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甄嬛傳》的十年“魔咒”:都被困在經典裏,再也有沒超越過自己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娛樂

《甄嬛傳》開播十週年之際,演員蔡少芬曬出“甄嬛”和“皇后”兩大boss聚首的照片,引發網友“回憶殺”。

大家被孫儷和蔡少芬的“合照”點燃了熱情,紛紛“嬛學家”附體刷台詞:“沒有你,何來今日的甄嬛”、“她是皇后,我是妃妾,自然該是我去拜見她”。

孫儷飾演的甄嬛深入人心,才有了“孫儷之後再無甄嬛”的説法。

有意思的是,當年“甄嬛”選角的時候,孫儷並不是第一人選,也不被看好。她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別人,正是扮演“皇后娘娘”的蔡少芬。

在《甄嬛傳》小説原作者流瀲紫的心中,“皇后娘娘”蔡少芬才是甄嬛的最佳人選。

流瀲紫作為一名TVB的老粉,她對蔡少芬在《洛神》裏塑造的甄宓始終念念不忘,清冷孤傲、温婉堅定,《洛神》中的蔡少芬也確實很有幾分“少女甄嬛初入宮”的神韻。

流瀲紫極力向鄭曉龍導演推薦由蔡少芬來出演甄嬛,但都被鄭曉龍以年齡不合適為由拒絕了。

而在“書粉”心中,“甄嬛”的選角呼聲最高的是佟麗婭,不僅容貌傾國傾城,還能“驚鴻一舞”動天下。

因此,孫儷的出演在最初是一片唱衰之聲。

當時的孫儷幾乎沒有參演過古裝劇,且多以清純靈動的“現代女學生”形象示人;“書粉”們都難以將孫儷和“女王氣場”甄嬛聯繫起來。

那些吐槽孫儷齊劉海裝嫩的“書粉”,又怎麼會想到自己之後會瘋狂“打臉”真香呢?

就連《甄嬛傳》的總導演鄭曉龍,也在電視劇殺青之後情不自禁地發出感慨,“孫儷之前有無數個甄嬛,孫儷之後再無甄嬛。”

《甄嬛傳》中的“甄嬛”繁華褪盡、親朋遠去、孤獨終老;而現實中的“娘娘”卻和鄧超幸福美滿地過着神仙眷侶的日子;平日裏練練書法、遛遛狗,社交動態永遠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樣子。

人人豔羨的孫儷,既不用在綜藝上頻繁“刷臉”以增加曝光;也不用為了生計而“接爛劇恰爛錢”。一年一部劇的節奏,她卻依然能穩穩佔據“一線”,不知讓多少人嫉妒得紅了眼。

當然,這一切都得益於《甄嬛傳》為婚後復出的孫儷迅速打開了“影視圈”的局面;無論在誰看來,孫儷都可謂是吃盡了作為“甄嬛”的紅利。

但就像一個硬幣總有正反兩面,“紅利”也往往與“危機”並存,“甄嬛”對於孫儷來説,並不僅僅是“榮譽”,有時候“娘娘”的光環更像是一種無形的“桎梏”,是一個擺在自己面前無法逾越的“高峯”。

作為一部具有“標杆”意義的現象級宮鬥劇,《甄嬛傳》幾乎捧紅了劇中所有主演和大大小小的配角。

一夜爆紅的同時,這個劇組也難逃十年“魔咒”:無論演員還是導演,無論台前還是幕後,他們都被困在經典裏,再也沒能超越經典,也沒能超越自己。

2006年,還在讀大學的流瀲紫受到TVB爆劇《金枝欲孽》的啓發,開始在網上連載大型宮鬥小説《後宮·甄嬛傳》。

從此開始,網絡文學也開始涉足歷史領域,“古裝戲”的歷史敍事也逐步從“正史”向“稗史”傾斜,由帝王將相的權謀之戰,逐漸過轉變為後宮嬪妃的糾葛。

這部劇同時也開創了“大女主劇”的先河,憑藉立體豐盈的人物塑造,改變了國內觀眾對於女主角“傻白甜”的單一審美。

後續像《延禧攻略》、《陸貞傳奇》等大女主宮廷劇,都似乎只學到了宮鬥劇的“殼”,在人物刻畫上都存在着臉譜化和同質化嚴重的問題,遠不能望其項背。

作為整部劇的核心人物,孫儷飾演的“甄嬛”無疑是最成功的。

從天真爛漫、美麗聰慧的少女到處事精明、善觀人心的“熹妃娘娘”,沒有人看了這部劇會不驚歎於她爐火純青的演技。

“孫儷把甄嬛演活了”、“孫儷成就了甄嬛,甄嬛也成就了孫儷”、“孫儷哭戲太絕了!七段哭戲都演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把一部後宮戲成功地演出了正劇範兒”。

