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爽代孕又棄子,這個被父母PUA長大的女孩一直停在了青春期
2021第一個瓜,就是鄭爽和張恆在美國代孕了兩個寶寶,鄭爽疑似拋棄孩子獨自回國這事。代孕+拋棄孩子,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成年人幹得出來的事。
鄭爽一貫地説話做事就情緒化,幾度在公眾場合失控,很多事情別人做不出來,如果是鄭爽的話,好像就不意外了。我一直都想寫一寫鄭爽,因為她的行為和她的成長經歷高度相關,非常值得為人父母借鑑。
被PUA長大的鄭爽
説起鄭爽的父母,在那個年代絕對屬於極為“雞血”的父母,藝術成績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鄭爽的媽媽一直想當演員,上節目的時候曾經直言不諱:培養女兒就是為了實現我的夢想。她還説:如果自己有那個機會當演員,那鐵定比鄭爽更紅。不過女兒比自己更能吃苦。
在媽媽的大力推動下,鄭爽4歲登台表演,5歲學習各種才藝,學習成績也沒拉下,小學還跳了幾級。
一個把女兒當做圓夢工具的媽媽,打心底裏認為,自己比女兒更有才華,只是沒那個機會。爽媽還在節目中説,自己經常因為鄭爽做得不夠好,用癢癢撓打她手心。
她所採取的教育方式是打壓式教育,給予女兒的是有條件的愛。
鄭爽不到12歲就被父母丟去了成都,孤身一人獨自求學。12歲,小學才畢業,青春期前期,鄭爽因為跳級,比同學都小,找不到知己,又沒人可以傾訴,她把一切都寫進了日記。
鄭爽在日記中説:2003年1月19日,心情很悲傷。今年考試成績一點也不好。數學94分,語文91分,被媽媽大罵一頓,天天不給好臉。每天晚上,我躺在被子裏都會哭,哭得很慘。我為什麼不如人家呢?人家考第一,我考第19名,媽媽説:“你現在哪點都不讓我省心,以前我為你自豪過,可以跟外人説説你的優點,可現在你哪有優點,我對你很失望……”
鄭爽媽媽對女兒説的話,看了真令人窒息。她對待女兒的方式,就是典型的PUA。
PUA有兩個主要特徵:
第一,貶低被PUA者,讓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第二,讓被PUA者覺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錯,是自己對不起對方。
鄭爽的媽媽兩條全中。PUA最直接的後果就是讓被PUA的人失去自信,並主動討好對方。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鄭爽,非常辛苦。學習也好,練才藝也好,當演員也好,都是為了滿足母親的要求。
換句話説,鄭爽的媽媽從小就在培養孩子成為討好型人格。鄭爽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和成績來討好媽媽,她和母親之間沒有正常的親情流動。
長大後,鄭爽在和每一個男朋友剛剛開始交往的時候,也都極盡討好之能事。
鄭爽和塘主張翰剛談戀愛的時候,在節目上被問到如果張翰要問她借20萬,她會不會借?她毫不猶豫地説:借。
還有一次,張翰應綜藝節目要求,凌晨三點半打電話給鄭爽,騙她説自己有親戚得了絕症,需要做骨髓配型,問鄭爽願不願意捐骨髓,救他的親人。鄭爽也爽快地答應了。(這是什麼神經病節目啊!)
