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演員是一生的職業,不怕被遺忘

本文轉自【千龍網】;

來源標題:陶紅 演員是一生的職業,不怕被遺忘

作為中國鮮少包攬過華表獎、金雞獎、金馬獎的女演員,陶紅在戲外似乎過於低調。自上世紀90年代出道至今,陶紅出演過六十餘部作品,從鄉村女教師、服裝設計師、女俠、貴妃、清末格格,到風情萬種的老闆娘、淳樸的藏族女孩,才藝出眾的京劇名伶,沒有任何一個模板可以概括陶紅的影視形象。

此次在電視劇《三叉戟》中,陶紅再次突破堅毅多面化的女性人物,飾演了潑辣強勢、馭夫有術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華。從一開始的熱心腸、雷厲風行,到誤信詐騙集團後的愧疚、神經質,陶紅用表演詮釋着這個平凡警嫂的複雜和多面。“表演時我會非常較勁,這是作為演員逃不掉的。你想讓觀眾覺得你演得好,你就得較勁。”陶紅形容演員就像一面玻璃,用表演把自己一層層剝開,只有剝到最深處,才能和角色合二為一。

而對於觀眾在角色之外是否記得陶紅,她從不擔憂,“演員是我一生要做的職業,所以我不慌。即便我為了等好的角色幾年不拍戲,我還是演員。”

劇中“懟”陳建斌三頁台詞

生活中不強勢,能少説就少説

《三叉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男人戲”,而陶紅飾演的張華卻不甘於做“背後的女人”。劇中她的丈夫崔鐵軍(陳建斌飾)是一個在外面充滿智慧、呼風喚雨的老警察,但一回到家卻“俯首稱臣”,變成永遠老婆説了算的“妻管嚴”。

而正是這樣一個霸道強勢,甚至有些潑辣刁蠻的女人,吸引了生活中完全不會吵架,甚至有些慢熱的陶紅。演戲三十餘年,陶紅塑造了太多温婉堅毅,風情萬種的女性角色。張華的“接地氣”讓她耳目一新,甚至演這個角色時也享受了一把“老公”“兒子”都寵着的優越。但更吸引陶紅的,是張華雷厲風行背後的自立自強,“她是軍人出身,面對永遠在出任務的丈夫,換電燈泡、修水管都要自己來,連生孩子的時候,都是隔壁鄰居拿板車推她去醫院的。這也是為什麼她必須獨當一面。”

劇中,張華有大量“教育”崔鐵軍的戲份,發現丈夫揹着自己競聘探長,她硬生生“懟”了陳建斌三頁紙的台詞,“我都覺得我真是話癆。”而生活中的陶紅與張華完全相反。她的強勢全部在工作當中,一旦回到家便隨遇而安,不愛操心家裏的事,也不願去強迫別人,“生活中我能少説話就少説話,心照不宣。我也不會給自己很多壓力。順勢而為,你可能會更自由。”

二十歲就開始演四十歲

那個年代,“性格演員”才酷

陶紅説,現在的市場喜歡以顏值論演員,而這在當年被叫作“花瓶”,是演員最摒棄的。一旦被貼上這個標籤,就會自認為沒有資格成為演員。

1986年,17歲的陶紅從寧夏藝術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寧夏歌舞團做舞蹈演員,曾四處走穴給歌星伴舞。兩年後,她被西安電影製片廠選中拍攝了人生第一部電視劇《乘務員》,此後接連拍攝了電視劇《三寸金蓮》《封神榜》。

猝不及防地從舞台邁入片場,陶紅感到十分慌張。關於表演,她還有太多搞不明白的東西,她渴望更專業地理解演戲是怎麼回事。那個年代,片場的前輩大多會發自內心地培養新人,時任北京電影學院老師的唐遠之便建議陶紅,不要浪費這麼好的先天條件,一定要報考專業院校。“我當時只知道有電影學院,中戲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的。”但她還是決定從寧夏前往北京赴考,20歲時成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的學生。

1992年,陶紅參演了電視劇《東方商人》,把19世紀末忍辱負重的女人冬梅,從青年到中年的每個階段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而那一年陶紅只有23歲。大學時,陶紅曾對具有年齡跨度的角色十分偏好。在《運河人家》中,25歲的陶紅不僅與43歲的濮存昕飾演夫妻,還要從16歲演到50多歲。結局時飾演她孩子的演員都已經16歲了。

