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也就是2010年,新版《三國》和新版《紅樓夢》相繼於5月、9月全國上星播出,引起業界轟動,兩部電視劇也相繼成為當年的熱門話題,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輿論風景。
如今,新版四大名著已經陸續開始迎來十週年紀念的檔口,對於劇組官方是否會發起紀念活動、是否會在國人心中成功喚起集體記憶,許多書迷、劇迷都十分關注。
大家都在等待驗證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初轟轟烈烈的新版四大名著,是否真的墜落成一滴滴“時代的眼淚”。
讓劇迷失落的是,新版《三國》上星播出十週年紀念日的當天,相關紀念活動及報道,可謂是“門可羅雀”。
媒體平台、社交平台上,只有零星的幾個劇迷默默製作了視頻和圖文以示紀念,就連新版《三國》的導演高希希、一眾主演陳建斌、陸毅、於和偉等人,都沒有發聲。
時隔半月,高希希導演才在個人社交平台上轉發了一位粉絲剪輯的紀念視頻。
另一邊,新版《紅樓夢》劇組也絲毫沒有為9月的上星十週年做紀念的跡象。值得注意的是,新《紅樓夢》的導演李少紅與主演蔣夢婕、楊洋早已反目,至今尚未和解,這更是預示着十週年紀念,只能成為劇迷心中的一個空想。
這個場面,與舊版四大名著劇組每一次的10週年聚首紀念相比,實在相形見絀;與當初開播前後的轟轟烈烈的場面,也形成了鮮明對比。
四大名著在許多國人心中,代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是能夠代表中華文化的存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央視拍攝的四大名著電視劇,在國人心中堪稱經典中的經典。
為了延續大家心中的情懷,央視四大名著電視劇劇組,常常以各種名義發起重聚,其中,87版紅樓夢劇組在2007年、2017年的紅樓劇組20年、30年聚首尤為吸睛,讓人感慨戲裏戲外皆是人生。
每次重聚,對於很多觀眾來講,都能引發集體記憶,重温那時的情懷。
新版四大名著的翻拍項目,從2005年新版《紅樓夢》劇組發起大型演員選秀《紅樓夢中人》開始,就一直維持着超高的國民關注度,直到2012年,新版《西遊記》播出,7年間一直是轟轟烈烈的狀態出現在輿論場中。
但在這個過程中,批評和質疑的聲音從未停息,如今,十年過去,新版四大名著落得“門可羅雀"的結局,豆瓣評分也一直保持8分以下的中等水平,難以翻身。
或許,當初倡議發起翻拍新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的那些人,從未想過他們心中的那個轟轟烈烈的文化大工程,會落到這步田地。
也不禁讓我們反思,這一切的問題,都出在了哪裏?
01 珠玉在前,神話難破
其實新版的四大名著,平心而論,都算得上製作精良,在如今五毛特效和尷尬演技霸屏的當下,新版四大名著的單從質量上講,都能過關。
根據官方數據,新《三國》的拍攝週期為10個月,新《紅樓夢》拍攝週期為16個月,新《水滸傳》拍攝週期為12個月,新《西遊記》(指張紀中版)拍攝週期為8個月。
這在內地近20年的電視劇史上,都是極其少有的存在,稍微熟悉現代電視劇製作流程的人,都會明白這背後是多麼巨大的人力和資金的消耗。
此外,這四部劇相比於以往的各版,也都做出了自身的一些突破,奉獻了一些能明顯感知到的誠意。
比如,新版《三國》,首次以曹操作為第一男主,將人物塑造得更加立體;比如新版《紅樓夢》,動用了大量資金進行特效製作,使得整部電視劇都充滿了電影級別的精緻畫面;再比如新版《西遊記》,不再將唐僧塑造成一個懦弱的“小白臉”,整部劇更加突出九九八十一難的艱險和佛學文化,更加全面地詮釋了原著精神。
但是,老版四大名著,無疑是橫亙在新版四大名著之前的一座大山。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播出的央視版四大名著,在整個內地電視劇史上,都無疑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當時那個物質與精神財富都極度缺失的年代,這四部文化型的電視劇的橫空出世,既創造了奇蹟,也為當時的全國人民奉獻了一場文化盛宴,意義非凡。