面對這鋪天蓋地的讚譽之聲,起初,孫儷是十分驚喜和感激的。

作為她婚後復出的第一部作品,《甄嬛傳》不僅迅速地為孫儷重新打開了國民度和電視劇市場,還令孫儷直攀演藝事業的巔峯,成功由“小花旦”轉變為“大青衣”,一時被奉為女明星的“復出”神話。

眾所周知,演藝圈更新迭代之快堪比電子設備升級,而女明星的“內卷”程度更是慘烈無比,因此很多“小花”會選擇在嫁入豪門後迴歸家庭、相夫教子,若是沉寂一段時間後再想出來演戲,撲得概率相當之大。

即使“國民媳婦”劉濤這樣的人物,復出後一連和正午陽光合作了《琅琊榜》《歡樂頌》兩部“爆劇”,也沒能獲得孫儷這樣的國民度和觀眾緣。

成功的秘訣,果然是運氣和實力缺一不可。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可以説,力排眾議啓用孫儷的鄭曉龍導演,就是孫儷演藝事業中“慧眼識珠”的一位伯樂。

孫儷本人也多次坦言:“這個角色是我出道十年來遇到的最好的劇本和角色。謝謝鄭導願意把甄嬛交給我”、“每個人都在找機會突破自己,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的,而甄嬛就是我的好機會。”

但機會往往也意味着風險,能在觀眾心中留下“熒屏經典”,創造出獨屬於自己的“經典角色”,是每一個演員的夢想。

也只有那些曾經締造過“經典”,已經登上巔峯“一覽眾山小”的人,才知道“爆紅”過後究竟是什麼滋味—因為登頂過後,註定是漫長的下坡路,而下一個“山峯”還遙遙無期,依然看不到盡頭。

但還沉浸在“締造熒屏經典”的成功中的孫儷不會預料到,“甄嬛”的標籤會成為她今後十年逃不出的一個“魔咒”。

有過一個全民皆知、太過“經典”的形象,不僅意味着之後任何角色都會被拿來和“甄嬛”反覆比較,更意味着會降低自己的“可塑性”,在觀眾眼中“演什麼都像甄嬛”。

而當年的孫儷意氣風發,對於那些她無法再創造出下一個“甄嬛”的言論相當不屑一顧。

面對各路媒體紛紛揚言30歲的孫儷已經走到了個人事業的巔峯,孫儷的回答是 :“我要在高山的旁邊再立一座高山。”

孫儷説的“另一座高山”,被很多人解讀成了《羋月傳》。

如果説《甄嬛傳》是一羣后宮女人的故事,那麼《羋月傳》講的就是一個女人成長為“梟雄”的苦難經歷。

《甄嬛傳》爆火以後,鄭曉龍導演迅速又找到了孫儷,想要趁熱打鐵再合作一部“大女主宮鬥劇”,出於對鄭曉龍導演的絕對信任,孫儷答應的十分爽快。

然而《甄嬛傳》和《羋月傳》,就好像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和《無極》,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是出自同一位導演之手。

