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花木蘭》“轉網”背後,百年好萊塢迎接發行模式新拐點

由 東方崇學 發佈於 娛樂

文/杜威

平地驚雷!被視作北美電影市場救世主的《花木蘭》“轉網了”。

北京時間8月5日早5時,迪士尼官方宣佈《花木蘭》將放棄北美院線發行,選擇在9月4日直接上線其流媒體平台Disney+。介時,北美觀眾以及擁有Disney+服務的國家地區只能在線上觀看,而沒有Disney+服務或者影院已經實現復工的國家地區,《花木蘭》還是會保持院線發行計劃。

這也就表明全球大部分主要電影市場、大部分國家的院線將無緣《花木蘭》,而中國大概率會院線發行,並被看作是其最大票倉。

與此同時,8月5日迪士尼發佈截至2020年6月27日的2020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據財報顯示,迪士尼第三季度營收為117.7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202.62億美元相比下降42%;來自於持續運營業務的淨虧損為47.18億美元。

《花木蘭》“轉網”消息公佈後,隨即股價就小幅上漲了1%。這也就能讓觀眾從“驚到下巴脱臼”轉變到“原來如此”。

迪士尼股價

目前美國疫情依舊嚴峻,截至發稿確診人數達到480萬。影院復工遙遙無期,如何讓頭部影片儘快回本,保證現金流成為迪士尼首要思考問題。

其新任CEO首席執行官鮑勃·查伯克表示,《花木蘭》的情況是絕無僅有的,公司仍然會致力於推動院線體驗。

被視作全球電影市場救世主的《花木蘭》此番行為,以及《信條》“跳棋”式的頻繁換擋和最後的“多地區不同時間上映”的方式,背後也反映出頭部影視公司對於疫情下院線發行的信心不足。

一場疫情讓工業化體系如此完善的好萊塢遭遇史無前例的考驗,隨之,多數遊戲規則被改變,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影片發行模式的鬆動。從《魔發精靈2》的轉網PVOD引發環球影業與北美院線交惡,再到前不久AMC與環球影業冰釋前嫌、握手言和,並讓環球影業旗下電影放映窗口提前至17天,再到年度頭部大片《花木蘭》轉網,這一切也預示着好萊塢正在迎接變革。

從年度院線大片到“網大”,

《花木蘭》經歷了什麼?

將時間撥回至3月10日,《花木蘭》在洛杉磯舉行了盛大的首映禮,主演劉亦菲、李連杰、甄子丹等悉數登場。劉亦菲更是以一席鳳凰裙成為今年最閃亮的“迪士尼公主”。

這部投資超過2億美元,擁有濃烈中國元素的好萊塢大片在全球吸粉無數,首映結束後更是獲得史無前例的社交媒體口碑。此時,在3月27日上映的《花木蘭》全球預估票房已經超過15億美元。

然而這場盛大的首映禮,成為了疫情之下最後一場電影狂歡。《花木蘭》也自此開啓了“流亡”之旅,與另一部救市之作《信條》在檔期上下起了“跳棋”。

隨後,“7月24日、8月21日、8月歸期未定”,《花木蘭》一直與《信條》斡旋其中。《信條》也見招拆招、毫不相讓,最終採取多個地區不同時間院線上映,近期《信條》在中國過審、敬請期待的消息也在北美業界引起熱議。

這場兩部大片的拉鋸之戰,不斷刺激着全球院線和影迷的神經,而在今日終於畫上了句號。迪士尼放出大招,將這部年度最重磅的作品放棄北美以及全球大部分地區的院線發行,在9月4日以29.9美元單片價格“轉網”登上流媒體Disney+。

這則消息無疑讓華納等頭部公司和北美院線陷入巨大的被動之中,也讓全球大部分影迷因為無法在大銀幕欣賞這場視覺盛宴而感到遺憾。但從北美媒體界的普遍討論來看,表示對迪士尼決定的理解,紛紛視其為聰明、理所應當的決定。

據好萊塢報道者發文稱,疫情黑天鵝之下,攪動着全球電影公司神經,作為龍頭企業的迪士尼首當其衝,其第三季度的財政狀況也十分艱難。此前,全球電影項目檔期重排、頭部項目製作停擺、主題公園相繼關閉、電視廣告業務嚴重下滑等壞消息接踵而來,讓迪士尼損失近百億美元。

“家大業大”的迪士尼也不得不做出高管減薪、大面積裁員,發行新債券,籌集近60億美元填補空缺。再加上2019年3月,迪士尼以710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克斯,這一項交易使得迪士尼的債務加劇一倍,達到480億美元。如何儘快保證以《花木蘭》為首的頭部大片能夠回本且能儘快實現現金流輸入成為首要問題。

而疫情期間,Disney+則發展迅速,近期高調發行了經典音樂劇《漢密爾頓》和碧昂絲的《黑人為王》收穫超高口碑,助力其在8月初會員用户增長到6050萬,這為《花木蘭》“轉網”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黑人為王》劇照

初步計算,《花木蘭》投資金額在2億美元左右,Disney+會員用户需要付出一次性的29.99美元(摺合人民幣209元)才能在上觀看花木蘭,這也就意味着《花木蘭》僅需在全球吸引700萬觀眾、11%的Disney+會員就可以迅速完成回本,甚至不需要等待分賬週期。

對比此前北美首部“轉網”作品《魔發精靈2》吸引到500萬付費用户的數據,擁有更大投資和熱度的《花木蘭》“轉網”似乎回本壓力不大。

29.9美元的“天價電影票”已經達到普通影片藍光DVD金額,這也可以看出迪士尼對《花木蘭》品質的信任以及對現金流迫切的需要。

此時壓力來到了《信條》一邊,少了最強有力的對手幫襯,華納還要繼續院線發行嗎?

