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長歌行》熱播,有人吐槽口碑不行,這部劇沒火到位。這回《驪歌行》播出,他又潑了一缸冷水,説火不了,直接判了“死刑”。

説“這兩個行”都不行,我就想問一問他啊,您是用幾倍速度看的?還是直接看個片花就蓋棺定論了?

寫這篇文之前,我是1.0速度看了《驪歌行》,認真追到14集後,我覺得他點評的都是皮毛。這部劇確實有不足之處,但是不至於被批成篩子,哪哪都不好。

這部劇它有讓你哭的地方,也有讓你笑的地方,怎麼就不好呢?

1 先説他火力集中的地方——人設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他吐槽人設的問題是男女主都是金手指,自帶主角光環,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總之就是完美人設。

特別提到女主開場時算計婆家的彩禮錢,用大唐律法把婆婆懟得啞口無言。不僅算計婆家,還算計自己,當街弄了個驗明正身,證明清白。

這位作者質疑大唐有這麼開放嗎?其次説劇情太浮誇,女主怎麼就拿出大唐律法把騙婚還説得有理有據?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首先劇本也沒説就是唐朝啊,而是架空歷史背景,仿唐朝的服飾、妝容、建築設定的劇情。不要強凹歷史,這不是歷史正劇。

片方一再改名,從《馴夫計之大唐女兒行》改到《驪歌行》,也是為了避免拿歷史説事。

再次説到女主人設,女主是一個商賈之女,她管着一大家子吃喝,懂律法不正常嗎,況且一個精明的生意人,這點子算計太正常了。結合她拿不出錢為弟弟擺平人命官司,所以動了心思,符合劇情,也符合人設。

最重要的一點,這部劇定位是輕喜劇、沙雕劇,一些誇張的情節也不能説浮誇吧?看這種劇非要抱着看正劇的心態,那就有點雞蛋裏挑骨頭了。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像我們去海邊,看着美女們都穿比基尼,您呢就穿着一身正裝,指着美女説:“這太傷風敗俗!”別人怎麼看你?

作者還提到一個“牡丹屏風”的細節。他質疑女主金手指,因為給皇后繡了牡丹屏風就入宮成了司制。當官簡直不費吹灰之力,而且女主在宮裏就跟玩似的,很吃得開。

我來解釋一下“牡丹屏風”這個名場面是咋回事。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牡丹屏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細節,正是通過這個細節,才顯示出了女主的高情商。牡丹屏風是個引子。

女主進宮後,顏妃看到了屏風,非讓女主繡個同款的,不過她要的是蓮花屏風。

和皇后一樣規制的,皇后不樂意;要不一樣,顏妃不幹。女主誰也得罪不起,她左右為難。

這個難題怎麼解決呢?就牽扯出下一場戲。

女主是空降來的,也就是皇后直接提拔上來做女官。下屬都不服她,領頭的女官就是李典制。女主先摸清了李典制的真實目的。她其實不在乎司制的位置,她想成為皇帝的女人。

女主搞明白了她的想法,她用了“成人達己”的策略,幫着李典制成功地引起皇上的注意,被封為寶林。

李寶林覺得女主人不錯,作為回報,她把顏妃真實的喜好告訴女主。女主順利解決難題。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所以説女主在宮中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步步驚心。而這些情節一環扣一環,突出了女主的才情和智慧。並非作者説的什麼金手指大開。你細品,劇情是經得起推敲的。

説完了女主人設,咱再掰扯掰扯男主人設。

男主學武的速度是快了,這不是親舅舅給開了個速成班嗎?後面男主屢立戰功,簡直開了掛。

這個人家吐槽的有道理,節奏快了點。現在廣電不讓有長劇,為了把故事講好,還得不能超綱,就得把情節幾倍速濃縮。

之前的《大宋宮詞》不就這毛病,到現在還沒緩過來。

包括男女主從相識到在一起,就用了三集。男主去戰場,兩人分開,聚少離多給了男二機會。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確實男女主沒有cp感,反倒是女主和男二很有感覺。這點我贊同,看女主和男二在一起無比舒服。

2 吐槽演技

作者説男女主演技不行。先説男主,許凱的劇我都看過了,能明顯地感覺到他的進步。從《烈火軍校》到《延禧攻略》再到這部劇,單説富家公子這個角色,他演繹地越來越醇熟。

之前還有些表演痕跡,在這部劇裏許凱表情生動,情緒轉換自如,看來是把這個人物性格吃透了的。

有場戲是男主看到女主被驚呆,然後暈倒在朋友懷裏。這個表演被吐槽太雷人,沒有深情款款的傅恆演得好。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別忘了,這是一個沙雕劇。沙雕劇要演出個傅恆來,這畫風有點奇怪。儘管都是富家公子,但這裏的男主有點“不正經”,而且用喜劇的方式來詮釋還是有挑戰的。

接着説女主的演技。大概李一桐的負面信息太多了,什麼資源咖,萬年不紅體質,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再看女主時有點串味了。

我不否認李一桐在詮釋角色時有些生硬,她是個勤奮的女生,但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角色。

有些人真是有靈性的,像周迅,那就是個戲精,她就能很好地理解角色,並表達給觀眾,引起共鳴。

但更多的演員靠的是勤能補拙,希望李一桐的演技越來越好。如果就因為女主是李一桐,就説這劇不好,未免太偏頗。

03 重點説説這部劇為什麼值得看?

