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連續7部美國大片在內地遇冷,中國觀眾為何不愛看好萊塢電影了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娛樂

在2018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00億,最終以609億的成績創下新高。在不少外媒眼中,中國電影票房的穩定高增長數字將讓中國在2019年進一步成為國際電影巨頭眼中的香饃饃。

但到了20119年,好萊塢影片在中國市場的表現並不如意,9月份上映的連姆·尼森主演的動作片《冷血追擊》內地票房只有可憐的500多萬,説起連姆·尼森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主演的《颶風營救》系列太轟動了,他還被網友送了個外號“地表最強爸爸”。投資方原以為票房能脱穎而出,哪想到竟然墊底倒數了。

還有一部小成本災難片《巨鱷風暴》,內地票房也只有7400萬,遠低於此前同題材的《巨齒鯊》《狂暴巨獸》等影片。

到了10月份,電影市場上一共出現了9部進口片,且有意避開了國慶檔國產片大潮,迪士尼真人童話《沉睡魔咒2》到國際名導李安、昆汀·塔倫蒂諾的新作《雙子殺手》《好萊塢往事》,電影內容質量上達到了近幾年新高。

但三部電影最終票房皆未達到預期,美國權威影視資訊媒體《好萊塢報道》稱,《雙子殺手》估計將虧損7500萬美元,承擔虧損的製作方包括大衞·埃裏森的天空之舞影業、派拉蒙影業,以及中國的復興影業和阿里影業。

多年以來,《喜宴》《斷背山》《卧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佳作不斷,李安在國內影迷心中一直擁有較高地位,但是這一次的《雙子殺手》,顯然口碑卻不同以往那般響亮,甚至還有人評價:李安失手了。其中,故事老套平庸,被認為是影片最大問題。

好萊塢大片在內地的這種“遇冷”現象,到11月份並未好轉,《終結者:黑暗命運》和《決戰中途島》票房也甚是低迷,《終結者:黑暗命運》的內地票房不到3.5億人民幣,

跟此前“三、四、五”三部非正統的“終結者”續集相比,《黑暗命運》不管是在故事的架構還是影片的節奏和打鬥風格上都延續了前兩部的特點,讓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部典型的卡梅隆版的“終結者”。

不過讓人有點尷尬的是,這部跟北美地區同步上映的大片在內地的票房讓人有點失望,該片內地票房不到3.5億人民幣。

《決戰中途島》甚至沒賣到2.5億,至於全球票房也不大樂觀,也不過四千萬美元的收入。但是《決戰中途島》的製片成本高達一億美金, 從目前的票房數字來看,肯定收不回成本,甚至可以説是血虧。

但實際上,《決戰中途島》已經不是個例了。上個禮拜上映的《終結者:黑暗命運》實時票房只有3億,《沉睡魔咒2》只有3.4億,而李安攜手威爾史密斯的《雙子殺手》只取得了2億多的票房,拿我們出色的數學能力運算一下,是不是加起來還沒到十億。出了國產保護月以後,上映所有的好萊塢大片全部遭遇滑鐵盧,沒有一部在國內市場上產生出爆炸般的效果。

雖然近兩年不斷傳出中國影視市場走向寒冬的消息,但美國業界人士並不認為這是中國市場萎縮導致的,更多是對於影片類型的挑剔,以及對於品質的去蕪存菁,除了類似《復聯》《速度與激情》這樣的超級IP可以贏家通吃之外,其它類型的影片基本很難有保證。

那問題來了,中國觀眾為何不愛看美國電影了呢?

第一:美國業界人士並不認為這是中國市場萎縮導致的,更多是對於影片類型的挑剔,以及對於品質的去蕪存菁,除了類似《復聯》《速度與激情》這樣的超級IP可以贏家通吃之外,其它類型的影片基本很難有保證。

第二:內地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觀眾對於進口片的訴求不再像從前那樣趨之若鶩;其次是,好萊塢大片的同質化現象異常嚴重,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科幻、動作等類型片,而且劇情走向也是一貫的好萊塢劇情套路;

第三,非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內地市場的認可度在提升,市場的多元化需要在加強,內地觀眾對於進口電影的需求不再唯大片是舉,好萊塢電影在內地電影市場的影響力和需求都在降低。

比如被撤檔的《好萊塢往事》,電影的故事背景就是設定在1969年美國洛杉磯,講述了一個過氣電視演員與他的替身在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末期中尋找自己的出路,以及明星莎朗·泰特被遇害的故事。影片被描述為“昆汀對好萊塢黃金時代最後時刻的致敬。”

現在看來影片是因為刻畫的李小龍形象出現問題而導致撤檔,但是平心而論,這樣的故事設定本來也很難在中國內地市場引起很大的波瀾。

第四:任何一個市場都是這樣,一定是本土電影是市場的主流,一如北美市場,不可能是中國電影或者其他國家的電影占據主導地位,否則這個市場就是畸形的,中國也是一樣。

所以美國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還是要遵循一定的“規律”,否則無論你是多麼大牌的導演或者演員,都有可能遭遇商業或者口碑上的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