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日,奧斯卡金像獎主辦方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發佈了今年新增會員名單,來自全球的891名成員在大名單上,涉及了導演、編劇、演員、美術、製片等多個領域,中國影人吳京、趙濤、黃覺位列其中,成為了奧斯卡金像獎評委。這個聽起來挺厲害的頭銜意味着什麼?華人演員的奧斯卡評委之路這些年有何改變?
其實,華語影人擔任奧斯卡評委,與其他國家的影人當選標準是一致的。電影人受邀擔任奧斯卡評委,要滿足以下3個條件:1、獲一項奧斯卡提名;2、在一個分會中獲得兩個成員的推薦;3、從分會的成員委員會或學院僱員處獲得支持。
2015年之前,奧斯卡華人評委只有11人,他們是盧燕、陳沖、鄔君梅、吳宇森、章子怡、陳凱歌、王家衞、李安、顧長衞、楊紫瓊和李連杰。在2015年之前,奧斯卡主辦方非常“吝嗇”,每年新開放給華人評審的名額,只有1-2個。
而在2016年,這個數字開始增多,原因在於“純白奧斯卡”的爭議越來越大,要求重視有色人種權利的呼聲越來也高。於是,奧斯卡在2016年大方地吸收了更多的華語影人,在683位新成員中,有色人種佔比為41%,華語影人數量也從兩人漲到十幾人,侯孝賢、賈樟柯、趙非、許誠毅等都榮幸入選。
2017年,張曼玉、梁朝偉、劉嘉玲、范冰冰、姜文、甄子丹、馮小剛、陳可辛、許鞍華、杜琪峯等入選。而在2018年受邀的華人影人顯示出新變化,在電影明星和名導演之外,製片人身份的王中軍、王中磊、於冬,以及來自制片、音樂、剪輯、美術、服化等多個領域的華人電影工作者也收到了邀請。
奧斯卡評委的名單一直在持續擴張中,華語電影人的參與也會越來越多,不過,截至2018年,奧斯卡評審人數一共9226人,而華人評審只佔其中的0.006%。外界期望華語影人能夠幫助提高華語電影在奧斯卡的入圍和獲獎幾率,但從這樣的投票比重來看,尚只是一廂情願而已。但是,從增進中國電影與全球密切聯繫的角度看,“華人評委”無疑是有促進作用的。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