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火了。作者在文中大談“躺平即正義”,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兩年沒有穩定工作的情況下,通過極低的生活消費跟有一搭沒一搭的打零工,維持一種“自由”的狀態。不少網友讀罷“如獲至寶”,引得“躺平學”風行一時。
新華社資料圖
“躺平學”聽着新鮮,其實走的還是之前“喪文化”“佛系青年”的路子。説來道去,無非是奮鬥不易、能力有限,既然前路不免挫折,努力也大概率一事無成,不如干脆放飛自我、一“躺”了之。一幫正當年的“90後”“00後”,本應朝氣蓬勃、積極進取,卻想着怎麼舒服怎麼來、怎麼“不苦”怎麼來,未免讓人五味雜陳。
信奉“躺平學”者,言必稱“內卷”、談必論“摺疊”,但這裏頭有多少是感同身受的真實,又有多少是人為炮製的焦慮和自我放棄的懶惰?初入社會,立足打拼,不可能全無壓力、一帆風順,但只要付出耕耘,在哪個位置、哪種情況下其實都能搏出一方天空。快遞小哥蔣教芳,起早貪黑、奔忙無休,但他靠着一股子鑽勁兒潛心提升分揀效率,最終拿下了快遞行業高級工程師資格;高三學生全傑通,家境貧寒、生活困難,但他沒有放棄,疫情期間硬是借來智能手機頂着嚴寒蹭網上網課,最終考取了名牌大學。試想,如果他們因為人生“不開掛”就自我麻痹,一受累就喊“內卷”,一遇挫就“躺平”,哪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又哪有這般精彩的人生?
“躺平”的吐槽,或可一聽,或可一樂,但更應一笑了之。今天的中國,時代列車快速向前,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水漲船高,奮鬥之路註定是一個不斷自我磨礪、自我提升的艱辛過程。在這樣那樣的困難面前,吐槽、抱怨、調侃,可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反應和減壓手段,然而無論現實是否骨感,生活總要繼續。年輕人正值大好年華,與其怨天尤人、暮氣沉沉,不如腳踏實地大幹一番,用奮鬥闖出屬於自己的路。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幾十年來,中國發展的奇蹟,也是無數人揮灑汗水、追夢圓夢的奇蹟。在這個人人皆可出彩的大舞台上,以奮鬥為基,每個人都能唱響圓夢之歌。
來源:北京日報 | 記者 鮑南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