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作品改編引發熱議“話題”多於“內容”?

1905電影網訊“金庸時代?感覺年代好久遠啊...”聊到這個話題,平時愛看好萊塢大片的“00後”弟弟説,“知道的幾部電影裏那些演員,好像也沒多少我認識的。”

聽到這裏,比年齡暴擊更讓小編傷感的,是新時代武俠式微大背景下,金庸時代的“漸行漸遠”。

金庸筆下的故事,真的該打上句點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作為一個全民級的超級IP,金庸作品在國內的“威力”完全不亞於漫威、DC,它為書迷、影迷構築了完整的世界觀,也具有開發成電影宇宙的潛力。

實際上,近年來金庸作品相關改編創作仍屢屢出現,也曾多次因其“懷舊色彩”引起“70後”“80後”們的關注。可惜的是,那一次次的“破圈”,似乎都是“話題”多於“內容”,“質疑”多於“讚賞”。

王晶版《新倚天屠龍記》演員陣容引爭議

在前一陣王晶版《新倚天屠龍記》因“小昭不是迪麗熱巴”等演員陣容話題營銷而備受關注後,近日,又有一部改編自金庸經典作品的電影《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悄然立案。雖然它不如徐克版《神鵰俠侶》和王晶版《新倚天屠龍記》“吸睛”,但零星留言中也能看出網友們並不看好它。

觀眾心中的經典金庸電影到底好在哪裏?如果金庸電影仍潛力無限,那麼時隔20多年,如今的觀眾對再次搬上銀幕的金庸作品又有什麼期待?

我們特別邀請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副教授洪帆,和我們一起深入探討最近多部金庸電影扎堆製作的現象,以及相關題材的市場前景。

一、 金庸電影越來越不被期待?

自去年6月樂創文娛宣佈,由徐克執導的《神鵰俠侶》系列電影三部曲全面啓動以來,金庸作品翻拍新片的消息就接連出現在各大媒體新聞之中。到《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已是第四部了。

看完《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白骨爪》的梗概——“黃藥師發現梅超風對自己的情感超乎師徒之情”後,一眾金庸粉絲卻不買賬了,更有言論指出,這會是一部“狗血三角戀”“毀原著”的電影。

對此,洪帆指出,現在的創作者們似乎“有一種錯覺”,那就是“武俠片很簡單”,加上金庸先生的小説已經提供一個成熟的內容文本,“他們似乎覺得就挑幾個人物,拿一段情節,做一做視效,再找幾個有顏值的年輕演員就可以去演了”。

於是,被批“狗血”的武俠影視作品接連出現,觀眾對於它們的預期隨之越來越低,接受度也越來越小,而“別再翻拍”成為了許多金庸迷“不得已”才做出的“一刀切”選擇與吶喊。

“一個武俠片,從人物到主題要有俠的精神”,洪帆説,而他舉的例子就是經典作品《笑傲江湖》,它“俠的精神體現得比較好,有這樣一個不為名利的理想化人格塑造,真是很豪俠的感覺”。

在洪帆看來,武俠片第二要素則是動作設計。“經典的香港武俠片,動作設計都來自於一些真實的功夫,再加上一些舞蹈化的設計”,洪帆介紹道,“在一個酒館裏,筷子、杯子、盤子這樣的道具都能夠成為打鬥動作的設計靈感,這讓我覺得是非常花心思的”,《新龍門客棧》中即是如此。

而洪帆口中的這兩點,興許也是《笑傲江湖》和《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兩部金庸改編影視作品得以“突圍”成為經典之作的關鍵所在。

二、 金庸電影要改編還是改寫?

縱觀金庸電影發展史,其實沒有哪一部不是將原著設定改之又改。即使金庸先生本人意願並非如此,一部電影的時長也始終承載不下原著的所有內容,而簡陋場景和特技水平也常常難以重現小説中的奇思妙想。對於20、30年前的金庸電影來説,他們更多是在還原金庸小説中的俠義之道。

金庸作品裏的人物雖性格各異,卻常懷一顆報國之心,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郭靖,《書劍恩仇錄》中的陳家洛,《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天龍八部》中的蕭峯等。

這在王晶拍攝的《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中也有體現,雖然他故事裏的張無忌已從原著中的優柔寡斷變得腹黑、有野心,但面對父母之仇和滅國陰謀,他依然選擇了放下心中仇恨,保衞家園。

而徐克導演的創作則對原著進行了更大的“改寫”,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完全突破了觀眾對這一角色的常規想象。“如果有能力做一些調整或者變奏的處理,也能夠打造一個新經典”,洪帆評價。

但最最重要的,還是創作品質本身的達標。洪帆分析,香港王晶時代的武俠片之所以整體呈現出這麼好的態勢,有一個很重要的層面就是,“它們整個製作的團隊很專業,很認真,包括攝影、美術、音樂,那首《滄海一聲笑》流傳至今”。

“我們從某種更詩意的角度來説,他們每一個電影工作者更像是一位位俠客,在理想主義地,真性情地去拍電影”,洪帆有些動情地説。

這興許也是我們正在探尋的答案所在,金庸筆下的故事不該劃下句點,金庸電影宇宙的建立,則需等待那些真正的“電影俠客”出現。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46 字。

轉載請註明: 金庸作品改編引發熱議“話題”多於“內容”?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