“我們那個時候都願意去演老,就是想要證明自己。”陶紅回憶,那個年代的學院派大多會受到老師灌輸,勵志成為“性格演員”——必須去創造角色。剛入學時,她曾多次因為提着舞蹈演員的“公主範兒”,挺胸抬頭,高傲地站在舞台中心,而被老師叫到一旁訓斥“這樣多難看!”排練話劇《哈姆雷特》時,面對駕輕就熟的奧菲利亞,以及年齡差距過大的母后,老師永遠讓陶紅飾演後者。

正是這樣打破、重塑,讓陶紅對錶演產生了敬畏。陶紅説,現在的市場喜歡以顏值論演員,而這在當年被叫作“花瓶”,是演員最摒棄的。一旦被貼上這個標籤,就會自認為沒有資格成為演員。“我們那會兒就覺得,挑戰演不了的角色才夠本事。”陶紅的師哥姜文曾在畢業大戲中飾演一名大家長,走在校門口,大家都以為他是普通的老頭。而陶紅在大學時演得最多的是賣地瓜的大嬸、居委會的大媽,畢業大戲則被老師指派飾演農村寡婦。

那幾年,陶紅聽到最多的便是化妝師問導演,“怎麼辦?這完全就是雞蛋殼上畫皺紋啊!”但陶紅卻享受於全然顛覆,完全把自我打入表演之中的狀態,“你越能演,你的表演越能夠超越你年齡本身,你才酷。作為演員,那是非常滿足的。”

好的演員就是絕不重複

《生活秀》後拒演了多個老闆娘

《風雲》里美麗動人的柔情少女楚楚,令陶紅在港台市場打開局面。但起初,陶紅對這個年輕可愛的角色極力抗拒。“我就期盼演有故事的人。傻白甜擱在這兒,我就不想演。”

陶紅將自己表演真正“開竅”,歸功於電影《生活秀》。一部讓她包攬華表獎、金雞獎、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四個重磅獎項的作品。

陶紅與來雙揚(《生活秀》中其飾演的角色)很早便結緣。某一次在機場候機,陶紅買了池莉的這本原著小説,並在飛機上酣暢淋漓地看完。來雙揚是武漢吉慶街“久久”鴨脖店的女老闆,個性張揚、潑辣,風情萬種,但工於心計;生活在底層,供養弟弟妹妹上學,內心卻充滿對知識的渴望。每一次出場,來雙揚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一面。“我當時就想,如果能演來雙揚是多麼幸運的事。”

在接演《生活秀》之前,陶紅曾在“性格演員”之路上持續探索多年,不斷變化角色風格,從山村女教師、剃頭匠夫人,到服裝設計師、清宮貴妃——凡是像自己的角色,一律不考慮。1999年,陶紅在張瑜的帶領下出演了《陸小鳳之決戰前後》《策馬嘯西風》《風雲》等多部古裝武俠劇,嘗試演俠女。

其中《風雲》里美麗動人的柔情少女楚楚,更是令陶紅在港台市場打開局面。但起初,陶紅對這個年輕可愛的角色極力抗拒。這不符合她的認定。她執着於無論男人、女人,一定要有閲歷,才有好看的故事。“我就期盼演有故事的人。傻白甜擱在這兒,我就不想演。”即便在進組拍了第一場戲之後,陶紅仍感覺渾身上下不自在,“我不敢相信真的有這樣的女孩嗎?天天追在後面喊‘雲大哥’……”

陶紅等到了來雙揚,一個演員的極度渴望終於被滿足。然而這個角色與陶紅本人差距甚大,為此她四個月沒有拍戲,根據導演列舉的電影片單,一點點學習電影的表演方式。此外,她還跑去北京東華門、簋街尋找來雙揚的感覺,但韻味仍有不足。“來雙揚就是一個多重組合,她有女人的不完美,也有她的力量。四五個不同女人身上的特質,全部承載在她一人身上。”於是陶紅隻身前往小説中的武漢吉慶街,和各個大排檔的老闆娘挨個兒聊天后才敢進組。

在片場,陶紅力爭通過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的細節,去表達來雙揚的複雜性。眼神、走路,甚至靠着的姿勢,陶紅都用心琢磨設計。對於陶紅在片中的表演,《生活秀》導演霍建起曾評價,“我要求她打破習慣的表演方式,突破自己表演的程式化,形成一種比較鮮活的表演狀態。”

