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套吐槽”成就不了真正的喜劇

由 老巧雲 發佈於 娛樂

【來源:文匯報】

《破事精英》中,一羣人湊在一起,他們的工作日常成為了大公司職場流弊的照妖鏡。一集集看下來,不少“打工人”發現這部荒誕不經的辦公室喜劇裏,有着對大公司職場最直接的吐槽和最猛烈的情緒發泄。圖為《破事精英》劇照

卞芸璐

觀點提要

在劇集市場化飛速發展的近十年,情景喜劇原本的模式優勢不再存在,市場期待着新的電視喜劇形式的出現。畢竟,國產電視喜劇的復興也不應當只有情景喜劇一種模樣。

因此,剖析《破事精英》的突圍與創作得失,對當下喜劇劇集的探路有積極意義。

電視劇《破事精英》以“混搭”為關鍵詞,對情景喜劇進行了從形式到議題的全面改造。這部以辦公室“打工人”為主角的新派喜劇劇集,集誇張、荒誕、諷刺於一身,大膽融合了歌舞、科幻和互動等多種類型元素,不僅讓形式質樸的情景喜劇華麗了起來,也戳中了不少年輕觀眾的笑點,成為了今夏的話題之作。

在人人期盼的情景喜劇復興到來之前,解剖《破事精英》的突圍與創作得失,對當下喜劇劇集的創作探路有啓示意義。

“打工人”喜劇

相比一般的電視劇,常常一拍多年、強調伴隨感的情景喜劇更追求讓人物成為觀眾身邊的朋友。因此,每個時代最流行的情景喜劇,往往與當時社會主流的生活狀態同頻,與思想迭代的主潮共鳴。

從這個角度看,《破事精英》“辦公室喜劇”的選題方向能引起觀眾共鳴,就很有意思。

畢竟,在這部劇之前,這一題材分支從來沒有能夠引領國產情景喜劇的潮頭。在新世紀初《辦公室》《IT狂人》等辦公室喜劇風靡歐美的時候,國產情景喜劇先後經歷了以《東北一家人》《家有兒女》為代表的家庭喜劇,以《武林外傳》《龍門鏢局》為代表的古裝喜劇,以《愛情公寓》為代表的白領喜劇的幾次迭代浪潮。但辦公室喜劇始終小眾,能給觀眾留下印象的恐怕只有“遺珠”《都市男女》和默默拍了五季的《廢柴兄弟》。

《破事精英》剛開播的時候,也有不少觀眾反饋,題材實在壓迫感太強——白天已經在公司當了一天社畜了,誰想回家看個劇還要夢迴辦公室?但只要花一集的耐心去接受《破事精英》的設定,便很難不被它帶動情緒。

故事的主場景,是一個蝸居在豪華寫字樓地下夾層的閒散部門“迫事部”。這個部門的主要任務就是聽從其他部門調派,在公司項目完不成、出問題的時候,去緊急救火和背鍋。劇名裏的“破事”既是“迫事”的諧音,也是迫事部工作的本質——處理麻煩、海量又毫無意義的工作。這樣的設定,與當下不少職場打工人的工作體感不謀而合,共情指數很快上揚。

在這個部門工作的“打工人”們,奇葩之餘也多少都有點職場PUA後遺症。被當做修圖工具的強迫症設計師蘇克傑,被當做段子手的宅男文案龐小白,雞血上頭的銷售唐海星,以八卦為本職的秘書金若愚,刺頭程序員歐陽莫菲,以及在公司基層糊牆十年意外成為“迫事部”經理的最強螺絲釘胡強。唯一一個沒被職場學薰陶的是實習生沙樂樂,一個以進入萬獸集團為夢想的單純小姑娘。

這一羣人湊在一起,撐起了被集團各部門碾壓的“迫事部”,他們的工作日常也成為了大公司職場流弊的照妖鏡。一集集看下來,不少“打工人”發現這部荒誕不經的辦公室喜劇裏,有着對大公司職場最直接的吐槽和最猛烈的情緒發泄。

比如,明明無關緊要卻讓你加班熬夜的老闆“親兒子”項目,有名無實還要抵扣年假的所謂公司福利,處理職場性騷擾時形同虛設的道德與風紀委員會,幹啥啥不行甩鍋第一名的上級,以及行走職場必須掌握的轉正秘方、“摸魚”話術、飯局文化、報告“文學”寫作等等。

這些職場橋段源自真實的“大廠”生活,有時甚至殘酷到讓人覺得悲哀多於好笑,但它確實寫到了辦公室“打工人”的心坎上。在這個企業裁員浪潮湧動,“苟住”取代“跳槽”的新職場環境下,諷刺加倍的《破事精英》恰逢其時,給疲憊的職場人提供了一個情緒出口。