當時對於這四部劇的重視程度,放到現在是難以想象的。
拿87版《紅樓夢》來説,劇組從啓動到最後,先後邀請了十餘名文學、紅學專家,參與指導劇本創作、劇組培訓等工作,並將大量的精力傾注在演員們的封閉培訓上,為了能夠渲染出劇組的文化氛圍,以及培養出演員的古典儀態,其用心不可不謂良苦。
還有86版《西遊記》,在最開始全劇組只有一台攝像機的前提下,完成了許多特技鏡頭,讓人感嘆這簡直是創造奇蹟的過程。
由於當時技術條件不夠成熟、資金相對比較欠缺,舊版四大名著都不可避免產生了些許遺憾。最先出世的《西遊記》和《紅樓夢》體現得尤為明顯。
比如86版《西遊記》經常可見穿幫鏡頭,87版《紅樓夢》也沒能拍出夢遊太虛幻境這一原著中十分重要的情節。
但是對於很多人而言,老版四大名著,並不僅僅只意味着一部精良的電視劇,也意味着童年的回憶,意味着“美好的過去”,因此,再多的問題,都是瑕不掩瑜,都不能掩蓋經典神聖的光芒。
經典,永遠是記憶深處的那道“白月光”。
近幾年,儘管六小齡童老師因為“靈堂賣片”惹了眾怒,網友們還紛紛發展起了諷刺他的“六學”,六小齡童本人一度成了全網“人人喊打”的對象。
但是無論六小齡童本人風評差到什麼地步,都沒能撼動86版《西遊記》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極少有人否認六小齡童塑造的孫悟空的經典形象,這已經足以説明了央視版四大名著在大家心中不可撼動的神聖地位。
新版四大名著就像是“孫猴子”,太難翻得過舊版四大名著這座“五指山”。
02 罵名無數,難以洗脱
除了舊版珠玉在前的因素以外,新版四大名著也有許多書迷們不能接受的硬傷。
新版四大名著在當年開播時,網友們極其熱衷於“找茬”,即根據電視劇內容和原著內容一一對比,找出裏面的雷點和錯漏。
於是,許多的“硬傷”被揪了出來,成為了笑柄,並且至今仍是新版四大名著身上揮之不去的標籤。
比如,新《三國》為了給後期主要人物司馬懿添加一段“黃昏戀”,生硬地杜撰了一個名叫靜姝的女子,讓人雷不勝雷;
比如,新《紅樓夢》為了表現所謂的藝術個性,在影片中大量使用驚悚片才會用到的音效,在造型上也將多數主要女性人物戴上了“銅錢頭”,違背了觀眾的審美;
再比如,新《西遊記》的特效製作,未能達到當時時代應有的水準,造成了許多書迷的極大遺憾。
除了這些硬傷之外,許多謠言也使得新版四大名著的惡劣名聲雪上加霜。
受害最深的應該就是新版《紅樓夢》了,因為眾所周知,《紅樓夢》是一部女人戲,劇組裏大多數都是些青春靚麗的女孩子,因此極容易傳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豔俗謠言。
許多毫無證據且經不起推敲的傳聞,至今許多觀眾仍深信不疑。正是因為這些傳聞造成了極大的惡劣影響,林黛玉扮演者蔣夢婕至今在接受採訪時,都還在拼命澄清謠言。
有人説,是時代浮躁了,劇組急功近利導致了許多的硬傷;也有人説,影視行業亂象紛呈,八九十年代,那個影視業“美好的過去”,再也回不來了。
總之,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新版四大名著一步步被污名化,最終掉進深淵難以掙扎。
03 生不逢時,阻礙重重
其實,新版四大名著電視劇還誕生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局面裏。當時的國民,對“翻拍劇”這三個字,可謂極其敏感。
這一切,還得從大陸武俠劇的翻拍説起。
2000年前後的大陸觀眾,提起武俠劇,印象還停留在一系列的港片和TVB劇,那時候,翁美玲的黃蓉、李若彤的小龍女,簡直就是一代人心中的女神,這種經典在人們心中是難以磨滅與超越的。
於是在這個時候,大陸以張紀中為代表的一系列導演,看見了武俠劇的驚人市場,於是開始投身拍武俠劇,一系列的金庸劇、古龍劇頻出,其中張紀中所拍的幾部金庸劇反響最為熱烈。
張紀中拍的第一部金庸劇是2001年的《笑傲江湖》,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由於在此之前,香港影視業拍攝的幾版《笑傲江湖》都反響平平,因此張紀中的這版《笑傲江湖》收穫了不小的成功。張紀中之後趁熱打鐵,又接着拍攝了《天龍八部》和《射鵰英雄傳》,爭議也就隨之而來了。