華納母公司AT&T;在7月通過電話會議表示,流媒體HBO Max上線一個月時間,吸引410萬訂閲用户。這個數字面對Disney+6000萬全球用户顯得捉襟見肘,缺乏平台優勢。

而且華納還強硬表示絕不會讓《信條》“轉網”來為吸引用户,《神奇女俠2》則在遲疑的過程中。

《信條》劇照

毫無疑問,《花木蘭》轉戰Disney+是一次對於過億美元大製作影片在流媒平台上勢能如何的考驗。而不久後,“網大”《花木蘭》與院線電影《信條》的正面對決,將是決定未來好萊塢大片發行模式的焦點之戰。

百年好萊塢的拐點,

北美院線發行模式的鬆動

疫情黑天鵝之下,好萊塢最以引為傲的工業體系以及院線發行模式被打破了。

《花木蘭》之所以在“轉網”後讓很多人感到錯愕,是因為好萊塢自首部“轉網”作品《魔發精靈2》後,還沒有接受腰部電影“轉網”的事實,如今作為頭部商業大片的《花木蘭》居然也變成了“網大”,令人難以接受。

由此可見,在“轉網”事件中,老派、傲氣的好萊塢比國內做的還要堅決。

而且在好萊塢所有的大型製片公司中,迪士尼一直被視為院線發行最大支持者。因為迪士尼幾乎快要壟斷全球所有頂級商業IP資源,阻礙院線發行模式成長,無疑顯得搬石砸腳、“自掘墳墓”。

迪士尼CEO鮑勃·查派克

針對此,迪士尼在公佈《花木蘭》“轉網”消息之餘,其新任CEO鮑勃·查派克也一再強調,《花木蘭》“轉網”是一次性的,是疫情間的特殊決定,而非新的發行模式,此後的頭部影片還將會集中在院線發行,“轉網”的現象不會再發生。

但同時,他還談到了這是一次對PVOD(高端付費點播)潛力的展示。隨後,他還透露該公司還在準備一項明星品牌的流媒體服務,該服務將於2021年推出,以迪士尼旗下可能不適合Disney+品牌的節目為特色。

其實,為了應付疫情對院線收入造成的影響,好萊塢幾大片商迪士尼、華納兄弟、索尼影業等早已在3月份就開始嘗試“院網同步”的發行模式,但一直保持着最後的底線。

而在4月10日,環球影業的《魔發精靈2》果斷選擇了“網絡首發”,成為第一部“轉網”的好萊塢電影。《魔發精靈2》定價為19.99美元(約139.8元人民幣)獲得48小時觀看時間,在北美上映的前三週吸引了500萬付費觀眾,並獲得了1億美元的視頻點播收入,讓電影直接實現盈利。

《魔發精靈2》也成功打開“潘多拉魔盒”,好萊塢其他大廠也不同程度的效仿。派拉蒙向Netflix出售了浪漫喜劇新片《愛情鳥》,迪士尼則將科幻片《阿特米斯的奇幻歷險》直接放在Disney+平台上播放。

《愛情鳥》劇照

但這種破壞院線90天窗口期的行為,也徹底惹怒了目前正在水深火熱的院線方。很快,北美第一大院線AMC對環球影業進行了強烈制裁,宣佈此後將不再放映環球的任何一部電影,對各大電影片商進行警告。

而隨着疫情在北美的升温,北美院線生存壓力持續走高,事情也就迎來“真香定律”。

7月底,據好萊塢報道者消息,環球影業與AMC院線達成全新合作協議,將院線窗口期定至17天(比原先的90天大幅縮短),即環球影業能夠讓其旗下新片在院線公映17天之後就開始推出數字租賃服務,而在此過程中AMC能夠從製片廠的數字租貸服務中獲得淨利潤的20%,並且在電影票房分賬上額外獲得兩個百分點(即院線分賬佔比達52%)。

但這份影響北美電影業未來發展的新規,並不被全部北美院線接受。很快,北美第二大院線Regal的CEO穆基·格雷丁格,就強硬的表示Regal將拒絕縮短院線窗口期,“我們無法從這種模式中看到任何商業頭腦。”

而且除了環球影業外,其餘四家電影廠商也均沒有接受這份新規提議,其中屬迪士尼最鄙視這份提議,他們擔心過短的窗口期將會傷害到他們“家庭電影”的票房勢能。隨後,北美業界整體都對這份提議都表現出十分牴觸的情緒。

而就在北美業界對腰部電影到底是否該“轉網”發行,並縮短院線電影窗口期的討論爭執時,迪士尼突然決定將頭部作品《花木蘭》直接放棄北美院線發行,“轉網”流媒體平台,似乎立即為整個事態的發展定下了一個基調。

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迪士尼一再強調《花木蘭》僅是個例行為,院線發行還是他們主流的商業模式。

但如果後續院線電影《信條》的票房勢能低於預期,而《花木蘭》的流媒體表現獲得超高勢能,那麼,無疑會影響院線與流媒體之間的競爭天平。《花木蘭》這一戰如果成功,也將為好萊塢電影未來的發行方式提供了最好的案例,未來過億美元投資的頭部影片,“轉網”也可能成為風潮。

無論是好萊塢頭部影片未來集體“轉網”,還是或許能普及的17天院線窗口期“新規”,都將預示着好萊塢全球發行策略將迎來新的分水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