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全網關注度第一,近一年來最高分,國產劇天花板被它頂高

由 公羊淑軍 發佈於 娛樂

下飯神劇《裝台》才完未久,張嘉益主演的又一部好劇也開啓熱播模式,再次好評如潮,豆瓣分數高達9.4,全網關注度第一。

《山海情》原名《閩寧鎮》,講述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家扶貧政策引導下,寧夏和福建組成對口幫扶,西海固百姓移民搬遷,克服層層困難,最終成功脱貧,將曾經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

故事並不複雜,也沒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勝在真實如素描,細節超走心,真的描繪出老百姓的苦樂日常,作為正午陽光的開年大戲,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

開播後,很多網友都贊方言好親切。

雖然演員的方言也非百分百原汁原味,但西北和福建話聽起來極富生活氣息,立馬拉你秒回當地。

這方言可謂上頭,既好哭又好笑!

尤其西北話,又硬又愣又直,吐槽聽着很有趣,卻不尖酸刻薄,被萌到。

張嘉益罵街,普通話聽着根本不夠味,反而方言更得味。

而黃軒郭京飛互飆方言,真·雞同鴨講!

郭京飛飾演的陳金山從福建來支援西北,途中火車卻遭了小偷。

然而郭京飛的家鄉話派出所沒誰能聽懂,只能讓土生土長的西北小夥馬得福(黃軒)當翻譯。

可儘管黃軒很認真聽,還是把“菌草”聽成“金草”,甚至搞出“小偷搞科研”這麼驢唇不對馬嘴的話。

真的是烏龍滿滿,説好的扶貧劇其實沒苦大仇深,反而可愛搞笑。

這不就是共鳴嗎,每次遇到説話説不清楚的,那種假裝聽懂卻怎麼也get不到的尷尬,演得好準。

而在我們國家的偏遠山區,方言也確實是主要語言,就算一個省內也都有不同方言,尤其劇中普通話還不夠普及的時候,溝通障礙不容忽視,本劇在語言上就下足功夫。

而服化道,同樣映射着年代,不走顏值,走的是心。

陳金山幫凌教授衝頭,這原始的洗頭方式,相信以往家裏不富裕、沒裝淋浴的人,都有過用燒水壺衝頭的經歷。

陳金山是福建人,不適應西北氣候,睡一夜後流鼻血,這麼細微的點都照顧得有理有據。

張嘉益飾演的馬喊水則是窮苦的西北農民,他的T恤衫領子都被磨沒了,完全沒鬆緊感,正是老一輩人省着穿的作風,迫於貧苦,一件衣服恨不得穿到破,這種用心程度,必須豎起大拇指。

馬喊水挨家挨户動員,有家兄弟,褲子被哥哥穿走,弟弟沒褲子穿,只能躺牀上,可不就是窮苦人家,兄弟姐妹的衣服換穿、輪穿的一比一還原。

而無論是人氣主演還是羣演,劇中人都一樣邋遢。

譬如閆妮,臉上基本都沒什麼妝,皮膚做得粗糙土黃,缺水狀態顯而易見,還有西北人常見的高原紅,外表不為美,只為貼近角色和真實感。

熱依扎飾演水花,明明那麼美,卻又土得毫無違和,這種區別於寧嬪的突破,讓網友紛紛為她演技點贊。

她也演出了寧夏女人的堅強——

丈夫不幸被砸殘,她一人拉着丈夫和女兒來到閩寧村,不失生活信心與熱忱。

丈夫自卑,又不願水花貸款種蘑菇,怕拖累她,於是離家出走。

當水花找到他時,兩個人靜坐山頭,此時無聲勝有聲,那種重逢的欣慰,卻又被生活苦難打壓的惆悵,比起擁抱大哭,反倒更有感染力。

得寶跟凌教授學種蘑菇,聲稱不怕苦不怕累,卻被肥料燻得乾嘔,嫌棄的眼神滿是戲。

一旁走過的水花,也捂着鼻子,表情猙獰。這個場景,讓人隔着屏幕都能聞到糞味,恨不得也帶上口罩。

而馬得福動員大家種蘑菇,李大有聽到要投資2000元,就直搖頭,眼裏極盡嘲諷。

然而李大有看到得寶種蘑菇掙錢後,又眼饞到不行,還悄悄偷了幾個蘑菇。

他把偷來的蘑菇一股腦扔下油鍋,翻炒幾下覺得做法不對,又拿出來放在菜板上切了切,重丟進鍋裏炒。正當他想嚐嚐“千金”蘑菇的味道,看看哪值錢的時候,卻被兒子突然一拍嚇了一跳。

心虛哆嗦的“賊”樣子,就和你晚上偷吃零食被媽媽捉到一樣一樣的,演技很神。

生活中,“李大有”這樣的貪財又看別人好會眼紅的人,比比皆是,看本劇就像看人世百態。

黃軒也把扶貧幹部馬得福演得活靈活現。

馬得福為讓大家過上好生活,真是遇到不少難題。

村裏搬遷户數不達標,通電成了老大難。變電所雖已讓步,卻因為差一户人家,死活不肯最後妥協。

為了讓村裏儘快通電,馬得福每天都去變電所當“門神”,帶着餅和水,枯坐門口等所長出現,希望協商溝通,盡力通融。

好不容易解決通電問題,又沒水澆灌田地,馬得福又領着村民找水站,甚至去堵開會的書記,豁出面子為大家。這股子執着,不怕吃苦和得罪人的勁兒,令人感佩。

黃軒採訪時説:“這個人太難了!從頭到尾馬得福就沒消停過一天,有時還裏外不是人。説實話,我自己演着演着都覺得換做是我,可能不會有那麼大耐心,所以基層幹部是真的不容易,什麼事都得管,什麼苦都得往自己的肚子裏咽。”

這才是真實的鄉村生活,這才是真正基層工作——很多曲折,很多委屈,但大家安居樂業,就值。

看過《山海情》,不少網友表示找到了劇集久違的生活真實感。

如今,劇是越來越雜,但保障品質的卻越來越少。

剛畢業的學生,住得奢侈豪宅;披着職場劇外衣,演的卻是霸道總裁愛上我的狗血。

這樣的劇,別説代入感,能不胡扯就不錯了。

而劇是否打動人,不僅要看會不會講故事,根本還在於情感落點是否真摯。

《山海情》之所以脱穎而出,就是因為紀實的風格根植於西北人脱貧發家的艱辛事蹟,不賣慘,不煽情,讓真實的影像自動去打動觀眾的心。

改革開放這些年,國人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進步。這些改變並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過幾代人拼搏努力才成功——這就是《山海情》可以改山換海的人間情。

其實驚天動地的大事本就少,細碎才是生活的原貌,或許在時代的大潮裏,西海固人民脱貧不過只是件普通工作那樣的事,但在宏大的時代變遷下,這些變化融進每個小人物身上,就把這種看不見的變遷,變得具體可感,成了這些老百姓由失落到歡喜的表情轉變。

《山海情》的日常雞毛蒜皮,或許沒有廉價煽情,也沒有矯揉造作的賣慘,但苦中作樂卻是我們最該學會的品質,也是把辛苦日子過好的態度。

由正午陽光出品的劇製作精良,評分高已經不稀奇,但高達9.4的,也的確不多見。

但是整個內地劇市場,如果只有正午陽光能出好劇,那也太悲哀了,咱們國產劇市場,何時才能讓優良劇大片大片開花呢?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