眾所周知,《射鵰英雄傳》在1983年,有過一版十分經典的、由翁美玲、黃日華主演的港劇。經典珠玉在前,挑戰性很大,張紀中顯然沒能踢動這塊“鐵板”。
03版“射鵰”一經播出,全國上下一片雷聲,大家紛紛指責李亞鵬像“二傻子”,周迅是“公鴨嗓”,金庸翻拍劇的名聲一下子跌入低谷。
這種反對情緒直接牽連到了06年播出的《神鵰俠侶》。當時豆瓣剛剛興起,在豆瓣上06版“神鵰”的評分被無數憤怒的網友刷到了很低。時至今日,即使06版“神鵰”已經“平反”成了經典,但豆瓣評分仍舊只有7.3分,成了許多書迷、劇迷的“意難平”。
2007年,張紀中版《倚天屠龍記》播出,更坐實了“雷劇”的標籤,這版“倚天”由於經費問題製作相比於“射鵰”和“神鵰”都遜色不少,一經播出,許多觀眾直言“徹底失望”。
其實,無論是張紀中版的“射鵰”還是“神鵰”,時隔十多年,如今都漸漸成為了一代人的童年記憶,成為了一代經典,口碑都細水長流般地慢慢升起。
而新版四大名著,就正是在那幾年,開始啓動了項目。
其實當時大家的輿論比較撕裂,一方面,距離上一次將四大名著拍攝成電視劇已經20年,許多觀眾都很期待新版;但另一方面,由於當時大眾對於新版“射鵰”、“神鵰”、“楚留香傳奇”、“少林寺傳奇”等一系列翻拍劇及狗血武俠的不認可,“翻拍”兩個字,在大家心中自然而然成了貶義,很多人在項目剛一啓動時就不停唱衰。
2006年至2007年,也就是在06版“神鵰”被黑遍大江南北之時,新版《紅樓夢》的製片方發起了一場轟動全國的演員大選秀——《紅樓夢中人》。
但是這場選秀,從一開始就不被看好。
所有人都在哀嚎,如今這個浮躁的時代,哪裏來的“林黛玉”,哪裏來的“賈寶玉”,通過選秀怎麼可能選出來個像樣的演員?
關於這場歷時10個月的選秀,輿論上下一片譁然,紛紛要求停止選秀、停止翻拍。
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更間接使得這場選秀的聲勢滑到低谷。
2007年5月,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大選秀即將落幕之時,87版《紅樓夢》的林黛玉飾演者陳曉旭,罹患乳腺癌去世。
一霎時,全國《紅樓夢》的愛好者都陷入了一片悲號,一時間,“天堂有了陳曉旭,人間再無林黛玉”的口號響遍了大江南北,人們對舊版《紅樓》的追思達到了一個空前的程度,這間接地又給了選秀、甚至整個新版《紅樓夢》項目組一記重創。
《紅樓夢中人》選秀最終是以鬧劇收場,原定的總導演胡玫因為承擔不起各種壓力,在選秀結束後不久就撂了挑子,最終項目只得邀請李少紅導演接替任務。李少紅導演也是匆匆收拾了一地爛攤子,趕在項目截止日期前完成了電視劇的拍攝,但是最終也沒能把這一地雞毛收拾整齊。
總而言之,一方面,新版四大名著被無數觀眾打上了“翻拍劇”這樣一個看來有些“可憎”的標籤,使得所有的工作都變成了吃力不討好的苦活;另一方面,人們還沉浸在對“經典”的懷念之中,新版四大名著,似乎真的出現得太早,太不是時候。
新版四大名著項目的啓動,實在是沒能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
04 結語
新版四大名著落得一地雞毛,是幾乎所有關注新版四大名著的觀眾的共識。其中固然有自身不足的原因,同時也有許多無可奈何的現狀牽制着新版四大名著的發展。
雖然新版四大名著無論從口碑上還是影響力上,都遠遠比不過舊版,但是,如今被雷劇“洗禮”多年的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十年前的這幾部文化大戲,或許我們也會由衷地給出誠意滿滿、製作精良的評論。
在歷史長河中,新版四大名著僅僅是曇花一現的存在,它終究無法像舊版四大名著那樣被奉為經典傳承下去,終究會被歷史遺忘,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次中國文化傳承的一次努力的嘗試,也曾經是一場轟動全國影視業的大事件,我們作為觀眾,需要做的,是正視它們的存在,挖掘這些作品背後的文化內涵,從而讓這些富有爭議的作品能持續地發揮文化傳承的作用,我想,當初大力支持新版四大名著翻拍的那一批人,也希望看到這樣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