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刺客聶隱娘》(2015)劇照
當初,我和L從網上認識到奔現,確定了戀愛關係。那是我們第一次相約去看電影,看的是《刺客聶隱娘》。我為什麼記得那麼清楚?不是因為那是我們第一次,而是因為看的是《刺客聶隱娘》。
那時候,我在讀研住在學校,L住在家裏。電影院在學校和L家中間,距離都在1千米左右。那天,我們吃完晚飯去看了《刺客聶隱娘》。
看完電影,差不多晚上10點。L説要送我回學校。我不同意。L説他想再和我聊一聊電影,我説我們可以一邊走一邊打電話聊。L還掙扎了幾下,我堅持不要他送。最後他拗不過我,我們在電影院門口分別。然後一邊走一邊打了個長長的電話。
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我當時的拒絕可能引起誤會。
原來,男女之間談戀愛,談到晚上時間晚了,男人送女人回家是一種陪伴,一種關切(當然可能還有一種非分之想。不過那時候我住校,即便按照他送我回家的劇情,我也沒有辦法請他去我家喝一杯)。而我當時拒絕,可能會讓人理解為是不喜歡,不愉快,想分手……當然,L當時沒有那麼判斷,因為他也是奇葩,不會按照人情世故判斷形勢。
我們之間不會產生誤會,因為我們有更精確的判斷方式。什麼是更精確的判斷呢?我覺得這是一道數學題。我們離電影院都是1千米,我們都是步行。如果他先送我回去再自己回家,就要走3千米,其中還有2千米是他一個人走。而且晚上10點已經不早了,如果我們分別回家,剛剛好。如果他先送我回去再自己回家,就太晚了。這裏,看上去我都是在為他着想,簡直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因為不管是時間還是距離,他送不送我,對我來説都一樣。其實,並不!他回去晚,我也不好意思就洗洗睡了,還得想着等他回到家再和他説聲“晚安”之類的。這樣,我的睡眠時間也被耽誤了。看吧,送我回家是“雙輸”局面。
這裏我把這個話展開來説,比較囉嗦。而我們當時都是秒懂的,因為從數學的角度,真的很簡單,就是1、2、3這3個數的加減法。
男人送女人回家,是表達愛意的方式;女人拒絕,就是拒絕愛意,表達不喜歡。似乎並不因為“會3以內的加減法”就將這個邏輯打破。對,所以以下才是我這篇要説的重點——《刺客聶隱娘》。除開青春期時看的電影,《刺客聶隱娘》是我心中的電影No.1。為何要除開青春期?因為我的青春期閲片無數,還混雜着那時候濃烈的荷爾蒙。拿其他時候看的電影與青春期看的電影比不公平,畢竟,青春期的人(動物)追求慾望都是不要命的。就是這樣一部電影,看完之後,我特別興奮,走回宿舍的路上,一直在電話中和L分享我的觀影體驗。如果我不願L送我回家是拒絕他的愛意,那我肯定不會興沖沖地一邊走一邊給他打電話,生怕他錯過了我那個時刻的幸福。
我本意是想説,從“我不願L送我回去”這個生活的切面,得出的結論可能是“我不喜歡他”,但這個大而化之的判斷靠不住。從我願意打電話和他分享生命中的幸福一刻,從我們彼此之間談話的內容,這些具體細節處判斷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更靠譜。這麼説起來,我有這麼多興奮的話要分享的時候,還要一碼歸一碼,不讓L送我回去,寧願一邊自己走一邊打電話,確實奇葩。
那一通電話,我們聊了《刺客聶隱娘》:
我記得L給我講了唐朝末年為何會出現田季安這樣的人物。以及聶隱孃的師傅“搞刺殺救國”,行不通。聶隱娘下山之後,看到這個世界,立馬就感到世界和師傅説的不一樣,她不殺田季安,不止是戀愛腦,更是她知道靠搞刺殺解決不了問題。
我那時和L講,《刺客聶隱娘》的故事當然好,但打動我的不是故事,而是鏡頭。電影之所以是電影,不是文字,它能夠傳遞出來的特殊東西在《刺客聶隱娘》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刺客聶隱娘》的故事性不強,如果打開方式不對,可能會昏昏欲睡。但即使你在觀影過程中睡着了,也不妨礙醒來接着看,依舊好看!
