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詩話,記錄生活,人生的腳印連着藍天和雲彩

情人節那天,雪後初霽,趙蘅老師和兒子帶着狗娃“松淵”,來到香山附近一片鮮有人至的小樹林。燦爛的陽光,純潔的雪地,斑駁的樹影,好似一個童話世界。“這大塊完整的潔白/讓松淵盡情地撒歡/我們仨踩出的一道道腳印/連着藍天/連着雲彩”,趙老師在發給我的圖片配文中這樣寫道。

看圖詩話,記錄生活,人生的腳印連着藍天和雲彩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圖文無關)

2006年,經同學引薦,我採訪了仰慕已久的趙老師,併為她的新作《下一班火車幾點開》撰寫書評。此後,我們每年都要見幾次面,有時是受趙老師的邀請參加文化活動,有時是在她雙榆樹的小屋雅聚。

趙老師出生於文化世家,多年來,她一手畫筆、一手文筆,筆耕不輟。隨身帶着速寫本,走到哪兒就畫到哪兒,這是她幾十年來的習慣;在她已出版的八九本書中,配圖十分搶眼。近年因患青光眼疾阻礙長篇創作,加之疫情影響,趙老師便想變化一下自己的表達。

以往我和趙老師很少在微信上閒聊,總是“直來直去”。因為疫情,我們見面的次數少了,但在微信上互致問候的頻率高了許多。尤其是疫情嚴重的那段日子裏,每天清晨,趙老師都會發來一首音樂,如輕柔的春風,一掃我內心的陰霾。

2021年初,趙老師發來一張照片,一束盛開的鮮花旁立着一個氣質高雅的玩偶,旁邊配有兩行文字:“今日立春 早安!”隨即,她又發來一段解釋:“我學會了填字,以後就可以把自己積攢的圖片和大家分享了。”

趙老師是“40後”,竟然學會為圖片填字,真不簡單。我贊她“又進步了”,她説自己喜歡學習新東西。第二天,趙老師發來一張喜鵲立在枝頭的圖片,配文“出新”:“楊雪珍的老公收養了受傷的喜鵲,每天都要放風享受陽光。他仰面叫‘喜子’,那喜鵲便從樹上飛落到他的肩上。”第三天,繼續“出新”,她與“松淵”合影的配文有了詩的味道:“我和你/十一年相依/有時你尾隨我/有時我尾隨你。”此後,趙老師將鏡頭聚焦於環衞工人、快遞小哥、鄰家的娃娃等,配文有長有短,看後總是心生温暖。

過了一段時間,趙老師的表達方式固定下來——以“看圖詩話”的形式記錄生活。儘管我們沒有見面,但我通過“看圖詩話”知道她去南京看望百歲的媽媽了,代表翻譯家的父母參加文化活動了……她的生活豐富多彩,要表達的內容也越來越多,一張照片裝不下滿腔的熱情,於是她又開始做“九宮格”,與大家分享。

從冬到春,自春至夏,由夏及秋,2021年末,趙老師説她已經寫了二百多篇“看圖詩話”,她感慨:“堅持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真不容易!”

雖然不容易,但用圖文記錄生活的方式簡單有趣。我也躍躍欲試,拍了窗前的兩朵小花,配上“尋常窗前日/有花便不同”,發給趙老師,趙老師鼓勵我堅持下去。2022年伊始,我決定用這種形式來記錄生活,爭取做到“日更”。

於是,我和趙老師每天“唱和”,趙老師説:“怎麼也有個人像我似的,敢於把自己的生活同他人分享,而且文字也相近,從此我不孤獨了。”是啊,有人分享,庸常的日子將不再沉悶。

生活不可能總是靜好,瑣碎和無奈不時侵擾,即便是暖氣壞了、牙疼了、腰扭了,我也用詩句來表達。但趙老師的文字裏從未有過抱怨和氣餒,她説:“就是要給自己打氣,也算是現身説法,讓大家時刻保持樂觀,有信心。”

從填字時只會用斜槓分行,到後來學會分行、分欄、橫豎排切換,我們互相切磋,自以為把圖片配文的遊戲玩出了花樣。隨後,我們將更多精力集中在揣摩選題、構思詩句上,趙老師説:“寫詩挺難,堅持更難。我感覺句子有時一下子就能冒出,有時卻要等待,虛無縹緲。”

當一個人專注於合轍押韻之時,旁人看來就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樣子。趙老師的兒子問她:“每天都寫,這是任務嗎?”我先生也説:“又費時又累眼,有這個必要嗎?”哪兒管得了那麼多,就是喜歡,就是一樂兒。看圖詩話,記錄生活,我們要讓人生的腳印連着藍天和雲彩。

(原標題:連着藍天和雲彩的腳印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劉守華

流程編輯:u005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3 字。

轉載請註明: 看圖詩話,記錄生活,人生的腳印連着藍天和雲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