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甯浩監製,路陽導演,雷佳音、楊冪、董子健、於和偉、郭京飛等主演的《刺殺小説家》。
已於2021年2月12日大年初一上映,但是電影票房表現不好。
12日上映時首天票房破了億,但是現在上映4天了,票房還不足4億,現在某平台預測最終票房只有7億。
這樣一部投資6億有餘的國產商業特效大片,在商業上可以説不成功。
説句實話,這部電影確實有它的問題。
但,這部對於中國影視工業有着巨大的突破,甚至是接過《流浪地球》的火炬,探索建立中國影視工業的特效大片。
現在這樣真的太可惜了。
《刺殺小説家》在中國特效大片中的位置
這些年,“中國重工業大片”喊了很多年,實則對於中國影視工業探索和建立的導演團隊,來來去去就那幾個。
更早期2002年張藝謀《英雄》後的中國商業大片就不提了。
因為那類堆大明星,大場面的古裝商業大片。與大特效,類型工業的特效大片,明顯不是一個層面的電影。
1,2010年後中國特效大片的發展脈絡
開始以港台導演團隊開啓奇幻魔幻大片為主。
2008年陳嘉上導演的《畫皮》開始,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延續。
緊接着,2013年周星馳導演的《西遊降魔篇》,2014年,鄭保瑞導演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上映。
兩部電影在票房上相繼獲得巨大成功,前者12億,後者10億。
為此徹底開啓中國古裝魔幻商業大片的風潮,後續同類魔幻片可謂無數。
這裏就不具體列舉,反正到2017年《戰狼2》之前是市場的主流。
然後是吳京為代表的現代戰爭動作片
2017年,吳京導演的《戰狼2》,不但至今是中國商業大片的票房神話,同時將當年全是“魔幻大片”主流市場給解放了出來。
當然,《戰狼2》的爆發並不是偶然。
之前就有《戰狼1》,徐克的《智取威虎山》,與林超賢導演的《湄公河行動》。
後來又有《紅海行動》,以及題材是“抗美援朝”的《八佰》等戰爭片。
最後就是最近兩年,中國特效大片開始類型多元化
《流浪地球》代表的中國科幻大片的破局,可惜的是到現在只有這一部。
從《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以及正在上映的《哪吒重生》等等。
中國動畫大片的連續突破,對於影視工業的推動也很明顯。
另外還有《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緊急救援》類中國災難特效大片等。
2、《刺殺小説家》的影視工業在中國大片的位置
從類型題材上來看,《刺殺小説家》很明顯是“奇幻”題材,與《戰狼2》類戰爭大片,《流浪地球》科幻特效大片不同。
2010年後的中國奇幻魔幻大片,簡直是“一言難盡”。
因為你實在想不明白,為何曾經拍出無數經典“東方奇幻”的香港電影人,在2010年後全淪落在“不中不洋”中了。
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傳》,80年代末監製的《倩女幽魂》系列,1993年導演的《青蛇》,2001年導演的《蜀山傳》。
2010年,徐克導演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還有東方奇幻審美。
2017年的《西遊伏妖篇》,2017年監製的《奇門遁甲》,2018年導演的《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等。
這些電影在美術審美上面就開始“不中不洋”了。
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徐克這些魔幻大片“美術審美”還算正常。
中國互聯網還有個流傳很廣的説法:“香港電影最好的特效都給了鄭伊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香港大導演劉偉強。
1998年的《風雲之雄霸天下》,1999年的《中華英雄》,2000年的《決戰紫禁之巔》。
現在呢?
