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5月25日非裔美國公民喬治·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身亡後,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在美國持續蔓延。在影視圈,許多涉及黑人刻板印象的影視作品推到風口浪尖,相關主創和演員忙着表態,就連1939年上映的《亂世佳人》也未能倖免。至此,這場運動似乎有點“走火入魔”了。
6月9日,《為奴十二年》編劇約翰·裏德利在《洛杉磯時報》上發文,提及《亂世佳人》對黑人角色的不當處理,呼籲在線視頻點播平台HBO Max下架該片。HBO Max迫於形勢,迅速將影片下架。《亂世佳人》一直被看作是好萊塢電影經典,曾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奧斯卡獎,但有美化蓄奴制之嫌。
雖然下架了,但HBO Max稱,在增加歷史背景説明和譴責奴隸制的警示之後,《亂世佳人》將再度上線。有意思的是,影片下架一天後,《亂世佳人》迅速登上了亞馬遜平台影片DVD銷量榜榜首,可以看出美國民眾對於矯枉過正的逆反。
經典情景喜劇《老友記》也因缺乏種族多樣性遭到指責。扮演羅斯的演員大衞·休默接受《衞報》採訪時稱,自己當時就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曾力爭讓羅斯約會亞裔和非裔女友。《老友記》主創之一瑪塔·考夫曼含淚承認自己在種族多樣性問題上做得不夠:“真希望我當年有如今的認知,那我肯定會做出完全不同的決定。”
美國戲劇行業也不太平。300位有色人種戲劇行業從業者近日聯名發佈了措辭強硬的聲明,稱百老匯如同一座“紙牌屋”,“建構於白人的霸權之上,岌岌可危”。簽署這份聲明的人包括多位普利策獎、託尼獎獲得者。
冷清的百老匯 新華社圖片
與此同時,許多黑人戲劇從業者在社交媒體上描述了他們遭受的種族歧視。百老匯導演肯尼·萊昂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説:“我們今天在談論的是,大街上一排房子之中,有一間黑屋子着火了,它已經燃燒了400年,需要關注、資源和行動,將火撲滅。那就是種族不平等之火。”
萊昂曾經因為自己的作品收到過死亡威脅,曾在回家的路上因為自己開的車太好而被警察無端攔下。他經營着一個劇團,在為講述黑人故事的新劇籌款時曾處處碰壁。但萊昂説:“我沒有放棄百老匯劇院,我也沒有放棄美國,我相信正義總會勝利。”
曾經人潮湧動的百老匯 新華社圖片
編劇莉迪亞·戴蒙德説:“也許我説了這些話就再也無法參與下一個百老匯製作了,但現在是時候説真話了,這是一個被白人男性支配的世界。我們國家的經濟機會越多,就有越多黑人被擋在入口之外。”一時間,百老匯各大機構都在發聲明表示對種族平等的支持,但戴蒙德態度堅決:“我不想聽,除非你給我看制度上的切實改變。”
百老匯大道常常被諷刺為“大白道”(the Great White Way),因為不管台前還是幕後工作人員,都“太白”了。這一現象近年來有所改觀,看看這幾年最火爆的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就知道了。這部作品中大量啓用黑人演員和拉丁裔演員,連“國父”喬治·華盛頓也被改成了黑人。《漢密爾頓》不僅一票難求,還把格萊美獎、普利策獎和託尼獎多個獎項攬入懷中。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戲劇行業沒有采取長期機制,確保百老匯在多元性方面的探索和堅持,《漢密爾頓》可能只是個美麗的意外。
第70屆託尼獎頒獎典禮,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獲11個獎項
對百老匯“太白”的聲討愈演愈烈,甚至有一封請願書在網絡上傳播,希望位於非裔社區的阿波羅劇院能加入百老匯大家庭。
目前百老匯有41家核心劇院,沒有一家為黑人所有。阿波羅劇院有80多年曆史了,並不在百老匯大道上,而是位於黑人聚居的哈萊姆區。“爵士樂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踢踏舞代表人物比爾·羅賓遜以及流行巨星邁克爾·傑克遜等黑人明星都曾在這裏表演。請願書稱,阿波羅劇院符合百老匯劇院的所有條件,但沒有一部在這裏製作的劇目獲得過託尼獎。希望劇院能加入百老匯聯盟,並獲得託尼獎提名作品投票權。
阿波羅劇院
這場風波發生之時,正是百老匯因疫情停擺數月,大多數劇場工作者失業之時。當街頭示威活動帶來動盪與不安時,許多百老匯劇院和製作公司都發布聲明譴責種族歧視,並承諾支持系統性的改革。部分外百老匯劇院還為示威者打開大門,在大廳為他們提供水、洗手液,並開放洗手間供他們使用。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