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所以“叛逆”是對你的一個誤讀嗎?

我覺得是一場誤會。

2019年,電影《飛馳人生》上映後,韓寒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否認了自己曾經的“叛逆”。

他認為即使現在的他回到20歲以前,他還是會做出那個與眾不同的選擇。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時間回到2000年,在出版了自己的小説《三重門》後,高一在讀的韓寒退學了。

在被問及不讀書以後如何養活自己時,他想也不想地回答:“靠稿費!”

而當他走上央視的《對話》欄目,被一個扎着雙麻花辮的女士譏笑“沒有生活積澱”時,

他苦笑了一下,反駁對方:“從你的話中,我似乎聽出了你的生活積澱還沒我的厚。”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如果以普通人的標準來衡量,韓寒在20歲就敢於跳出社會制定的條條框框,並且面對諸多不理解和冷嘲熱諷時依然能談笑風生地應對。

這麼“狂”的表現如果還不叫“叛逆”,那估計沒有什麼人敢説自己曾經“叛逆”過了。

但為何在19年過去後,韓寒會覺得外界認為他的“叛逆”是一場誤會呢?

是因為當初那個年少輕狂的少年長大了,已經被社會磨平了稜角,不再鋒芒畢露了?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其實並不然,如果仔細推敲他否認自己叛逆的話語,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觀點:

在大家都認準他“叛逆”時,韓寒卻堅持自己不叛逆,這難道不正是叛逆的表現嗎?

從少年到中年,韓寒的“叛逆”並沒因歲月的打磨而減少,內心依然對外界的定義不屑一顧。

只是在表達上少了一些張狂,多了一份含蓄,讓不懂他的人更難懂他,讓想懂他的人並不那麼容易懂他,只有能理解何為“叛逆”精神的人,才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韓寒的“叛逆”,並沒有消失。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韓寒今年恰好40歲,一個踏入不惑之年的中年人還能保持着“叛逆”,其實是相當難得的。

因為叛逆意味着要和主流的意識對抗,即使你的表達再含蓄,這種對抗都會引來非議。

試問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還有多少精力去應付周遭人的指指點點呢?

但韓寒似乎並沒有管那麼多,因為他這次的春節檔電影《四海》,就是一部“叛逆”之作。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如果你能讀懂韓寒的“叛逆”,那不難發現《四海》的“叛逆”其實是刻在骨子裏的。

一、含騰量

當沈騰作為主演被放上海報時,《四海》的“叛逆”已經暴露無遺。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在《羞羞的鐵拳》之後,沈騰已經被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消耗”得太過了。

如果説在《李茶的姑媽》和《温暖的抱抱》的露面客串還能讓部分人接受,那《日不落酒店》的“紙片人”演出簡直讓人忍無可忍。

有人甚至因此提出了“含騰量”這個概念,用沈騰戲份的多少定義一部電影的好壞。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部讓沈騰掛名主演的電影,都很容易會被當成“掛羊頭賣狗肉”。

而在《四海》中,從故事大綱就能得知劉昊然和劉浩存無疑是絕對的第一主角。

不管韓寒是想蹭一波流量,還是想致敬一下《飛馳人生》裏張弛和孫宇強,讓沈騰掛名主演,卻只給他分配了十分鐘左右的戲份,會引起口碑反噬一點也不奇怪。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二、劉浩存

當女主角被公佈為劉浩存時,《四海》的“叛逆”已經躍然紙上。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自從2018年的《一秒鐘》搭檔張譯出道成功後,劉浩存已經主演了不下4部電影。

她的表演雖然還算中規中矩,但短期內能當這麼多次主演,難免會讓人生疑她“德不配位”。

再加上與她父母息息相關的“舞蹈女孩”事件至今依然飽受非議,導致了劉浩存無論是演技還是名聲都並不那麼受市場認可,啓用她當主演無疑會面臨很大的口碑挑戰。

然而,不管是“含騰量”還是劉浩存,這兩者對電影會產生負面影響的顧慮,在選角之初就應該被韓寒考慮進去。但作為一名已經有三部代表作的資深導演,為何還會“偏向虎山行”?

除了“叛逆”,我真是找不到更好的、可以擺上明面上説的理由。

三、壞結局

如果説無視“含騰量”的負面影響和劉浩存的口碑風險,多少還存在一些投資方的制約。

那結尾讓女主、男二被劇情殺,給男主一個類似“巴音布魯克沒有海”那樣的悲情結局,

則完全就是出於韓寒那不投市場所好的“叛逆”。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不少觀眾在看完全片後會特別不解: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為何要給一個這麼慘的結局?

讓劉昊然飾演的吳仁耀歷經艱辛從小鎮來到大城市,最後一無所有地離開,想表達了什麼?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這麼一個壞結局完全就是韓寒致敬傷痛文學的私貨,為的就是要在大過年地搞點與眾不同,叛逆一把。

早在三年前的《飛馳人生》裏,韓寒就已經用了一個假開放性的壞結局“試了一下水”。

結果觀眾的反響還行,大多數人在沈騰撐起的喜劇氛圍裏,忽視了“巴音布魯克沒有海”的事實,選擇接受了張弛最後獲救的假大團圓結局。

但大家能接受並不是叛逆的韓寒所追求的,所以他這次玩了一把大的,直接就讓

果然,如此明顯的糟心結局是得不到市場認可的,韓寒“贏”了,電影口碑崩了。

其實,除了“壞結局”外,《四海》的敍事也明顯要比韓寒的其他三部電影鬆散得多。

比起踏踏實實地講好一個故事,韓寒在這部電影裏更偏向把精力放在大量的傷痛文學台詞和各種文藝氣息濃郁的運鏡上,似乎就是為了彰顯自己那與眾不同的叛逆。

明明有能力講好一個合格的故事,卻為了表達自我而選擇了搞特殊,這真是相當韓寒了。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截止至今,《四海》的豆瓣評分仍保持在5.6分,相信這個分數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都很勸退

事實上,如果你不懂韓寒的“叛逆”,那也真的沒必要走進影院去看這部叛逆的《四海》。

當然了,如果你也是一個追求與眾不同的人,那《四海》應該還是挺合胃口的。

#電影四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94 字。

轉載請註明: 《四海》:一部不懂韓寒的“叛逆”,就不會喜歡看的叛逆電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