2012年導演了《血滴子》,2018年導演了《武林怪獸》。
這些電影特效都不用説了,更不用提“不中不洋”的美術審美。但是“不中不洋”魔幻大片的香港導演大軍,突破下限的數不勝數。
陳嘉上導演西方變種人,超級英雄的《四大名捕》。
鮑德熹導演的西方魔獸大boss,西方地獄類美術的中國妖界,與“冰雪奇緣”女主的《鍾馗伏魔之雪妖魔靈》。
羣星雲集捧向家仔的《封神傳奇》,更是“不中不洋”國產魔幻大片的集大成之作。
當然,那幾年內地大導演拍攝的奇幻魔幻大片,在特效和美術上面的處理也是一言難盡。
比如張藝謀的《長城》。
比如上映幾天就嚇得下映的《阿修羅》等等。
《刺殺小説家》對於中國影視工業的兩大突破
這部電影有現實+異世界的兩條敍事主線。
現實線裏的美術審美,特效處理有懸疑、軟科幻+軟超能力,這個層面便不作分析。
異世界線則是非常典型的奇幻,電影在美術審美和特效技術上面,可以説是這些年少見的基於中國古代歷史文化,藝術化的真正東方奇幻美學。
1、《刺殺小説家》東方美學的迴歸
這些主要就體現在美術、濾鏡、置景和服化道等等方面。
導演路陽的前作是《繡春刀》,這兩部電影放在那些年,本來就是國內十分少見的東方美學的武俠大片。
《刺殺小説家》有點全面升級的意思,同時又沒有拋棄這種東方審美。
本片男主角被“黑甲”附身的服裝,其線條,顏色明顯和《繡春刀2》裏的“飛魚服”設定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電影對於服化道,最集中展現的還是這場戲。
眾人拜服赤發鬼,並在其鳴鼓下進攻白翰坊那一場大戲。
赤發鬼一方的人比較雜,很多人還戴着稀奇古怪的面具。但是白翰坊那邊衣着打扮,可以説是非常純正的中國古代背景。
比如穿着純正中國古代甲冑的守衞們,弓箭和武器也很正宗。
後來白翰坊被攻破,坊內的百姓基本身穿寬衣大袍,從顏色到形制再到搭配都是非常純正的中國古代服飾。
那名在男主角面前被殺的畫師,更是典型的士子形象。
整個白翰坊場景的建築,後來小女孩吹的笛子,拿出的古畫都是東方文化元素。
沒有以前其它大片的“不中不洋”,也沒有那些年非常常見的拿“日本和風”,代替中國古代文化元素的出現。
另外,赤發鬼一方攻城這場戲拍得異常震撼。
不管是視聽方面的處理,還是敍事與角色情感的推進。伴隨着鼓聲和戰舞,赤發鬼大軍衝向白翰坊,守軍放箭攻城之人死傷無數。這個時候燭龍昇天緩緩壓了過來。
這場是這些年國內少見將特效大,東方奇幻元素,與攻城慘烈和壯觀的戰爭戲。
這個用文字形容很蒼白,要去電影院看才能體會到那種震撼。
2、《刺殺小説家》生物數字角色的突破
影視行業有一句話,大概就是:“小孩和動物是最難搞的兩大元素”。
原因是在影視工業技術成熟之前,這兩種元素在影視劇拍攝過程當中是非常難以控制的。小孩大多不聽話,動物根本聽不懂話。
後來影視工業越來越成熟,除了人類小孩不可替代,動物特效技術已經逐漸解決了。
這個好萊塢大片這種生物特效太多了,多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多到經典的生物角色都不用舉例。
中國特效大片用到生物特效的其實不少(只要是用特效做的動物都算),但是目前生物特效做得好的電影十人稀有。
《刺殺小説家》中重要的生物特效有三個:寄生的黑甲,奔跑的紅甲武士,與最後出場的大boss赤發鬼。
這三個生物數字特效達到了國產特效大片的新高,絕對是標杆級別的。
體現黑甲特效的是那場大屠殺。
遠景、中影、近影與特寫無數,搭配濃墨重彩的動作設計,與潑灑的鮮血,有種類似《斯巴達300勇士》動作場面的浪漫感。
但是小説家的動作設計更中式,而且更殘酷和奇幻。
體現紅甲武士的特效則是那一段屋頂追逐戲。
主角團和紅甲武士在起伏的中國古建築上面追逐,從物理細節,到動作設計,再到鏡頭調度,節奏剪輯與物理細節都拉滿了。
類似的外國電影大概就是《海王》那場屋頂追逐戲。
我們講特效細膩處肯定還有所遜色,但是整場戲呈現的並不輸給對方。
最後就是大boss赤發鬼,這個生物絕對是當前中國特效大片第一(真的沒有之一)。
從剛出場半人半佛的面具,後來全景,中景,近景和各種特寫。
這個角色的皮膚、一根根毛髮,還有動起來的動作都是那種有物理支撐,再合理藝術化想象的生物角色。
所以,《刺殺小説家》絕對是當前特效第一的國產商業大片。
而且比《流浪地球》更加的完整和成熟。
尾聲
中國觀眾是很羨慕美國大片的影視工業的,互聯網上就流傳着這樣的話:國內的特效生怕觀眾看不出來是特效,國外的特效生怕觀眾看不出來是特效!
轉頭再用《上海堡壘》,“鬥氣化馬”嘲諷國產特效一波。
《刺殺小説家》可以説是代表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佳作!
它的影視工業真的是中國特效大片的新高,完全沒有什麼虛假感和不適感,哪怕放在好萊塢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
這些年來,中國電影特效水平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電影畢竟是視聽的藝術,這部電影算是重工業電影,在視聽等特效上面非常的豐富,沒有明顯的短板。
如果説缺點,那就是故事劇情和角色塑造還有提升空間,劇情還可以再緊湊再刺激一點,結尾還可以交代得清楚一點。
電影中間一段有些沉悶,但隨着現實和玄幻的世界完全對應起來,一切就清楚了。
要是小説的話大家會有時間思考,但是電影太快了,可能觀眾來不及反應。
不管如何,《刺殺小説家》這樣一部對於中國影視工業全面突破的電影。現在商業方面表現不好,真的非常的可惜。
希望路陽還能拍第二部,同時導演汲取第一部在重影視工業的時候,將劇本打磨得更加精細。
《刺殺小説家》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