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萬身家女魔頭公開含淚道歉,做一個成功的女人到底有多難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娛樂

想必大家都知道,隨着之前黑人民眾喬治·弗洛伊德遭遇殺害,大洋彼岸的美國再一次爆發了嚴重的民族矛盾和社會危機。

隨着種族平權和社會公平的呼聲不斷擴大,事件造成的一系列影響波及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大家平日裏關注的時尚圈同樣也不能倖免。

就在本週,知名時尚媒體《 Harper’s Bazaar 》美國版宣佈 Samira Nasr 為新任主編,Nasr 也就此成為了該雜誌歷史上的首位黑人主編。

《 Harper’s Bazaar 》的這一舉動無疑暗合了當下美國地區主流的「政治正確」,因此受到了民眾的響應和社會輿論的支持。

▲ Samira Nasr

與《 Harper’s Bazaar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家權威時尚媒體《 Vogue 》最近卻陷入了無休止的負面評論中。

由於公司組織架構中有色人種所佔比例基本為零,且幾年前錯誤地刊登了 Adriana Lima 帶有歧視意味的 DONNA KARAN 時尚廣告的事件又被網友們挖了出來,人們在網絡上開始了對《 Vogue 》接連不斷地指責。

在這個緊要關頭,《 Vogue 》靈魂人物,雜誌美國版主編安娜·温圖爾第一時間站了出來,為雜誌發聲:

“我想直截了當地説,我知道《 Vogue 》還沒有足夠地重視種族多元性,我沒有更多地去提拔有色人種編輯、寫手、攝影師、設計師和其他創作者的地位,併為他們提供空間。”

“我們也曾因為缺乏種族多元性發表過傷害性或不友好的大片。我對這些錯誤負全部責任。”

▲ Anna Wintour

據説,這位幾十年如一日,始終站在時尚行業風口浪尖上的媒體人在做出這一番表態時淚灑現場,讓人為之動容。

迄今為止,安娜任職《 Vogue 》美國版主編已經超過了 30 年,在時尚行業的工作時間也已經超過了 50 年。

她萬年不變的 bob 頭髮型和永遠不會摘下的墨鏡已經為了時尚界內一道永恆的風景線,她的人生更是好多人口中的“她的生活我的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這位時尚界傳奇的多姿多彩的生涯。

2006 年,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上映。

觀眾們在欣賞電影之餘,也多少明白了時尚行業從業者的生活並不是如人們印象中那般時時刻刻風光無限。

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更多的是數不盡的加班和無休止的辛酸。

這部電影中由 Meryl Streep 飾演,銀髮蒼蒼但又不怒自威的女主角,其原型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安娜。

▲ 穿普拉達的女王

和很多家境貧寒,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不同,安娜就幸運了很多。

1949 年,安娜在英國出生,她的家庭是一個編輯世家,父母都是劍橋畢業的高材生,父親查爾斯是《倫敦標準晚報》的一位編輯。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大哥帕特里克在日後也成為了英國知名媒體《衞報》的政治編輯。

▲ 年輕的安娜

得益於父母開闊的眼界,安娜在從小到大的成長曆程中並沒有受到太多的束縛,以「自由」為主旋律的童年也幫她養成了敢想敢做的性格。

安娜 15 歲時一家人搬到了肯星頓,也正是從那時起,她的 bob 髮型就再也沒有變過。

一年後,安娜認為在學校已經無法再為她帶來更多的知識,加之心中對時尚行業無比的憧憬,於是她選擇從中學輟學,獨身一人開啓了自己時尚職涯。

1970 年,安娜開始在倫敦的《 Harpers & Queen 》雜誌社擔任編輯工作,就這樣度過了 6 年。

在這段時間內,她有了對時尚產業的初步認知,也在心中為自己的未來描繪好了一副藍圖。

結束第一份工作後,安娜在母親的幫助下前往紐約,希望在這座新的城市收穫新的機遇。

“這是一個人們想要工作的城市。這個城市風格多元,人們來自世界各地,因此你不會因為口音而被別人判斷你的父親是誰。”

