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靜自打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後,曝光度陡增,“翻船”的頻率也跟着上來了。
問題的關鍵是,翻車現場的慘烈狀況,還有點超乎想象。
我們把時間軸拉回到2017年,伊能靜第一次坐在《吐槽大會》的嘉賓席,李誕就拿“要做一個永遠的少女”這個梗吐槽伊能靜。
世人皆知,少女這個詞,幾乎被伊能靜標榜了一輩子。
可打臉來的不要太快,她的老熟人吳宗憲就吐槽她:都説女人是紅酒,她是每年都有不一樣的玻尿酸味。
後來,伊能靜和秦昊兩口子又去了一次《吐槽大會》。
秦昊在節目上説,伊能靜過生日送了她一張卡片,上面寫着“你若不作,我必不負”,其實只想寫4個字,就是“有病,得治”。
其實伊能靜身上最大的問題,還是天真而不自知。
一個人如果在18歲還保持天真,這個完全沒問題,但是到了“人老精、鬼老靈”的年紀還沒有卸下“天真”,那恐怕就是一場災難了。
就像她這段時間的表現,沒人拉她下水,可她自己“黑”自己,這一下就誰也救不了她了。
今年52歲的伊能靜,曾經也是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經過生活、歲月和娛樂圈的洗禮,如今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搖身一變成了勵志的成功女性的代表。
而伊能靜似乎也深陷在了自己的這個新形象中,無法自拔。在訪談節目《定義》中大談女性價值和拒絕被定義。
自由表達個人觀點,本是無可厚非。大眾也樂得見到藝人的不同面,聆聽不同見解。
可惜,大家還未有機會能夠一睹伊能靜的慷慨言論時。有關她的新節目,就因伊能靜的“侃侃而談”而慘遭下架。
她在節目中,一方面大談特談女性價值,言語間要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既幸福又成功的女性標杆。
另一方面,又妄言如果先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將會得到悲慘的結局。
自相矛盾的前後觀點,讓人摸不着頭腦。或許是我們才疏學淺,無法深刻理解這位“才女”的高見。
伊能靜,太着急了。她迫切的想要變現自己,從而樹立自己在大眾面前睿智的、有見地的成功女性形象。
就像伊能靜在節目中所説的:“我並沒從大眾的視野中離開過。”可事實呢?
作為歌手,多年來混跡歌壇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實在寥寥;作為演員,伊能靜的表現好像還停留在《回馬槍》中的“清涼演出”。
她所謂的“沒有離開”,或許只是自我催眠的肯定。但是在大眾眼裏,伊能靜至多隻是一個喜歡在微博發小作文吸引眼球,以及時刻保持“少女感”,又不願丟掉“大女主”人設的女人。
伊能靜形象的演繹出了“戲精”的要點和精髓,都説“三個女人,一台戲”。可伊能靜卻能夠以一敵三。
如果説伊能靜的自我分裂言論,僅僅只是讓大家覺得她邏輯思維混亂,難以承擔“才女”頭銜。
那麼真正觸犯眾怒的,莫過於她拉踩已故天后梅豔芳的行為。
所謂“逝者為大”,無論出於何種考量和想法,為了證實個人想法的正確,而去拉踩一個已故並且在演藝圈頗具分量的前輩,都不應該也不會是一個成年人應當做出的舉動。
可偏偏伊能靜就硬要“踩雷”,把自己好不容易洗白的形象,再一次轟炸的粉身碎骨。
一邊在強調“賺錢,才是活着的價值”;一邊又用梅豔芳舉例,説明“沒有愛,事業再成功也沒有價值”的觀點。
看看網友對伊能靜和梅豔芳的評價,她的言行不是自己黑自己,又是什麼呢?
這一次,何止是伊能靜自己打了自己的臉。
就連她的婆婆在節目《婆婆與媽媽》中,都曾説道:“人生最好的事情不一定是婚姻。人這輩子做得最對的事情,就是做了你自己。”
一個深居簡出的老人都能有如此清透的見解,“才女”人設的伊能靜卻還在依靠“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貶低她人”的基礎上的做法,來尋求成就感。
面對她的做法,到讓人不禁聯想到網上聯想到的一句話:一個人越缺乏什麼,就越急於表現什麼。
換言之,就如同做賊心虛總是妄圖用大聲辯駁來掩蓋內心慌張。似乎聲音越大,就能夠強迫對方相信自己,以此來證明自身清白一樣。
對此,伊能靜做出的反應,基本上就是“甩鍋”。
再看看網友一邊倒的風評。
此前,黃曉明因“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言明語”遭到全網調侃和揶揄。
而伊能靜也多是基於自己的感受,試圖強勢向對方灌輸自己的理念,至於對方是否接受、觀點能否一致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否認同我的觀點,你是否按照我的想法去踐行行動。
其實此前在音綜節目《幻樂之城》中,伊能靜搭檔大張偉。在面對劇情的一個情景時,文藝女青年伊能靜希望大張偉能夠真流淚。可這對於“人間精品”大張偉來説,並不是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更無疑是做不到的事情。
於是,伊能靜開啓了“灌輸”姿態。
“你做得到”“你可以”、“你可以”。
誠然,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當時作為導演的伊能靜的一種對大張偉的鼓勵。可這種鼓勵的前提是基於二人意見不統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伊能靜的“鼓勵”就帶有一絲強勢的不容置疑,頗有“霸道女總裁”附身之感。
“大女主”的思想根深蒂固其實早在伊能靜的首部指導的電影的名字中有所體現——《我是女王》,無處不在的彰顯和強調。
很慶幸,伊能靜遇到了大張偉。
至少有一個人可以正面的,用真實去擊碎她的矯情。把她從虛幻的“公主夢”裏,拉回到現實中來。
過高的自我肯定,帶來的從來不會是感同身受。相反,更多的是“一覽眾山小”的俯視他人和控制慾。
雖然人人都在説伊能靜能在52歲時,還擁有着18歲時的天真。可也只有她在相信:“太天真”對於52歲的她來説,還是一個帶有褒義的形容詞。
就像伊能靜在節目中所説的:“我所擁有的現在的幸福,就是我的反省力。”
希望這句話,不會成為伊能靜又一次為了立人設而設立的空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