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老黃牛吃草擠奶,撐起真精神繼往開來
日前,主旋律精品電影《何叔衡》發佈一組新劇照,並揭秘了導演幕後的創作初衷。
該片導演劉苗苗是中國電影第五代羣體裏最年輕的女導演,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時才16歲,與張藝謀是同年級同學,以早慧著稱。大學畢業分配到瀟湘電影製片廠,她總説瀟湘廠是她孃家。劉苗苗23歲開始拍電影,完成處女作《遠洋軼事》,《馬蹄聲碎》《家事》出手不凡。曾以小成本影片《雜嘴子》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羅伯特·奧特曼的《銀色·性·男女》一道,入圍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終《雜嘴子》獲得“國會議長”金獎,評委會主席、《楚門的世界》導演彼得·威爾對它讚歎不已。她執導拍攝的電影作品,往往融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和現實教育性為一體。
為何選擇將何叔衡的故事搬上大銀幕?劉苗苗透露了她的創作初衷:“受到湖湘文化潛移默化的薰陶,我一直有一個強烈的願望,那就是想拍好一個‘湖南人’。”而何叔衡恰好生於湖南,在江西瑞金等地開創了蘇區紅色司法的工作局面,為革命事業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點擊獲取影片更多資訊
為了避免《何叔衡》陷入同類題材的窠臼,全力塑造一代革命者不忘初心、擔當使命的電影藝術形象,劉苗苗苦心孤詣地查閲、挖掘了大量史實資料,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各種途徑,來做案頭功課。她提到,影片中,何叔衡一直在寫日記,而在何叔衡的相關資料中,其實並沒有留存下來的真實日記。導演以日記的形式,巧妙地串聯起故事發生的段落與情節,給剪輯增加了編排的自由度,也給予了觀眾進入何叔衡內心精神世界的別樣渠道。
著名導演謝飛觀看影片後,高度評價“敍事重點選擇巧妙,有真實的藝術描寫”“觀影過程中數次落淚”。他認為,用電影藝術形象來表現中國共產黨創始者之一的何叔衡,將其鮮為人知的事蹟搬上大銀幕,令人備受感動。作為後輩或者是今天的年輕人學習、瞭解革命先烈的事蹟,也頗有價值。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原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更是指出,《何叔衡》作為一部中小成本投資的電影,藝術追求上也可圈可點,導演劉苗苖用心、用情、用功,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仍匠心獨具。
“塑造老黃牛吃草擠奶,撐起真精神繼往開來”——這是劉苗苗對電影《何叔衡》的真誠寄語,她對待創作的一片赤子之心,也賦予了電影《何叔衡》在眾多影片撤檔之時,選擇逆流而上,她有信心。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何叔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