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什麼鏡中自己的相貌會和照片有較大差異?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娛樂

一個人的相貌會在照片和鏡子中略有不同,不上鏡的人甚至有較大差異,而鏡子裏的自己會比照片更好看,這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其中包含許多科學依據。

平面鏡成像的基本規律是大小相等,上下一致,左右相反,面對鏡子舉起右手,會發現鏡中的人對他來説舉起的是左手,也就是説你真實的臉和鏡中看到的臉剛好左右顛倒。

而人臉並非左右完全對稱,下圖中間的是正常臉,左邊是由兩張左臉組合在一起的臉,右邊是由兩張右臉組合在一起的臉,大家可以觀察面部的微妙變化。

將臉左右顛倒,對相貌美醜並不能產生多大影響,影響的只是你對原先相貌的熟悉度而已。但在心理學中有一個現象叫單純接觸效應,人會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到喜歡。簡單來説就是當你看到一個長得醜的人,第一印象是長得醜,但多看幾次經過一段時間熟悉,會認為其實也沒那麼醜,對醜的感覺逐漸淡化。

因為你不熟悉自己正常的臉,每天見到的都是鏡中左右顛倒的臉,所以會對自己熟悉的鏡中顛倒的臉覺得好看,當看到照片的正常不顛倒的臉就會覺得陌生,覺得醜。

單純接觸效應是有科學依據的,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賽安斯將實驗者分成幾組,每組都會觀察一系列陌生人照片,通過不同的觀察次數對實驗者的偏好進行統計。表明那些被觀看次數越多的照片,被偏愛的概率也就越大,呈正相關。

焦距

鏡中的自己更好看的另一大原因是照片在拍攝過程中,不同焦距會對臉型產生不同變化。上圖中間的是正常拍攝時50毫米的焦距,不同焦距下的相貌差異肉眼可見。

凍臉效應

大腦的面部識別系統演化來是加工動態臉的,鏡中自己的臉是動態連續變化的,而照片是某一時刻的相貌,動態審美的感受普遍強於靜態,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凍臉效應,也是鏡中自己比照片好看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位演員的視頻被暫停在某一瞬間,面部表情被定格時的照片就不如視頻有吸引力,許多人拿明星在某個瞬間的醜照來調侃也是同樣的原理。

不上鏡的解釋

明明鏡中看起來臉很瘦,但拍出來卻顯得臉大不好看,這種不上鏡的現象很多人都有。

因為攝影鏡頭是凸透鏡成像,穿過凸透鏡中心和邊緣的光線最後匯聚在一起會產生微小的像差,並且顯示設備的橫線掃描會導致人比真實的胖,信息其實是模糊丟失的。如果五官不立體,稜角不分明的人,光打在臉上出現的二維平面投影就會不清晰和沒有輪廓感,使人變醜。種種原因疊加在一起,最終使你在鏡中看到的自己和照片存在一定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