在和張翰感情出了問題的時候,鄭爽沒有跟對方好好溝通,而是想着整容變得更漂亮,來討好對方。
鄭爽壓根就不懂,正常的親密關係應該是怎麼樣的,她只知道:感情就是我付出付出再付出,只要我做得足夠好,你就會更愛我。
被PUA長大的孩子,都對情感有着強烈渴求,凡是沒有得到的,必然會成為強烈渴望的。鄭爽的每一段感情,都有着同樣的相處模式。
第一階段:給予。
對方要天上的月亮,鄭爽也會去想辦法搞來。哪怕她沒那個能力,哪怕她並不認同對方,哪怕會受到傷害,鄭爽的邏輯是這樣的:我會竭盡全力討好你,我要做你的完美父母。
第二階段:索取。
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你要對我好。我沒有從父母這裏得到的關愛,你要補償給我。我在父母這裏受到的委屈,會向你發泄,你要成為我的完美父母。
第三階段:撕破臉。
最終鄭爽會發現對方成不了她的完美父母,她也成不了對方的完美父母。當初有多愛,發現真相後,她就有多恨。那是被父母背叛的恨。
情感被忽視的女兒
除了PUA式教育,鄭爽父母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他們總是習慣性地忽略鄭爽的情緒。
鄭爽在節目中説,媽媽很不喜歡她哭,聽到她哭就嫌她煩。所以鄭爽沒辦法在母親面前好好表達負面情緒,想哭的時候只能自己蒙在被窩裏偷偷地哭。
母親如此,父親也不遑多讓。鄭爽的爸爸上過真人秀節目,即便在節目中,他也經常和女兒發生摩擦。爽爸和鄭爽的交流,完全是單向的:我只傳達我的想法和情緒,至於你怎麼回應,我不想聽。
最典型的一個場景,是鄭爽的爸爸問女兒:為什麼不吃飯。
鄭爽説:“我吃過了。”
爽爸説:“沒看見你吃。”
鄭爽解釋説自己是跟別人一起吃的,爽爸沒看見很正常。
爽爸繼續説:缺營養怎麼行呢,你得吃飯。
鄭爽的情緒就上來了,説:我在外面壓力已經很大了,你就別……
爽爸:別缺營養,我的原則就是別缺營養。
鄭爽説:我就不太適合在演藝圈待着。
爽爸:聊這個至於你那麼沉重。
鄭爽吐了一些苦水,説自己很鬧心,壓力很大。
爽爸:行,以後不聊這些事情。
這兩人的交流就是雞同鴨講。鄭爽已經強調了好幾遍,自己吃過飯了。鄭爽爸爸就像完全沒聽見一樣。
當鄭爽吐露自己壓力大,不適合待在演藝圈的時候,爽爸則徹底迴避了這一話題。他並不想和女兒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他寧願在“吃不吃飯”這種低層次的交流上打轉。
可以説從小到大,鄭爽的負面情緒只能自己默默消化。(鄭爽的父母在情感處理上都很粗糙,他倆能過一輩子也真是奇蹟,估計是把女兒推進演藝圈這個共同的目標讓他們攜手走到了現在。)
鄭爽有這樣一個原生家庭,她表達情感的方式必然是情緒化的。因為當她正常表達的時候,父母不聽,她只能用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你們不聽,我就尖叫吵鬧,直到你們聽我説為止。
鄭爽幾次在節目中崩潰,都是因為自己的話沒引起重視的緣故。她就像被人捂住嘴,拼命掙扎着大聲説出來的感覺。這是她從小到大習慣的溝通方式。
鄭爽父母的教育方式,既極端又功利。母親控制慾極強,父親迴避情感交流。鄭爽一直勉強自己去順從他們,她甚至沒有經歷過青春期叛逆,乖乖地從一個學生轉變為一個藝人,去滿足母親的夢想。
正因為如此,她沒能建立起“
自我同一性
”。
所謂自我同一性,就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穩定認知:
我是什麼樣的人,我要達成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我要扮演怎樣的社會角色?
鄭爽的人生,到目前為止,沒有為自己活過。她沒有機會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這其實並不僅僅是鄭爽的問題。所有在青春期乖乖聽話,順從父母,不叛逆的孩子都會或多或少遇到這樣的困境。他們習慣了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聽到最後把自己給弄丟了。
這樣的孩子成年後,往往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叛逆,去尋找他們的“自我同一性”。
跳過了青春期,將導致成年後的每一天,都是叛逆期。
鄭爽的表現就是對此的最佳註解。30歲了,她始終滯留在青春期,既叛逆,又肆意妄為。
這樣的她,就和那些把孩子生在廁所裏小姑娘沒有任何區別,她遠遠沒有準備好成為一個母親。
這一場悲劇,整整影響了三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