《生活秀》拍完後,陶紅有半年沒有接戲。“就覺得自己好像沒勁兒了,對這個角色掏心掏肺,時刻都處於高壓和緊張的狀態中。”而《生活秀》也讓陶紅走上了事業巔峯。從被市場選擇,到選擇角色,她擁有了作為演員的自主權。先是拒絕了大量老闆娘或類似的女性角色,接着又主演了電影《跆拳道》,一個截然不同,她從未嘗試過的體育題材,把自己關在國家隊裏訓練了半年。

年輕時的陶紅,總是時刻與自己較勁。“好的演員就是絕不重複,重複了就沒有興奮點了。那時最怕被觀眾定性,就想成為個性演員,去駕馭完全不同的角色。”時隔二十年,陶紅笑着回憶自己的執着與任性,調侃現在偶爾想想,當時如果有好的老闆娘角色,也可以繼續演,還可以穩固銀幕形象。但言語之間,她為成為那個年代的演員感到幸福,“那個年代我們是可以任性的,可以不管市場,可以真正演一些我喜歡的角色。”

劇本 在不認同的角色裏生存,是煎熬

近些年,陶紅出現在熒屏的頻率低了很多。《三叉戟》之前三四年,陶紅參演的作品屈指可數。“遇見好劇本的機會確實比之前少了。”她不想蒼白地接演一個沒有內容的人物,甚至有些劇本都捋不順角色的來龍去脈,“演員首先要愛這個角色,而且我要知道她在幹什麼,才能二度創作。你一旦打上問號,拍了一定會後悔。”

這來自陶紅的經驗之談。年輕時,她曾經在一部自己不喜歡、不認同的角色裏,生活了四個月。那個過程非常煎熬,最終這部作品也沒有通過平台的考驗,“過去拍戲時間很長,四個月是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

陶紅從不擔心外界的遺忘。演員是一生的職業,她需要在認知體系中確定基準——角色第一位,戲比天大。這是她上學第一天就明白的事,“我幾年不拍戲,我還是演員。演好的角色,是我作為演員一直信奉的。”因此2007年她遇到職業瓶頸後,蟄伏三年沒有接演新作。直到2010年,她搖身一變,以監製、主演的身份,將自己創立電影工作室後首部轉型幕後的電影《米香》帶到金馬獎的舞台。

《米香》是一部文藝電影,講述了一個被丈夫虐待並拋棄的四川女人米香,有意嫁給礦工,當礦工在礦難中出事後,繼而拿到鉅額賠償金的故事。有觀眾評價,這部電影值得思考“人為何不為自己而活”。“當下的時刻,我就想借由這樣一羣人,表達他們對生命的困惑。同樣作為演員,我也想表達我對錶演與自我的認知。”

年齡 不是演員的束縛而是財富

近些年每次接受採訪,陶紅總會面臨相似的問題:中年女演員如何面對危機?陶紅總是直率地表達這個設問的不公平性,“每一箇中年都應該很困惑吧?中年男演員沒有危機嗎?中年企業家也要面臨轉型,也有危機吧?”陶紅從不認為年齡是演員的束縛,反而是財富。她最喜歡的女演員是梅麗爾·斯特里普——在62歲包攬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女主,70歲仍一年主演了三部佳作。

在陶紅看來,每個年齡段都有各自應該承載的使命,中年人要跟年輕人比的是閲歷、智慧、人生經驗。最重要的,是在心態上接納每個階段的自己,“為什麼要有中年危機?我就不會,我很享受。可能在30歲的時候,我還有一點點糾結年齡,但更多也是別人強加給你的,也是因為我還不夠自信。到了40歲,我就完全不焦慮了。我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如今的陶紅失了些年輕時的自我較勁,多了隨遇而安的從容。沒有好的劇本,就過另一種脱離娛樂圈的生活,不再每天從一個組到另一個組,奔波在焦慮和套路之中,而是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喝茶、看書,在咖啡廳放空,和家人一起旅行,去海邊曬太陽,偶爾喝一點紅酒。等有好的角色,表演的神經又被觸動的時候,她再回歸演員的軌道,“我演得少並不是退出,而是任性一下,隨着自己的心情過另一種生活。只有這樣,你回到鏡頭前,才是最有能量的自己。”

