”的打法,開篇不能有效抓住觀眾,口碑熱度就難以持續發酵。回顧《人民的名義》,開場就是討論對丁義珍案展開抓捕的政法委會議,人物羣像塑造突出,戲劇衝突十足,劇情懸念叢生。
相比之下,《突圍》開篇給人留下印象的是,劇中大量台詞對不上口型、剪輯混亂劇情銜接不上讓人出戏。再加上大量人物密集登場,前兩集光有字幕介紹的角色就有近20個,很多角色又沒有劇情連貫性,成了流水賬式的亮相。對於觀眾來説,這樣的觀看體驗的確不太友好。
從前幾集看,《突圍》影像敍事空間有限,劇中的故事情節、人物關係,很多都是靠人物對話“説”出來的。比如在齊本安擔任京州中福一把手後,石紅杏的內心變化不是“演”出來的,而是直接通過旁白完成敍事,讓人不知道是在看劇,還是在聽小説。劇中相對枯燥的開會戲,也缺乏豐富的表現手段。此外,劇中人物狀態不時出現跳躍,沒有合理的生長過程。
人物多線索雜細品有伏筆
《突圍》開篇的種種問題讓人很難想象這部作品是出自曾執導《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等熱門劇集、憑藉《中國式關係》摘得白玉蘭最佳導演獎的沈嚴導演之手。這背後恐怕既有主創功力的問題,也有一言難盡的地方。《突圍》的創作過程可謂困難不斷,一路從62集刪到45集,還因演員問題AI換臉,作品修改超過1000次,兩次重拍,完整度和流暢性都受到不小的影響。
但細品之下,《突圍》也有獨到的地方。和《人民的名義》主人公侯亮平相對扁平化的人物相比,《突圍》主角齊本安在角色厚度上,呈現出一定的複雜性和立體性。齊本安多年以來在中福集團被委以文宣幹部,在領導面前總是一副謙卑媚上的姿態,在他人眼中不過是性格軟弱的“吹鼓手”“妻管嚴”。但誰也沒想到,齊本安其實是個扮豬吃老虎的角色,空降到京州中福成為一把手後,人物初露鋒芒判若兩人,也陷入和師姐石紅杏的唇槍舌劍和明爭暗鬥。在向林滿江打小報告時,石紅杏把齊本安喻為“掘墓人”,似乎預示了人物的命運走向。
隨着劇情發展,京州中福的問題一一暴露。第八集中一場意外的爆炸,炸出了五億資金的離奇失蹤,之前有條不紊鋪設的戲劇矛盾集中爆發,看似凌亂的幾條劇情線開始交織,劇情提速好看起來。敍事焦點也將轉向齊本安、石紅杏、林滿江這組全劇核心的人物關係。
《人民的名義》和《突圍》都是男性羣像戲,《人民的名義》深刻揭示了官場生態,劇中形形色色的“好官”“貪官”各有各的特點,是作品成功的關鍵。《突圍》的人物創作依然到位,劇中角色眾多,彙集的演員可謂羣英薈萃,黃志忠、閆妮、耿樂等眾多擁有良好口碑的主演奉上了精湛演技,塑造了具有代入感的角色,主角靳東的表現也在愈發成熟中漸有新意。劇中,只抓權不幹活的懶政幹部皮丹,長期泡病號的老油條陸建設,實幹豪爽的“牛魔王”牛俊傑等國企幹部,構成了生動的眾生相,不少人物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反轉和多面性,無法用好壞進行簡單的界定。當初《人民的名義》播出時,根據劇中情節猜測官場羣像人物的黑白灰是劇迷追劇的一大樂事。《突圍》從細處着筆,表達上同樣相對隱晦,在一段段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暗藏玄機的對話和表演中埋下了不少伏筆。
《突圍》開篇未露爆款相)
來源 北京晚報 作者 邱偉
流程編輯 U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