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塌?真的因為他們沒文化嗎?

明星總喜歡給自己立人設,但有時候反而弄巧成拙,讓我們回顧一下娛樂圈中有過哪些人設崩塌事件:比如,馬思純曾為宣傳新戲,在微博發佈了一篇張愛玲著作《第一爐香》的讀後感,沒發出多久,就有人指出解讀有誤,諷刺她斷章取義,搞得尷尬收場。

楊冪演完新版《紅樓夢》後,被指出區區幾行判詞她就唸錯好幾處:“霽月難逢”的第一個字不認識,“壽夭多因毀謗生”的“夭”讀成了“天”。

除了以上兩位,還不得不提到經常在大眾面前樹立“文化人”人設的老幹部靳東,時不時在微博發一些名人語錄,結果又因説:“想起了梵高那句,在這個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着”,被網友指出梵高壓根沒説過這句話,他在之後發表的聲明裏所引用的古詩也有很多錯別字。

當然,我們也能理解娛樂圈不是靠文化吃飯,但硬要給自己樹立“學霸”人設,豈不是自己打臉嗎?

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塌?真的因為他們沒文化嗎?

娛樂圈中硬凹人設的現象屢見不鮮,不管是吃貨、學霸、愛國,當人設翻車時,真的是一個大寫的尷尬。正如作家劉墉曾説,人都有愛炫耀的毛病,當你在炫耀的時候,也正是你弱點顯露的時刻。

那麼為什麼有那麼多明星費盡周折地給自己立人設呢?

明星立人設,初衷都是為了讓大家更喜歡他們,人設對於明星來説相當於一個標籤、一張面具,讓他們能夠更容易在眾多明星當中脱穎而出,顯出自己特別的個性。

而且社會心理學中也提到了這樣的現象,我們習慣於給某些人或者羣體“貼標籤”,通過貼標籤可以幫助我們概括出這個人最明顯的特徵,進而幫助我們節省認知資源、更快速的分類。

因此,對於明星給自己立人設來説,也是一個貼標籤的過程。

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塌?真的因為他們沒文化嗎?

當有了這個標籤,人們就更容易通過這個標籤想到這個人。對於明星而言,更具個人特徵,也就更容易被人記住。因此有很多明星都喜歡給自己立人設。

但如果名不副實、單憑炒作,難免會出現“人設崩塌”的時候。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稱作“達克效應”,意思是對於那些認知水平較低、能力更弱的人而言,反而他們更自以為是。通俗來説,那些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更喜歡炫耀,而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人往往是很低調的。

正所謂一個人越缺什麼,就越愛炫耀什麼。因此,對於那些真正有文化的人來説,他們從不去刻意凸顯“人設”,因為他們的心中沒有自卑感。

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塌?真的因為他們沒文化嗎?

這種現象也與人的“補償心理”有關——自己越缺什麼,這個東西就始終被自己掛念着,越竭盡全力去追求這件東西。

就好比那些越缺錢的人,越喜歡為自己的身上穿一些大牌,恨不得把logo貼在臉上;在飯局中,那些稍微有一點成功就沾沾自喜的人,往往是最口若懸河的一個。

真正有內涵、有素養的人,從來不告訴你他去了哪些地方,不炫耀自己擁有的什麼東西,也不會凸顯自己的文才,不去誇大自己的成就。

真正的人設不是吹出來的,是自己做出來的,是真正實力的不經意流露。就好比“此地無銀三百兩”,你越是去故意凸顯某個東西,那麼越有可能流露出馬腳,惹人笑話。

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塌?真的因為他們沒文化嗎?

如果要做一個真正自信的人,不需要去通過這些小細節來標榜自己的價值。

拋開明星立人設的行為,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有很多為自己貼標籤、刻意渲染和誇大自己的行為,比如朋友圈的“假名媛”、“偽高富帥”,他們每天都花大量心思去營造不屬於自己的生活,就是為了曬出優越感,去贏得他人羨慕的目光,去迎合那些更優秀的圈子。

但刻意為之的東西終究是容易被推翻的,因此,與其做這些不合事實的誇大,不如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去贏得真正的人生。

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塌?真的因為他們沒文化嗎?

有時候,立“人設”並不是一件特別壞的事情。但是,一旦你立起了這個人設,那麼這個特質就會被放在聚光燈下面,使得人們更容易注意到你的這個特質。

所以一旦出現與事實不符的差錯,也更容易被人注意到。因此在建立人設的過程中,不能過於誇大事實,否則最後只會引來尷尬和打臉。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趙常戎. (2019). "場域"視角下明星人設的"崩塌"與"構建". 新聞傳播, No.348(03), 35-36.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4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明星的“人設”會崩塌?真的因為他們沒文化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