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寵劇大火,當代年輕人只想吃“糖”做的精神食糧?

試問,這年頭誰沒有迷過幾部愛情至上的甜寵劇?

明知劇情有bug,人物設定時常站不住腳,服飾造型與拍攝場景也隱隱透出“廉價”二字,大家仍是樂在其中,衝着屏幕一臉“姨母笑”,轉身就給劇打了高分。

在許多人看來,品質優良與否還是其次。生活常常味苦,吃“糖”才最為重要。

要説近來最火的甜寵劇,可能非《傳聞中的陳芊芊》莫屬了。

偶像劇裏慣有的場景在這部劇裏幾乎都能看見。當街搶親、冤家變真愛、屋頂賞月、花叢醉酒、摔跤必接吻,不可謂不浪漫。

《傳聞中的陳芊芊》糖點合集

男女主的“小學雞”式戀愛,更是讓少女心爆棚的觀眾嘴角咧到了太陽穴。

但細看之下,這部劇實在經不住推敲。

快穿文的設定,女主的智商實在不像能書寫出權謀的編劇;配音方面,一部分人現場收音但時常嘴瓢,一部分人後期配音卻對不上嘴型,十分尷尬;服裝造型、場景道具更是與“精良”毫不掛鈎。

演員台詞與嘴型對不上

從外觀、脈絡到內核,《傳聞中的陳芊芊》都算不上一部好劇。

但很神奇,它就靠着男女主的cp感和有趣的台詞殺出重圍,成為許多人討論的對象,也收穫了大票忠實觀眾,豆瓣評分高達7.5分。

要知道,製作精美但人物崩盤的《清平樂》只有6.6分,全程極度真實但提了一句女權的《我是餘歡水》也才7.4分。

雖然火不火都是命,但觀眾的興趣點,永遠是主要原因。

前幾天,一位重看《步步驚心》的朋友跟顏妹聊天的時候説到,近些年看沉重一些的電視劇時,都有一種受傷過度的感覺,於是越發不敢看悲劇。

連《步步驚心》這樣的劇,都是看一次要緩好幾年。

我們總是越長大,越變得有些玻璃心。生活不會停止給予困與苦,我們只好自己想辦法加點“糖”。

於是乎,暫停奔向正劇的步伐,轉身投向甜寵劇的懷抱,便是當代年輕人的所謂“興趣點”。而能準確戳到這些點的劇,便自然而然我們的成了“心頭好”。

喜歡沙雕又有顏的人,就去看《太子妃升職記》;偏愛雙雙優秀天作之合的人,沉迷於《微微一笑很傾城》;想看齁甜齁甜戀愛的人,對《親愛的熱愛的》便無法自拔。

《親愛的,熱愛的》劇照

對待這些在某一方面提供了精神支撐的劇,年輕人們往往顯示了極大的寬容。

我們會因為某一點不足對精心製作的劇不吝批評,卻會因為甜寵劇有着A的優點而忽略它B的缺憾。

原因其實不難猜想:對良心劇我們有着極高的期望,希望它們能以一己之力提升行業水準;而對於甜寵劇,大家卻只有“獲取快樂”這一個訴求。

有人這樣説:最愜意的生活,莫過於在休息日吹着晚風散步消食,回來後追幾集甜寵劇,在牀上開心地打幾個滾,再進入甜甜的夢鄉。

在最美的幻想裏,甜寵劇也是“生活必備”。

而事實上,生活遠不如想象中美好,它的常態是——下雨了打不上車趕去上班,做了許多方案客户都不滿意,長輩們還堅持日常催婚……

《入海》截圖

二十多歲的我們,未成家未立業,生活總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一事無成,一身混沌。

百般頹唐與無奈之下,我們更得想辦法給生活調調味、加點糖,“甜寵劇”就是這樣一瓶調味劑。

正如前文所言,我們對甜寵劇唯一的訴求就是能從中感到快樂,所以願意包容它的一切不足。

年輕人的精神世界是多元的,但重壓之下,大家便挑食多吃甜甜的精神食糧了。

(圖片來自網絡)

· END ·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3 字。

轉載請註明: 甜寵劇大火,當代年輕人只想吃“糖”做的精神食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