作為中國鮮少包攬過華表獎、金雞獎、金馬獎的女演員,陶紅在戲外似乎過於低調。自上世紀90年代出道至今,陶紅出演過六十餘部作品,從鄉村女教師、服裝設計師、女俠、貴妃、清末格格,到風情萬種的老闆娘、淳樸的藏族女孩,才藝出眾的京劇名伶,沒有任何一個模板可以概括陶紅的影視形象。

此次在電視劇《三叉戟》中,陶紅再次突破堅毅多面化的女性人物,飾演了潑辣強勢、馭夫有術的社區居委會主任張華。從一開始的熱心腸、雷厲風行,到誤信詐騙集團後的愧疚、神經質,陶紅用表演詮釋着這個平凡警嫂的複雜和多面。“表演時我會非常較勁,這是作為演員逃不掉的。你想讓觀眾覺得你演得好,你就得較勁。”陶紅形容演員就像一面玻璃,用表演把自己一層層剝開,只有剝到最深處,才能和角色合二為一。

而對於觀眾在角色之外是否記得陶紅,她從不擔憂,“演員是我一生要做的職業,所以我不慌。即便我為了等好的角色幾年不拍戲,我還是演員。”

劇中“懟”陳建斌三頁台詞

生活中不強勢,能少説就少説

《三叉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男人戲”,而陶紅飾演的張華卻不甘於做“背後的女人”。劇中她的丈夫崔鐵軍(陳建斌飾)是一個在外面充滿智慧、呼風喚雨的老警察,但一回到家卻“俯首稱臣”,變成永遠老婆説了算的“妻管嚴”。

而正是這樣一個霸道強勢,甚至有些潑辣刁蠻的女人,吸引了生活中完全不會吵架,甚至有些慢熱的陶紅。演戲三十餘年,陶紅塑造了太多温婉堅毅,風情萬種的女性角色。張華的“接地氣”讓她耳目一新,甚至演這個角色時也享受了一把“老公”“兒子”都寵着的優越。但更吸引陶紅的,是張華雷厲風行背後的自立自強,“她是軍人出身,面對永遠在出任務的丈夫,換電燈泡、修水管都要自己來,連生孩子的時候,都是隔壁鄰居拿板車推她去醫院的。這也是為什麼她必須獨當一面。”

劇中,張華有大量“教育”崔鐵軍的戲份,發現丈夫揹着自己競聘探長,她硬生生“懟”了陳建斌三頁紙的台詞,“我都覺得我真是話癆。”而生活中的陶紅與張華完全相反。她的強勢全部在工作當中,一旦回到家便隨遇而安,不愛操心家裏的事,也不願去強迫別人,“生活中我能少説話就少説話,心照不宣。我也不會給自己很多壓力。順勢而為,你可能會更自由。”

二十歲就開始演四十歲

那個年代,“性格演員”才酷

陶紅説,現在的市場喜歡以顏值論演員,而這在當年被叫作“花瓶”,是演員最摒棄的。一旦被貼上這個標籤,就會自認為沒有資格成為演員。

1986年,17歲的陶紅從寧夏藝術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寧夏歌舞團做舞蹈演員,曾四處走穴給歌星伴舞。兩年後,她被西安電影製片廠選中拍攝了人生第一部電視劇《乘務員》,此後接連拍攝了電視劇《三寸金蓮》《封神榜》。

猝不及防地從舞台邁入片場,陶紅感到十分慌張。關於表演,她還有太多搞不明白的東西,她渴望更專業地理解演戲是怎麼回事。那個年代,片場的前輩大多會發自內心地培養新人,時任北京電影學院老師的唐遠之便建議陶紅,不要浪費這麼好的先天條件,一定要報考專業院校。“我當時只知道有電影學院,中戲都不知道是幹什麼的。”但她還是決定從寧夏前往北京赴考,20歲時成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本科班的學生。

1992年,陶紅參演了電視劇《東方商人》,把19世紀末忍辱負重的女人冬梅,從青年到中年的每個階段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而那一年陶紅只有23歲。大學時,陶紅曾對具有年齡跨度的角色十分偏好。在《運河人家》中,25歲的陶紅不僅與43歲的濮存昕飾演夫妻,還要從16歲演到50多歲。結局時飾演她孩子的演員都已經16歲了。

