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炎原本不叫趙炎 因為這個原因 馬季逼他改名 還真就改對了
馬季題材的系列文章,蕭陶已經寫了三篇,這是第四篇。這一篇蕭陶要説的是馬季和趙炎的故事。
馬季與趙炎,一對火檔
趙炎原來叫趙殿爕。“爕”是個生僻字。字典裏的解釋是“爕”古同“燮”。就是説在古代這兩個字是通假字。燮的意思是協和、調和。過去有個詞,燮友柔克,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對那些和氣可親的人,要用柔和的辦法對待他們。這裏的“燮”就是“和氣”的意思。
剛進廣播説唱團時,趙炎還叫趙殿爕。有一次,他去外地演出,報幕員看錯了,報成“趙殿變”。下來後,趙炎糾正她,説“我叫趙殿爕”(爕跟“謝”字同音),可人家卻聽成“趙電線”。第二天報幕,她還是沒報對,好在沒報成“趙殿下”。
馬季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一天,他對趙炎説:“你這名,不好念,唸對了,也是‘趙電瀉”,不好聽,觀眾記不住,你得改名!”名字是父母所賜,不能隨隨便便的改。見趙炎不太願意改,馬季就以自己為例,現身説法。馬季的本名叫馬樹槐。為了能讓觀眾記住,他才改叫馬季。再説,本名可以不改,取個藝名,問題就解決了。見馬季這麼説,趙炎就不敢再堅持了。於是,他請馬季給他取個藝名,馬季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馬季對趙炎説:“你不就是火多嘛。”趙炎説:“我命裏缺火。”馬季接着説:“‘爕’字裏面有三把火,還有個‘言’,你就叫趙炎吧。”趙炎問:“語言的言?”馬季糾正説:“是兩個火摞起來的那個‘炎’。”趙炎又問:“炎熱的炎?”馬季又答:“對!三把火,給你留倆。缺火,也不能要那麼多的火!火大傷身,有倆就行了。”馬季是趙炎的老師,一言九鼎。打這天起,趙殿爕就變成了趙炎。
馬季、趙炎和王金寶在廣場上給老百姓説相聲
趙炎的藝名是馬季取的,趙炎也是馬季捧紅的。其實,趙炎很早就進廣播説唱團了。進廣播説唱團之前,趙炎在北大荒插隊。起先他開手扶拖拉機,後來被團領導看中,調入團文藝宣傳隊。在宣傳隊,趙炎唱了幾年的樣板戲,無意插柳柳成蔭,唱出個媳婦來。限於篇幅的關係,這件事這裏蕭陶就不展開細説了。
1975年,廣播説唱團在全國招收青年相聲演員。經過一年多的選拔與考察,並沒系統地學習過相聲的趙炎成功入圍。進團後,趙炎成為馬季的學生。那時不讓拜師,馬季與趙炎便以師生相稱。相聲界恢復拜師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1990年,廣播説唱團在蘇州辦了一場馬季弟子謝師會,算是補擺知,師徒關係才得以明確。在馬季的弟子裏,趙炎是二師兄,大師兄是比趙炎年長一歲的姜昆。當年,他倆一起被從北大荒調入廣播説唱團。
趙炎收徒,徒弟劉春華是北京市公安局首都警官説唱團的演員
在李文華的幫襯下,姜昆很快就脱穎而出,紅遍全國,而趙炎卻一直默默無聞。現在回過頭來看,要是沒跟馬季搭檔,趙炎能不能紅還真是個問題。跟馬季搭檔沒幾年,趙炎就被評為全國十大笑星。不過,功勞一大半得歸功於馬季。唐傑忠是馬季的老搭檔。因為給趙炎騰位置,他就落選全國十大笑星。
都説學藝先學德,做藝先做人。1984年12月11日,馬季的母親不幸去世。第二天,馬季就將她火化,因為他要趕往上海演出。趙炎也有類似的經歷。父親病危時,趙炎仍然堅持演出。等演出完趕回去,趙炎的父親已經離開人世,父子倆沒能見到最後一面。這就是我們常説的“戲比天大”。馬季之所以會挑選趙炎作為自己的搭檔,因為他看重的是德。藝差點,可以慢慢培養,無德或者缺德可就沒救了。
趙炎是跟馬季合作時間最長的搭檔,也是馬季最後一位搭檔。他倆合説的《吹牛》、《五官爭功》、《金錢論》等,即便擺在現在也是上佳之作。這師徒倆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相聲的不離不棄。
紀念侯寶林誕辰100週年專場演出,左二為趙炎
上世紀九十年代,相聲跌入谷底,多數相聲演員都轉行去演小品,馬季沒有隨大流,用他的話説“我馬季守了一輩子相聲這個瓜,就讓他守下去吧”。趙炎也沒改行,陪着師父堅守陣地。
2006年12月20日,馬季突發心臟病,因搶救無效而去世。那一年,趙炎才55歲,還沒到退休年齡,但他淡泊名利,就此淡出舞台,但只要有紀念師父馬季和師爺侯寶林的演出,他一定會參加,有時還擔任主持人。要蕭陶説,有這樣的徒弟和搭檔,馬季要是在地下有靈,應該感到高興,至少沒選錯人。
(未完待續,蕭陶原創。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盜用者必受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