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大年初一,春節檔這幾部電影的質量在觀眾心中也都差不多定了型,除了口碑與票房齊飛的《長津湖之水門橋》,剩下的幾部電影博弈才顯得有趣。而作為同是戰爭題材的《狙擊手》,口碑意外還不錯,並且後勁十足。
春節檔第一天,這幾部電影的評分就出爐了,據悉,《狙擊手》以高達7.7分的評分領跑春節檔所有電影,如此高的成績也證明這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
有不少觀眾表示,看完《狙擊手》哭得稀里嘩啦,後勁很大。總之,《狙擊手》給觀眾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好看又好哭,凡是給好評的,都紛紛安利這部電影。
不過遺憾的是,《狙擊手》的排片一直是硬傷,截至目前,《狙擊手》的排片在所有春節檔熱門電影中墊底,僅僅只有可憐的個位數,而《長津湖之水門橋》,接近三分之一。如此懸殊的排片也直接導致《狙擊手》的票房不理想,比較慘淡。
面對這樣慘淡的排片率,有許多網友在線呼籲給《狙擊手》多一些排片,從觀眾的反應來看,《狙擊手》的排片基本集中在早上和午夜場,最佳的觀影時間段,基本看不到《狙擊手》的身影。下午想要看電影,除了《狙擊手》,其他的賀歲檔都有選擇。
其實在電影上映之前,張藝謀在直播的時候就呼籲院線經理給《狙擊手》多排一些片,作為導演,張藝謀也只能看着乾着急。他表示,院線經理別總是把片子排在凌晨和半夜。可現實是,除了個別地方把《狙擊手》的排片安排在正常時間段,大部分的院線還是把它安排在深夜和午夜場。
但話説回來,《狙擊手》被區別對待也不是沒有原因,除了《長津湖之水門橋》太過火爆,《狙擊手》本身的歷史還原也有問題,暫且不説《水門橋》,首先張藝謀在講述那段歷史時就有了偏差,最後還強行煽情。
那麼《狙擊手》的原型是誰呢?在抗美援朝時期,有一位叫做張桃芳的狙擊手馳騁戰場,戰績驚人,他就是整部電影的原型。
在戰爭時期,張桃芳曾在32天內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約等於兩槍擊斃一個敵人,創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而且張桃芳並不是專業的狙擊手,僅僅經歷了兩個月的訓練便加入戰場,這也是真正天賦大於努力的例子。
更厲害的是,張桃芳當時所使用的的狙擊槍為老式蘇式步騎槍,沒有配備任何的光學瞄準鏡,射擊距離最遠在400米左右,更多時候則是100米左右的近戰,擊斃敵人還能全身而退,實力相當驚人。
也正是因為如此過人的實力,張桃芳被評為世界十大狙擊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入選的中國人。
在張桃芳離世後,有關他的影視作品寥寥無幾,2020年張藝謀執導的《最冷的槍》立項,在公示表中看到故事梗概便知,這是一部以張桃芳為原型的戰爭片。而這,就是電影《狙擊手》的前身。
從原本以個人為核心的電影,到最終以一個狙擊班為核心的電影,張藝謀放棄了塑造個人英雄,這也是為何有了解那段歷史的網友指出劇情不過關的原因,但瞭解歷史的人還是少數,更多觀眾還是圖一樂。
總體來説,同是主旋律的電影,《狙擊手》從觀眾的口碑來分析確實跟《水門橋》不相上下,至於今後院線會不會給《狙擊手》更多的排片,還要看觀眾的反應。
本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