“我們那個時候都願意去演老,就是想要證明自己。”陶紅回憶,那個年代的學院派大多會受到老師灌輸,勵志成為“性格演員”——必須去創造角色。剛入學時,她曾多次因為提着舞蹈演員的“公主範兒”,挺胸抬頭,高傲地站在舞台中心,而被老師叫到一旁訓斥“這樣多難看!”排練話劇《哈姆雷特》時,面對駕輕就熟的奧菲利亞,以及年齡差距過大的母后,老師永遠讓陶紅飾演後者。

正是這樣打破、重塑,讓陶紅對錶演產生了敬畏。陶紅説,現在的市場喜歡以顏值論演員,而這在當年被叫作“花瓶”,是演員最摒棄的。一旦被貼上這個標籤,就會自認為沒有資格成為演員。“我們那會兒就覺得,挑戰演不了的角色才夠本事。”陶紅的師哥姜文曾在畢業大戲中飾演一名大家長,走在校門口,大家都以為他是普通的老頭。而陶紅在大學時演得最多的是賣地瓜的大嬸、居委會的大媽,畢業大戲則被老師指派飾演農村寡婦。

那幾年,陶紅聽到最多的便是化妝師問導演,“怎麼辦?這完全就是雞蛋殼上畫皺紋啊!”但陶紅卻享受於全然顛覆,完全把自我打入表演之中的狀態,“你越能演,你的表演越能夠超越你年齡本身,你才酷。作為演員,那是非常滿足的。”

好的演員就是絕不重複

《生活秀》後拒演了多個老闆娘

《風雲》里美麗動人的柔情少女楚楚,令陶紅在港台市場打開局面。但起初,陶紅對這個年輕可愛的角色極力抗拒。“我就期盼演有故事的人。傻白甜擱在這兒,我就不想演。”

陶紅將自己表演真正“開竅”,歸功於電影《生活秀》。一部讓她包攬華表獎、金雞獎、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四個重磅獎項的作品。

陶紅與來雙揚(《生活秀》中其飾演的角色)很早便結緣。某一次在機場候機,陶紅買了池莉的這本原著小説,並在飛機上酣暢淋漓地看完。來雙揚是武漢吉慶街“久久”鴨脖店的女老闆,個性張揚、潑辣,風情萬種,但工於心計;生活在底層,供養弟弟妹妹上學,內心卻充滿對知識的渴望。每一次出場,來雙揚都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一面。“我當時就想,如果能演來雙揚是多麼幸運的事。”

在接演《生活秀》之前,陶紅曾在“性格演員”之路上持續探索多年,不斷變化角色風格,從山村女教師、剃頭匠夫人,到服裝設計師、清宮貴妃——凡是像自己的角色,一律不考慮。1999年,陶紅在張瑜的帶領下出演了《陸小鳳之決戰前後》《策馬嘯西風》《風雲》等多部古裝武俠劇,嘗試演俠女。

其中《風雲》里美麗動人的柔情少女楚楚,更是令陶紅在港台市場打開局面。但起初,陶紅對這個年輕可愛的角色極力抗拒。這不符合她的認定。她執着於無論男人、女人,一定要有閲歷,才有好看的故事。“我就期盼演有故事的人。傻白甜擱在這兒,我就不想演。”即便在進組拍了第一場戲之後,陶紅仍感覺渾身上下不自在,“我不敢相信真的有這樣的女孩嗎?天天追在後面喊‘雲大哥’……”

陶紅等到了來雙揚,一個演員的極度渴望終於被滿足。然而這個角色與陶紅本人差距甚大,為此她四個月沒有拍戲,根據導演列舉的電影片單,一點點學習電影的表演方式。此外,她還跑去北京東華門、簋街尋找來雙揚的感覺,但韻味仍有不足。“來雙揚就是一個多重組合,她有女人的不完美,也有她的力量。四五個不同女人身上的特質,全部承載在她一人身上。”於是陶紅隻身前往小説中的武漢吉慶街,和各個大排檔的老闆娘挨個兒聊天后才敢進組。

在片場,陶紅力爭通過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的細節,去表達來雙揚的複雜性。眼神、走路,甚至靠着的姿勢,陶紅都用心琢磨設計。對於陶紅在片中的表演,《生活秀》導演霍建起曾評價,“我要求她打破習慣的表演方式,突破自己表演的程式化,形成一種比較鮮活的表演狀態。”

