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我們需要電影院?看看《1917》就知道了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娛樂

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

總有一些電影會提醒觀眾,為什麼你需要電影院。

8月7日,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斬獲3項大獎的好萊塢戰爭大片《1917》正式登陸全國院線,用119分鐘的“一鏡到底”帶觀眾穿越大銀幕,抵達103年前的“一戰”戰場,如身臨其境般感受槍林彈雨間的殘酷與慘烈。

截至8月11日晚7時,《1917》票房已經突破4500萬元,其中首週末票房接近3300萬元,成為全國影院復工後首週末票房最高的新片。

他們的名字值回票價

在去年的北美頒獎季中,由薩姆·門德斯執導,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領銜主演的戰爭大片《1917》一路所向披靡,風光無二。它除了在有“奧斯卡風向標”之稱的金球獎上斬獲劇情類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兩項重磅獎項,還在今年初的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10提3中”,拿到了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混音3項技術類大獎。

《1917》去年底在北美上映時,曾被主流媒體贊為“《拯救大兵瑞恩》之後,最好的戰爭片”。而和《拯救大兵瑞恩》一樣,《1917》也是在宏大的戰爭命題裏截取了一個很小的切口入手,講述“一戰”期間,兩位平凡的英國士兵臨危受命,要冒死穿越火線,給前線部隊送去“取消總攻”的軍令,如果他們不能及時完成任務,1600位英國士兵將步入德軍提前設好的死亡陷阱。

這個故事源於導演薩姆·門德斯的祖父為他講述的真實故事,但如何將這個只有2個主角的“生死送信”豐富成2個小時的電影,“細節高手”薩姆·門德斯做到了。

跟隨兩位年輕士兵的腳步,觀眾一起步入1917年的法國戰場,寥寥數語間便得知士兵的青澀與執着、戰事的膠着與殘酷。導演輕鬆掌控着觀眾的情緒,前一秒還是歲月靜好的農舍,下一秒便是突如其來的訣別。在最該煽情的橋段裏,電影沒有給人留時間平復心情,但觀眾卻淪陷在男主角刻意壓抑的痛苦眼神裏,陪他一起無聲嗚咽。

電影最華彩的時刻,出現在男主角進入德軍佔領區後,四面八方的燃燒彈撕裂夜空,殘垣斷壁如同籠罩一層聖光,光影變幻間,男主角在明與暗、生與死之間疲於奔命,耳邊響起的悲愴音樂如同在與死神談判。

河流裏的櫻樹花瓣、森林裏的悠揚民歌,這些神來之筆的細節,共同成就着《1917》的詩意,無愧為2019年最佳戰爭片。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1917》兩位主角都是新人,但看過超人氣美劇《權力的遊戲》的觀眾,一定會認出他們的“託曼大帝”。此外,科林·費爾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馬克·斯特朗等英國頂流演員的亮相助陣,也讓《1917》更值回票價。

來給“一鏡到底”找茬

一位觀眾在《1917》武漢首映會結束後告訴記者,“這樣的電影,必須要到電影院看。在家用電腦看,就白費了羅傑·狄金斯的心血。”

確實,《1917》在創作上最為人稱道的是“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代表作包括《銀翼殺手2049》《肖申克的救贖》《老無所依》的好萊塢傳奇攝影師羅傑·狄金斯,接受職業生涯新挑戰,實現了薩姆·門德斯導演的“痴心妄想”,在《1917》中為觀眾呈現了無間斷單鏡頭影像奇觀。

觀眾在看《1917》時,彷彿跟着主角一起行進、奔跑、逃生,直面他們遭遇的所有險境。這種如同現場直播的拍攝方式,也為觀眾解鎖了戰爭片的新體驗。

當然,這種“一鏡到底”並非完全意義上的“單鏡頭”,眼尖的觀眾還是能找到若干處剪輯點,只不過攝影師神乎其技,用最細微的小動作騙過了觀眾的眼睛。如今有不少網友在網上發起討論,合力總結羅傑·狄金斯到底在哪裏動了手腳。

不過,即便不是真正的“一鏡到底”,《1917》的攝影也是神級水準,拍攝難度無法想象,再加上電影音樂的烘托,每個鏡頭都牢牢牽動着觀眾的情緒,這也證明了:為什麼有些電影只能在電影院裏看。截至記者發稿時,《1917》的豆瓣評分維持在8.5分,是疫情後上映新片中得分最高的電影。

需要温馨提醒的是,由於電影採用“一鏡到底”拍攝手法,部分鏡頭會比較搖晃,觀眾購票時可儘量選擇靠後排的座位,避免觀影時不適。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