看《刺客聶隱娘》有一種非常特殊的觀影體驗——即:全片107分鐘,每一個鏡頭都有聶隱娘。銀幕中有聶隱孃的鏡頭不用多説;銀幕中沒有聶隱孃的鏡頭,可以在銀幕外的某一個隱秘處“補”一個聶隱娘,她正埋伏在那裏觀察。聶隱孃的職業是刺客,也就是現在的狙擊手,她的技能是一招致命的刺殺。為此,她做得最多的事情是隱在一處,長時間觀察。刺殺只有一刻,觀察卻是時時刻刻。可以説,0.1%的時間用來殺人,99.9%的時間用來觀察。
電影中大量的長鏡頭、空鏡頭,都是聶隱娘觀察到的世界。她看到的不是一個故事連貫、人物清晰、情緒飽滿的世界,而是充滿了空氣、山、雲、霧、羊的世界。看一朵雲可以看很久很久。牡丹花開了,牡丹花上面有一隻蚊子,飛呀飛呀……
聶隱娘長時間潛伏在田季安家中觀察,從小到大,一直如此。田季安和小妾瑚姬説起自己10歲的時候,生病差點死去,窈七(聶隱娘)在他渾噩中的三天三夜一直陪伴他。田季安本與聶隱娘有婚約,他母親卻為了讓他攀附更好的人家解除了婚約,瑚姬聽了,説了一句“替窈七不平”。此刻,聶隱娘也正隱匿在某處,聽着田季安與瑚姬的對話。正是長時間觀察,聶隱娘知道田季安有一個很美很善的妾室(瑚姬)陪着。也正是長時間觀察,聶隱娘知道田季安的妻子(田元氏/精精兒)正設法想要害死懷孕的瑚姬。聶隱娘奉師傅公主道姑之命,任務是殺死魏博鎮節度使田季安,可她下不了手。違背師命,聶隱娘卻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支線任務——救瑚姬(聶隱娘最愛的男人的女人)。
田季安與妻子田元氏吵架,聶隱娘也在暗中觀察。田元氏是世家大族之女,對田季安的權力有牽制作用。田季安知道田元氏想殺他愛妾,奪他權力。為此,田季安發飆,想對妻子出手。田元氏功力深厚,不見得打不過,但她不硬碰硬,聰明地把三個孩子拉過來。沒想到田季安是個莽夫,硬是上來用劍指着妻子脖子。大兒子趕緊擋在田元氏身前想要保護母親(下圖)。田元氏則讓兒子躲開,她不要兒子站在危險的位置。拉來三個孩子只是做做樣子,並非要讓他們當擋箭牌,真正的危險,她只留給自己。
見到如此相親相愛的妻子和兒子,田季安怒而用劍亂砍屋內物器,然後甩手離開,留下一片狼藉。據説,這一場戲演到這裏就該停下來了,但導演侯孝賢覺得當時氣氛好沒有喊停。演田元氏的周韻很專業,她不慌不忙繼續演下去。眼看丈夫的背影消失,她鎮定地吩咐孩子們坐下、下人們收拾屋子。這就是一個女人的氣度,被丈夫侮辱之後想到的是打掃收拾。
房樑上、屋頂上、後院的樹上……聶隱娘總是躲在這些地方靜靜地看着,她太清楚田元氏是個怎樣的女人,包括這個女人背後隱秘的身份——精精兒。在聶隱娘與精精兒生死一戰時,聶隱娘手軟了。田季安想要這個女人死,但聶隱娘不會“戀愛腦”去殺。
與唐傳奇小説不同,電影中的聶隱娘是一個好的觀察者,卻不是一把好“刀”。教會她所有本領的師傅派她下山完成“殺少數人,救蒼生”的使命。可她一下山就遇到獵殺目標男人的手中抱着孩子,下不了手。師傅告訴她,“以後遇此輩,先斷其所愛,然後殺之”。可聶隱娘終究做不到,殺不了。
世界具體而微,不斷展開,聶隱娘隱匿在一處,長時間不動彈,不發出一點聲響,她將自己濃縮成一個沒有外延的點。作為一個極致的觀察者,她忘記了目的,忘記了刀,忘記了自我。聶隱孃的飾演者舒淇説,拍攝很辛苦,不知道侯導要什麼,她被一整天一整天地掛着,掛在樹梢上、房頂上……我想,是要被掛到舒淇忘記自我,就和聶隱娘這個角色重合了。
在日復一日高集中度的觀察中,整個世界、歷史、文明,都在聶隱孃的眼前展開。通過自己的觀察,她發現世界並不需要一把刀。背叛出身?忤逆師傅?荒廢自己的一身絕學?她擺不平自己的身份,她崩潰大哭,她受傷流血。
龔琳娜為這部電影演唱的《一個人沒有同類》很好地詮釋了聶隱娘——“青鸞舞鏡,舞鏡,一個人,沒有同類”。“鏡子”是文藝作品中的經典意象,通過鏡子的映射,可以幫助人物認識自己。聶隱娘最後跟着“磨鏡人”遠走他鄉,不再為自己的身份糾結。“一起一落,拂衣去;一飛一落,心已止”,聶隱娘接受了這樣的自己:一個人孤獨地觀察着整個世界,一身絕學全都隱藏,不需要做什麼,不需要殺誰,甚至不需要還世間一個公道。
作者:停 雲
編輯:錢雨彤
責任編輯:舒 明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