服化道略過,各種精美不用説了,誰都看得出來。我想聊聊這部劇的精髓在哪,沒有看懂就不要説它不好看。

首先來講,這部劇是一個充滿着温情的劇。

難得的是通過喜劇的方式把父子情、姐弟情、兄妹情、男女戀情、友情、君臣情誼給呈現出來,讓人物層次更豐富,觀眾也是看得時哭時笑,不捨追劇。

説兩個印象深刻的人物,太子和男伶人陳吉之間的友情。這裏是化用了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和他的男寵稱心之間的故事。因為這事,李世民氣得夠嗆,而魏王李泰趁機討好李世民,李世民動了廢太子之心。

《驪歌行》裏的太子也有個競爭對手,就是顏妃的兒子周王,也就是男二。太子的心事,太子妃不懂,而和陳吉在一起能讓他暫時忘記宮斗的煩悶。兩人一起在溪邊垂釣、一起下棋,此時的太子釋放出天性,這是人最真實的一面。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當太子想送朵花給太子妃,陳吉不顧危險,攀上懸崖摘花,差點摔斷腿。後來陳吉為了保太子自殺而亡。兩人以心換心,不為名利、慾望,士為知己者死,這裏真的有觸動到我,看到陳吉拔劍的場面真心有些不捨。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這部劇不是講家國情仇,不像《長歌行》場面宏大,反而它直擊人的內心世界。劇中人物都不是大奸大惡,邪惡無極的,他們也有善良的一面。

像大反派陸雲戟對女兒十分寵愛,女兒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連兒子説女兒一句不是,陸雲戟也不讓。把人心寫透,這很有於媽的風格。

第二點,這劇的配角太出彩了。

演員黑子扮演的是魯國公盛驍靖,他把一個父親演活了。有一場戲是盛驍靖得知兒子陣亡,躺在牀上一病不起。凱旋而歸的大反派陸雲戟領着兒子,拿了筐李子慰問盛驍靖,實則是炫耀。

黑子和侯巖松兩個老戲骨飆戲簡直太精彩。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陸雲戟(侯巖松扮演)假裝悲痛地把李子遞給盛驍靖,説了句,

“我特意準備了筐李子,告慰您離子喪兒之痛。”

這話太狠了,誰能受得了。

旁邊的盛家兄弟聽了都要打人了,可這時的盛驍靖面對挑釁只能忍。兒子死了,政敵來看你笑話,按着盛驍靖不服輸的性格絕對不能在敵人面前認輸。

兒子是真英雄,老子也不能做狗熊啊!

黑子是怎麼演的?他輕蔑地笑了下,看着一筐李子,哆嗦地拿起一個,慢慢放進嘴裏,咬了一口,嚥下去。

他沒有痛哭流涕,臉上也沒有帶出哀傷不已的表情。看似平靜,其實內心早就血流如注。你能從黑子的眼神中看出恨意。吃完李子,黑子念出台詞,

“如今我已嚐到了喪子之痛,也希望蔡國公不要像我一樣,也經歷這種痛不欲生的滋味。”

黑子表演情緒張力很到位,他把一個父親失去愛子的痛,對敵人的恨,還有骨子裏的倔強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場戲太好看了,把兩家的矛盾推向頂點,劍拔弩張的氣氛通過演員的表演,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得到。

還有一個演員也令人驚喜,周王的扮演者檀健次。周王的人設是一個博學廣識,心機很深,對待女主霸道中藏着温柔。

周王經常讓女主哭笑不得,還得照着他的話去做,不能反駁。檀健次把這個人物演得讓人討厭不起來,反而覺得女主和他在一起也不錯。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寫在最後

這部劇想把盛唐的各個階層完美呈現出來,想説的事情太多,人物故事也多,但節奏過快,沒有太多鋪墊,給人感覺人物轉變太快了。這一點是吐槽最多的地方。

但不能否認這部劇製作精良,光服裝就有3000多套,宮廷禮儀也力求精準。如果細心看的觀眾會被很多場面甜到,也會被逗笑,劇情很抓人心。這部劇及格分還是有的,不知道你心裏會打幾分呢?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2 字。

轉載請註明: 《驪歌行》熄火,不怨李一桐,這兩點才是根本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