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張同學”為鄉村振興注入向上的力量

最近,“張同學”火了。經常刷短視頻的人對他一定不陌生。

起牀、做飯、餵雞、磨豆腐、趕集……賬號為“張同學”的短視頻展現了一個東北農村小夥接地氣的日常。粗糲、原汁原味的鄉村畫風,某種程度上還原了部分村莊的一些真實切面。短短兩個月,“張同學”吸引粉絲上千萬人。

期待更多“張同學”為鄉村振興注入向上的力量

所謂“人紅是非多”,“張同學”火了之後,不僅因展示生活的部分短視頻內容中含有安全隱患,被消防、交通部門接連“點名”,還吸引了很多網紅主播來到其所在村莊“打卡”蹭流量。

其實,“張同學”被“點名”未嘗不是好事。一者,其本身熱度高、內容傳播範圍廣,有了官方互動,傳播效果更好。二者,對諸如“張同學”這類熱門主播發出提醒,也是監管善意。三者,流量主播的宣傳作用、示範效應不可小覷,有關部門借“點名”之舉,不僅可以宣傳消防知識、交通常識、反詐提示,更大的意義在於通過這些主播,將工作效能最大化。

而很多網紅紛至沓來,為了些許流量而攪動一個小村莊的寧靜,這種現象也值得關注。此前,“大衣哥”“拉麪哥”“煎餅奶奶”等在網上走紅後,網紅主播蜂擁而至,將他們和他們的家門口圍堵得水泄不通。前不久,《親愛的》原型孫海洋找到被拐的兒子後,他們的老家同樣未能“倖免”。

不論是“張同學”,還是蹭“流量富礦”熱度的其他賬號,現象級熱度的背後都是因為有無數人喜歡看相關視頻,有無數人的“轉評贊”為“張同學們”的爆紅提供支撐。

就此而言,審視流量和關注度,可以有另一個角度——如何善用、向善。正如有人説,消防和交通部門“點名”張同學,這波熱度蹭得非常好,“讓正能量有了大流量”。

事實上,讓正能量擁有大流量,有關各方都可以有更多探索和嘗試。

對於熱門主播而言,須知在網絡時代,沒有哪個網紅是永恆的“弄潮兒”,唯有注重品質、為創作注入靈魂才可能長久。日前,頭部帶貨主播雪梨因税務問題被調查,其直播間和相關賬號幾乎一夜間消失。而“張同學”對自己的初心和定位是“助農”,這對很多人都有啓發意義——當一個網紅主播超越了簡單的流量變現,用清晰的功能定位打造未來發展模式,這種真實、樸素的價值取向,或許才是真正的“流量密碼”。

對於千萬粉絲而言,不論是出於懷舊、新奇,還是對田園牧歌的認同,通過“土味視頻”觀看某些鄉土生活的橫截面的同時,可以從那些樸素中的缺陷、安全上的短板來思考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經濟面貌如何持續改善。我們可以也應該為建設鄉村、參與鄉村振興貢獻民間智慧。

對於有關部門而言,在短視頻時代,應有借力而為的意識和主動性,發現、引導和激勵更多諸如“張同學”這樣的力量,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擁有互聯網基因、擁有更加多元的實現方式和可能性。比如與有關平台合作,發展鄉村直播帶貨、鄉村短視頻等“新農人計劃”,不僅能為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還可以促進就業、穩定增收。

網絡時代,鄉村振興離不開數字技術、商業運營。期待有更多“張同學”為鄉村振興注入向上的力量,把鄉村文化、生活、產品傳播出來,讓鄉村的生活方式與城市產生共鳴,推動鄉村農林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

張同學的視頻,你刷過嗎?

工人日報記者吳迪

來源: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6 字。

轉載請註明: 期待更多“張同學”為鄉村振興注入向上的力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