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電影十年一品温如言#

本以為近期會衝出黑馬,可惜天不遂人願。造勢最強的《十年一品温如言》口碑一落千丈,豆瓣評分一降再降,現在處於2.8分。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從熱搜話題不難看出,電影不缺熱度,詞條就有十幾個。然而,排名最高的話題卻是#難看 十年一品温如言#,赤裸裸打了片方的臉。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比票房的不痛不癢更難堪的是口碑的下滑,觀眾顯然對這一類“青春疼痛文學”並不買賬,只有尬戲支撐的劇情尤為單薄。任敏和丁禹兮並沒有很好地傳遞出主人公的情緒,如何使觀眾磕到CP感?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按理説電影班底不差,導演趙非曾是田壯壯、張藝謀的御用攝影師。任敏和丁禹兮都是處於上升期的演員,顏值好人氣高。口碑如此之低,或許要從三點硬傷入手。

一.魔改原著,全員工具人

雖然與原著小説同名,拍出來的和原著卻相差甚遠。電影以“年少相愛”和“久別重逢”為賣點,講述温衡和言希兜兜轉轉的愛情故事。

兩位主角的感情戲是電影的核心,細看之下卻顯得尤為蒼白和空洞。人物邏輯和行動無法立得住腳,大量迷惑操作和生硬劇情看得人尷尬症直犯。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原著裏温衡和言希年少時相識,言希猶如一道光照進温衡的生活,沖淡了因寄人籬下而產生的憂愁。在言希的陪伴下,温衡感受到了久違的温暖。因為言希的到來,那些黯淡無光的日子也增添了難得的光彩。

而電影並沒有呈現小説中那些令人感動的細節,強行使男女主相遇,又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而被迫分離。其他人都是為了襯托男女主而存在,缺失個性,猶如工具人。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就連言希和温衡的重逢也像是刻意為之,所有鋪墊都是為了這個久別重逢的時刻,並沒有對感情線進行更細緻入微的觀察,愛情也只是流於表面。只有一些無比尷尬的傷痛文學充當着台詞,頂着大IP的光環,卻沒有足以支撐光環的優質內容。

二.演技掉鏈,空洞乏味

任敏和丁禹兮都是所在藝人圈層的佼佼者,都有代表作,人氣也不相上下。按照正常發揮,即便電影不能爆,至少不會落得演技僵硬的差評。

但結果就是這樣出人意料,明明兩位演員本身演技不差,放到電影中就不足以支撐人物的情感,整體來看顯得單薄而乏味。言希和温衡的很多感情戲,比如年少的怦然心動,温暖的相守與陪伴,彼此治癒負重前行,有那麼多深刻的情感可以捕捉,然而這些都在劇情裏銷聲匿跡。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劇情好像被按了加速鍵,言希和温衡的相識經過都被略去,直接跳到相愛模式。台詞很文藝,畫面很唯美,只有屏幕外的觀眾看得犯起了尷尬症。

在劇本和剪輯都有硬傷的情況下,僅憑演員就想挽救票房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況且任敏和丁禹兮的表現只是中規中矩,配合這樣的劇情更顯空洞無力。

三.劇情單薄,強行煽情

一部好的電影能使觀眾在感動之餘流露出理性的思考,《十年一品温如言》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儘管電影是根據大熱原著改編而成,情節上依然難逃狗血劇的窠臼。青春疼痛只是家庭成員間的針鋒相對,同學的冷嘲熱諷,再為男女主增添一些愛而不得的阻礙,這些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電影最大的賣點。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其實稍加留心,愛情這個話題還可以衍生出別的支線。比如對親情的探討,當温衡回到親生父母身邊時,她就像是家裏多餘的人。另一個女孩代替了她的位置,連親哥哥都一邊倒地幫着對方。温衡就靜靜地,不聲不響地待在家裏,主動做存在感不強的角色。

言希從小父母不在身邊,身體弱,環境養成了他看似桀驁實則脆弱的性子。從經歷來看,兩個人都沒有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温情,雖然性格不同,對於愛的渴望又何其相似。

可惜電影沒能利用好情感牌,為了煽情給男女主安排了很多感情戲,過於用力就會顯得失真,所以觀眾只能看到狗血的一面。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十年一品温如言》本可以利用不錯的班底進行創作,任敏和丁禹兮也有一定的實力,多方發力至少能為電影帶來還能説得過去的口碑。然而一副好牌變得一塌糊塗,種種硬傷的出現似乎很難再找出挽救的餘地

這樣的例子更是警示着後人,別想僥倖通過販賣情懷來贏得觀眾了。如果質量不過關,再好的團隊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3 字。

轉載請註明: 《十年一品温如言》撲街有理:剪輯有硬傷,僅靠演員挽救票房沒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