這兩部劇無論是演員表現、劇作質量,還是口碑評分,都有很大的割裂。對於孫儷塑造的“羋月”一角,觀眾們也大都“貶大於褒”,認為孫儷的表演用力過猛。

當初“娘娘”信心十足、躊躇滿志地要締造另一個經典的話音還未落地,打臉聲就已經“啪啪啪”地響起來了。

其實,孫儷的心態並不難懂。一直以清麗温婉形象示人的她,在《甄嬛傳》的爆火後嚐盡了大女主的紅利。

利用《羋月傳》來塑造一個更完美的獨立女性形象,登上“另一座高山”,於是在台詞、表情、情緒爆發上,很容易就會“急功近利”、用力過猛。

更何況已經有“甄嬛”珠玉在前,“羋月”的不討喜似乎早已註定。和孫儷陷入同樣窘境的,還有她的“伯樂”鄭曉龍導演,兩部劇天壤之別的口碑無疑也給了鄭導沉重的一擊。

《甄嬛傳》的成功,把鄭曉龍導演踉踉蹌蹌地推到了榮譽和盛讚的中心,一時間“國民導演”、“第五代導演領軍人”等等,各種虛虛實實的頭銜和榮譽撲面而來。

《甄嬛傳》的成功是已經沉寂已久的導演,拿到了難得一遇的好劇本,因此格外珍惜,慢工出細活地選角、研讀劇本、拍攝,才締造出這樣的“神作”。

《甄嬛傳》是大導演和劇組全體人員“藝術價值至上”的產物。

而拍攝《羋月傳》時的鄭導,被侷限在了“甄嬛思維”裏,趁熱打鐵和“照葫蘆畫瓢”地複製上一次成功才是他的首要任務,而“商業價值至上”思維下打造出來的劇,跟品質好劇相去甚遠。

《甄嬛傳》的成功,對於鄭導後期的劇本選擇更是影響頗深,他一頭扎進了“宏觀敍事”和“大格局”的“懷抱”,尤其喜歡一些“懸空歷史”的東西,反而忘記了他“現實主義創作”的初衷。

但在藝術創作上,真實才擁有最為動人的力量。無論是《金婚》、《渴望》的成功,還是《圖蘭朵》的慘敗,都很好地佐證了這一點。

《羋月傳》的失敗,也讓孫儷第一次感受到來自“經典角色”的壓力,當再次在採訪中被記者cue到“每一個角色都是經典”時,她謹慎而略顯慌張地反駁:“千萬不要這樣説,我覺得我真的會很有壓力。不是開玩笑,真的有壓力。”

常年穩坐“一線”的孫儷如今已經有了挑選“好本子”的能力,但似乎每次的選角和表演,都繞不開一個話題:孫儷是不是跳脱出了甄嬛的影子?”

這使得她不得不去思考:在《甄嬛傳》之後,應該怎樣走出“大女主”的刻板印象?還是乾脆就在“大女主”的道路上走到極致?

但不知道是不是對“甄嬛”的一種本能逃避,孫儷更傾向於跳脱出“甄嬛”的形象,她會直接明瞭地告訴她的文學統籌:“我不想演大女主”。有時候兩人意見分歧過大時,她還會半開玩笑地説“如果你讓我演這個戲的話,我就辭職”。

於是孫儷接了《安家》,房似錦是一個完全脱離於“大女主”的形象,她並不甜美、並不温柔、也一點也不精緻。

“我愛房似錦的不完美。大家看了《甄嬛傳》之後,就叫我娘娘,我聽見了也會答應,叫得多了,大家可能會有一種代入感,認為我生活中也就是這個樣子。我嚴重聲明一下,我真的不是這樣的。反倒是房似錦,在某一些習慣上更像我本人。”

這也是孫儷的困境,“甄嬛”看多了,觀眾就會覺得她就應該演“大女主”,就應該是“氣場兩米八”的樣子,演不夠完美的小人物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違和感。

然而從《安家》播出後的反響來看,孫儷這一次的出逃又以失敗告終。以娘娘今日在圈裏的身份地位,應該沒必要隨便找個片就上吧?”《安家》的豆瓣短評裏多是這樣的吐槽。

而孫儷面對記者的再一次“對比”,也只好無奈地回應到:“或許大家對於‘大女主’的期待,在於想要看看孫儷是不是還能有一部作品超越《甄嬛傳》。我想説可能很難,但我只能保證我的表演在我的水平線上,不掉鏈子。”

在長達十年的“熱播”中,《甄嬛傳》劇組曾經有過四次重聚,而每一次重聚我們都會發現,很多演員至今我們依然叫不上名字,對於她們,我們的稱呼依然是“槿夕”、“眉姐姐”、“安陵容”。

十年前《甄嬛傳》爆火,也許每一位主演都曾有一刻覺得自己是“天選之子”。

然而,十年光陰倏忽而過,“經典”的光環之下,是經典的“魔咒”,又有誰能夠擺脱“十年魔咒”,超越“經典”又超越了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