網生的形式與議題

除了對不健康職場文化的猛烈攻擊,《破事精英》另一個引起觀眾共振的原因是“網感”。更進一步説,《破事精英》是純粹的網生喜劇劇集,無論是在議題選擇、橋段結構還是形式創新上,都是適配互聯網文化的。

從議題選擇上看,《破事精英》每集一個主題,如果要分類的話,職場吐槽和網絡議題大致各佔一半。職場文化議題是為“打工人”量身定製,互聯網文化吐槽則是為所有數字衝浪手們服務,普適性要強不少。被觀眾“封神”的分集也大多屬於後一類。

比如,《一切為了流量》這一集,諷刺的便是道貌岸然的無良公眾號,為了收割流量變現,不惜無底線揉搓讀者觀點。劇中總結出的所謂“一眼萬黏、不腦而獲、吸心大法”公眾號寫作大法,正是我們在互聯網輿情中常能覺察到的帶節奏、割精神韭菜的現象。

而《最好的廣告在身邊》,則用“迫事部”集體使用廣告定製軟件“友金寶”後引發的社交混亂,把曾經被神話的互聯網私域流量,屢治不盡的霸王隱私條款,以及大數據“殺熟”的算法推薦亂象,都諷刺了一遍。這其中的喜劇邏輯,只要生活中被微商推送、親友“砍一刀”鏈接和算法推薦廣告騷擾過的觀眾,都能心領神會。

這些網絡議題,都是從最新鮮的媒介生活中提煉、加工而來的,帶着新鮮的數字躍動,自然也能收穫網生觀眾的應和。

雖然在有些分集故事中,《破事精英》也存在拿網絡熱梗強撓觀眾笑點的生硬感,但它確實在選題上為新一代喜劇劇集指出了一個新方向,那就是從觀眾的媒介生活中尋熱點、找故事。畢竟,當代都市人誰不是在各種軟件和數字設備的切換間度過日常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純網播出的《破事精英》還充分利用了視頻網站的互動功能,進行了形式上的創新,拍攝了兩個互動集和兩個雙重結局集。

其中,《虛擬伴侶》一集中的互動設計,不僅代入感良好,結構還相當複雜。整集有三個結局、三首片尾曲和多個彩蛋,想要解鎖全部劇情,觀眾要用80分鐘。以熬夜加班為主題的《工傷細胞》一集,觀眾晚上11點之前觀看和11點後觀看,會出現兩版不同的結局,一版有則改之,一版無則加勉。

類似的形式設計,是網生喜劇劇集才擁有的表達手段,不可能對所有情景喜劇創作都有借鑑意義。但《破事精英》做喜劇不設限的態度,確實是這一階段國產情景喜劇探路所需要的。

吐槽和“機械降神”

《破事精英》是有觀察、有表達的喜劇。它瞄準了不健康職場文化和網絡亂象兩大靶子,以吐槽為主要攻擊武器,有着讓人過癮的情緒宣泄。但如果對它再提高一點要求,希望在宣泄之後再找點耐人尋味的現實幹涉,就不那麼容易了。

尤其是直面職場不公的那一部分故事中,很多危機到最後都要靠“機械降神”才能圓場。比如,讓程序員歐陽莫菲發揮神級“黑客”技能,或者讓社交達人金秘書佈局下套。

作為一部喜劇,這樣的戲劇處理方式可以理解為誇張手法。但一個實習生的轉正、一場證據確鑿的職場性騷擾、一次對“背鍋”的反抗,都要靠這種力量來化解衝突,那潛台詞是不是在暗示觀眾,如果真的在職場中遇到這種事兒,就忍了吧?畢竟,你身邊又沒有歐陽莫菲和金秘書。

當然,《破事精英》的創新依舊值得肯定。它的出現對中國電視喜劇的復興意義非常。

上世紀90年代,情景喜劇憑藉敏鋭的選題、長篇的體量和可控的成本,在電視劇的殘酷競爭中,為電視喜劇拼殺出一條血路。但在劇集市場化飛速發展的近十年,它原本的模式優勢不再存在,市場期待着新的電視喜劇形式的出現。

在中國情景喜劇發展緩慢的近十幾年來,歐美的電視喜劇因為擁有相對獨立的賽道,已經形成了室內多鏡頭情景喜劇、單鏡頭喜劇、偽紀錄喜劇、自傳體喜劇各領風騷的多元發展局面。時至今日,國產電視喜劇的復興也不應當只有情景喜劇一種模樣。《破事精英》的出現有益於創作者思路的打開,也讓人看到了國產電視喜劇迎頭趕上的希望。

(作者為藝術學博士、山東師範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青年教師)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