首先為她打開大門的是上文提及的《 Harper's Bazaar 》美國版,但安娜由於太過有主張,僅僅工作了幾個月便被公司開除。

於是她在不久之後就跳槽到了《紐約》雜誌,擔任時尚與生活版面的高級編輯。

時光來到了 1983 年,安娜受到《 Vogue 》美國版的邀請,進入雜誌擔任創意總監,成為了時尚行業內最具話語權的人之一。

當時的雜誌美國版總主編問她想要擔任什麼職位,安娜直言不諱地回答道“你的位子。”

但她並沒有就此停下自己前進的腳步,3 年後,《 Vogue 》英國版向她發出召喚,安娜為自己爭取到了雜誌英國版總主編的位置。

但回到英國後,她的事業卻又遇到了不小的挫折,安娜雖然是一個英國人,但她常年在美國漂泊的經歷卻遭到了新同事的歧視,她個人展現出的極大魅力也讓不少人心生嫉妒。

雖然貴為總主編,但部下在她面前無時無刻都在展現着傲慢,本想大展宏圖的安娜卻在工作中處處都得不到有力的配合。

低下的工作效率讓她無法忍受,於是在 1988 年,年近不惑的她選擇再次回到紐約,在競爭中擊敗了“婚紗女王”Vera Wang,開始擔任《 Vogue 》美國版總主編一職。

▲ 王薇薇

自此,她的結束了自己的跳槽生涯,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的運營之中。

歷經三十年的歲月,在她的不斷努力下,《 Vogue 》也從昔日的權威媒體進化成了時尚界的「聖經」

時至今日,安娜在時尚界內已經取得了「壓制性」的位置。

只需要她的一句話,就足以左右一位設計師、一個品牌、一家媒體,甚至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命運。

英國的《衞報》曾經和貼切地形容過她的地位——“紐約非官方市長”

我們熟知的 Alexander Macqueen 、Tom Ford 、Helmut Lang 等才華橫溢的設計師都是在安娜的助力下才得以在時尚歷史簿上留名。

▲ Tom Ford

▲ Helmut Lang

現在紐約、倫敦、米蘭、巴黎四大時裝週的先後順序也是由她一手敲定;有“時尚奧斯卡”之稱的 Met Gala 晚會也是由她一手促成。

▲ Met Gala

2017 年,她還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親自授予了英國勳章中的“爵級司令勳章”。

▲ 授勳現場

現在的安娜是社會時尚的引領者和締造者,但在她還未登上高位之前,她卻是人們眼中不折不扣的「反叛者」

在她上任《 Vogue 》美國版總主編後推出的第一期封面中,以色列模特 Michaela Bercu 身着一件 Christian Lacroix 的高定上衣,在下半身卻搭配了一條平價的 Guess 牛仔褲。

這套現在看來都“清新脱俗”的搭配,放在當時更無疑是對時尚界赤裸裸的「背叛」

▲ Michaela Bercu 和安娜的首款封面

此外,她力排眾議棄用專業模特,讓麥當娜登上《 Vogue 》封面的舉措也開創了明星藝人和時尚媒體跨界互動的先河。

從她 16 歲踏足時尚界開始,正是一次次人們眼中的「離經叛道」的舉措鑄就了她一步步登上王座的階梯。

回望安娜的成功之路,我們不難發現,是夜以繼日的堅持和對時尚的極度熱愛才讓她擁有了今天的一切。

幾十年來,她早晨 5 點起牀,每天吹兩次頭髮的習慣雷打不動,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也沒有過任何一次遲到。

曾經有一次在安娜下班後,一個記者指着她的辦公室問她:“你在這裏坐了多久了?”

她回以標誌性的微笑:“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