《生活秀》拍完後,陶紅有半年沒有接戲。“就覺得自己好像沒勁兒了,對這個角色掏心掏肺,時刻都處於高壓和緊張的狀態中。”而《生活秀》也讓陶紅走上了事業巔峯。從被市場選擇,到選擇角色,她擁有了作為演員的自主權。先是拒絕了大量老闆娘或類似的女性角色,接着又主演了電影《跆拳道》,一個截然不同,她從未嘗試過的體育題材,把自己關在國家隊裏訓練了半年。

年輕時的陶紅,總是時刻與自己較勁。“好的演員就是絕不重複,重複了就沒有興奮點了。那時最怕被觀眾定性,就想成為個性演員,去駕馭完全不同的角色。”時隔二十年,陶紅笑着回憶自己的執着與任性,調侃現在偶爾想想,當時如果有好的老闆娘角色,也可以繼續演,還可以穩固銀幕形象。但言語之間,她為成為那個年代的演員感到幸福,“那個年代我們是可以任性的,可以不管市場,可以真正演一些我喜歡的角色。”

劇本 在不認同的角色裏生存,是煎熬

近些年,陶紅出現在熒屏的頻率低了很多。《三叉戟》之前三四年,陶紅參演的作品屈指可數。“遇見好劇本的機會確實比之前少了。”她不想蒼白地接演一個沒有內容的人物,甚至有些劇本都捋不順角色的來龍去脈,“演員首先要愛這個角色,而且我要知道她在幹什麼,才能二度創作。你一旦打上問號,拍了一定會後悔。”

這來自陶紅的經驗之談。年輕時,她曾經在一部自己不喜歡、不認同的角色裏,生活了四個月。那個過程非常煎熬,最終這部作品也沒有通過平台的考驗,“過去拍戲時間很長,四個月是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

陶紅從不擔心外界的遺忘。演員是一生的職業,她需要在認知體系中確定基準——角色第一位,戲比天大。這是她上學第一天就明白的事,“我幾年不拍戲,我還是演員。演好的角色,是我作為演員一直信奉的。”因此2007年她遇到職業瓶頸後,蟄伏三年沒有接演新作。直到2010年,她搖身一變,以監製、主演的身份,將自己創立電影工作室後首部轉型幕後的電影《米香》帶到金馬獎的舞台。

《米香》是一部文藝電影,講述了一個被丈夫虐待並拋棄的四川女人米香,有意嫁給礦工,當礦工在礦難中出事後,繼而拿到鉅額賠償金的故事。有觀眾評價,這部電影值得思考“人為何不為自己而活”。“當下的時刻,我就想借由這樣一羣人,表達他們對生命的困惑。同樣作為演員,我也想表達我對錶演與自我的認知。”

年齡 不是演員的束縛而是財富

近些年每次接受採訪,陶紅總會面臨相似的問題:中年女演員如何面對危機?陶紅總是直率地表達這個設問的不公平性,“每一箇中年都應該很困惑吧?中年男演員沒有危機嗎?中年企業家也要面臨轉型,也有危機吧?”陶紅從不認為年齡是演員的束縛,反而是財富。她最喜歡的女演員是梅麗爾·斯特里普——在62歲包攬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女主,70歲仍一年主演了三部佳作。

在陶紅看來,每個年齡段都有各自應該承載的使命,中年人要跟年輕人比的是閲歷、智慧、人生經驗。最重要的,是在心態上接納每個階段的自己,“為什麼要有中年危機?我就不會,我很享受。可能在30歲的時候,我還有一點點糾結年齡,但更多也是別人強加給你的,也是因為我還不夠自信。到了40歲,我就完全不焦慮了。我要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如今的陶紅失了些年輕時的自我較勁,多了隨遇而安的從容。沒有好的劇本,就過另一種脱離娛樂圈的生活,不再每天從一個組到另一個組,奔波在焦慮和套路之中,而是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喝茶、看書,在咖啡廳放空,和家人一起旅行,去海邊曬太陽,偶爾喝一點紅酒。等有好的角色,表演的神經又被觸動的時候,她再回歸演員的軌道,“我演得少並不是退出,而是任性一下,隨着自己的心情過另一種生活。只有這樣,你回到鏡頭前,才是最有能量的自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890 字。

轉載請註明: 陶紅:演員是一生的職業,不怕被遺忘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