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抖音“鋼琴爺爺”: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
楊訴,1960年生,剛滿60歲。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這個年紀,早已過了折返點。
60歲以後的生活,是什麼樣子?
種花養草,含飴弄孫,或是汗津津地結束每晚的廣場舞。偶爾回想過去的日子,總有或多或少的遺憾,像那句歌詞“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
但楊訴不覺得自己是個老人。他頭髮花白,鋼琴輪指卻在視頻畫面中快到看不清;樓梯上個兩三層膝蓋就疼,可每週五直播從不間斷,一場持續2小時;深受70年代古典音樂教育,卻能隨手彈出“抖音神曲”。
在抖音彈鋼琴的兩年裏,他收穫了223.9萬粉絲,獲贊1505萬,成為抖音藝術推廣官,用短視頻做鋼琴藝術普及。
他進入一個更年輕的世界,也在這裏重新定義自己。
與年歲:兩年“抖”齡,60歲也青春
到了60歲,楊訴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年齡。
他首先被挑戰的,是對新鮮事物的適應能力。不會視頻剪輯,又堅持每次都把一首曲子完整彈完,只要彈錯了一個音符,就從頭再來。最多的一次,他一首曲子錄了30多遍。
他還要抵抗不斷下降的視力帶來的困擾。抖音裏的視頻絕大部分都在晚上拍攝,因為白天光線太強,譜子看久了,“眼睛受不了”。
就連他的抖音賬號名--“鋼琴生產隊”,都透着一股濃濃的年代感。楊訴本意想取一個接地氣的名字,他真心覺得,“生產隊”、“公社”這種代表社會組織形式的單位,大家都熟悉。
可入駐抖音兩年,楊訴卻在鋼琴演奏中,忽略60歲的年齡。
黃昏的光線透過紗簾,坐在鋼琴前的楊訴,手跨越八度敲擊琴鍵,快得肉眼難以捕捉。
他很自律。短視頻被嚴格保持在平均2天一更,每個週五晚做2小時直播,鮮有間斷。除了演奏《肖邦》、《卡門》、《夢中的婚禮》等經典鋼琴曲,楊訴還會彈抖音熱歌。《涼涼》、《少年》這些曲子,楊訴找來譜子看兩眼,就能彈。
他還學會了網絡用語,説自己“粉絲黏性”很強。
一次演講中,楊訴望着台下至少比自己小一輩的聽眾,第一句話是,“我就是抖音裏邊叫‘鋼琴生產隊’的那個彈鋼琴的老頭。”他知道,這不是服老,只是自己身份的標識。
和鋼琴:盛年離場,老年迴歸
在接觸抖音前,楊訴已經近30年沒有系統地練過琴。
他自幼學琴。一開始家裏條件不好,他彈過父親用毛筆畫在紙上的琴,也彈過哈爾濱學校大禮堂冬天凍手的琴。後來他到北京,找全國最好的老師正統學琴。20 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31 歲拿到國際鋼琴比賽大獎。很長一段時間內,鋼琴都是楊訴人生的重心。他在樂團領工資,接商演、當家教。
可誰能保證,一輩子用以謀生的,就是自己擅長且熱愛的呢?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楊訴和很多人一樣,投身到深圳現代化建設浪潮裏。他組建起了時裝模特隊,承辦國家級名模大賽,打造過全國頭部職業模特隊,還蟬聯過時裝模特比賽伯樂獎。打了保齡球錦標賽,寫了受廣電總局認可的電影劇本。
鋼琴漸漸淡出了生活主場。
直到兩年前,家裏小輩把他彈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片段上傳到抖音。很快點擊過了百萬,楊訴在震驚中,趕忙下載了APP,註冊抖音號@鋼琴生產隊,一夜之間漲粉3萬。
楊訴陸續在抖音上傳了一些鋼琴演奏的視頻。兩個月內,他擁有了110萬粉絲,播放量突破一億三千萬。有人看他的鋼琴視頻説簡直“停不下來”,“一口氣刷完了所有”。
素不相識的熱情和年輕人的期待感染了楊訴,更多的時間裏,他開始坐到鋼琴前,活動比年輕時生疏了不少的手指,翻看着一頁頁曲譜。
他説,現在是迴歸的狀態。
在抖音:重回少年時,温暖每一個人
楊訴在抖音收穫的,不止是年輕的心態,還有少年時的回憶。
他翻出一張模模糊糊的老照片,十來歲的他和妹妹倚在家裏的舊鋼琴旁。兄妹倆打小一起學琴,師從一人,四手連彈的畫面是50年前家裏的常態。
之後妹妹去了美國,從馬里蘭大學鋼琴演奏博士畢業,成為一名職業鋼琴家。哪怕回國重聚,兩個人一起彈鋼琴的次數少之又少。楊訴入駐抖音後,有一次遇上妹妹回國來家裏,建議她也錄個視頻。“她專業鋼琴傢什麼場面沒見過,一開始錄卻很緊張,還想着準備演奏會穿的正裝。”熟悉了網絡環境的楊訴,笑着評價妹妹抖音首秀的生疏。
打那之後,鋼琴生產隊的視頻裏,時不時會出現兩人四手聯彈,就像回到了50年前。
一首《北風吹》,抖音@鋼琴生產隊裏先後上傳了妹妹和楊訴兩個版本,結果妹妹的點贊量比楊訴高,“把我給氣的呀!我倆從小就比試,誰也不服誰,現在接着在抖音上比。”
楊訴的第一條抖音視頻,迄今已有2.9w評論,他歡迎大家常回來看看。時隔兩年,有粉絲留言“我回來了,這視頻是我玩抖音時的第一個贊。”短視頻裏的琴聲,正向無數的普通人傳遞着關於音樂與生活的共情。
他仍會常彈讓自己走紅的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回想特殊年代裏父母的愛情。“琴聲如訴。”粉絲在視頻下留言。
金庸逝世時,他彈了一首《鐵血丹心》。一位80後粉絲想到了自己小時候,擠在鄰居家滿頭大汗看電視劇,説自己依然沒有忘當年“仗劍走天涯”的武俠夢。
新冠疫情期間,他將《少女的祈禱》獻給前線醫務工作者,希望用琴聲撫慰人心。
如今物質條件變好了,學鋼琴的孩子越來越多。每天都有正在學琴的00後或是小孩的家長,詢問楊訴關於練琴的問題。
“鋼琴教育資源分配太不均勻了,其實除了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很多小地方的孩子,花了大價錢和時間學琴,學得卻不正規。”楊訴自己做了一個線上鋼琴教學課件,還嘗試直播教學,把積累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如今,他有4000多名學生,來自各地,全部線上輔導。
每一個來“鋼琴生產隊”的人,能在這裏各取所需,即是價值。
週五晚八點,直播開始。楊訴養的一隻貓蹲坐在鋼琴上,和觀眾們一起近距離品味他演奏的《貝加爾湖畔》。
一個北漂剛下班回家,説在週五晚上看到這個畫面,才是回到了生活;有學琴新手聽完《彩雲追月》,感慨八度好難;還有位姑娘和他11個月大的兒子連聽了3首,嬰兒在琴聲中安靜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