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在1958年8月23日出生於江蘇南京,他是內地著名的作家和編劇,先後擁有許多代表作品。光從身份上而言,白巖松和王朔是用共同點的,二人都有着文人的身份,且都擁有較高的知名度。
王朔評白巖松:看不下去《痛並快樂着》,不知道哪裏來的優越感!
白巖松,一向憑着自身的“公知”“媒體人的良知”形象,深受廣大網友的喜愛,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篇,乃至多篇,關於白巖松言論的爆文。
可是,在這個火爆的輿論信息背後,是更多的人,越來越多的對他開始有了辯證的思考。
王朔對於白巖松的評價是顯得略微尖鋭的,他説白巖松擁有自以為的真誠,骨子內卻是做作的,且並沒有過人的見解。
可這看似毫無交集的二人,為何會王朔單方面的傳達出這種評價的清晰呢?
事情的起因是王朔在某日清晨看到了白巖松的電視訪問,此時的白巖松,正在介紹他的新書《痛並快樂着》,當然,捎帶的也會涉及自己的經歷。
王朔坦言説,自己看到白巖松的第一感覺便是覺得此人十分洋洋得意,縱然眼鏡可以掩蓋其眼神中的那種直白情緒,但他還是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他情緒的波動和飽滿。
在接受採訪之時,白巖松並未直視鏡頭,甚至不曾直視提問者,王朔評價這種行為更加像是自言自語。而在白巖松的言語中,是可以聽到一些十分肯定的詞彙的,例如:一定、總是等等,並且形容自己是“坐在第一排的人”,這些其實都側面反映了他的志得意滿和過分自信。
王朔甚至説,他是看過白巖松的《痛並快樂着》的,但其並未能翻閲完整本書,觀後感也是覺得白的敍事風格過於刻板,一旦涉及大事便彷彿轉入了“白巖松特有的主持風格”當中,好像進入了轉播機的模式當中。並且,字裏行間都是那份沾沾自喜,還有內容上都是迎合當下的話題。
王朔如此公開評價白巖松,是無理取鬧嗎?
想來並非如此,但二人之間並不存在無法調解的矛盾,甚至沒有過多的利益衝突。那麼,要如何解讀王朔的一番言論,又要如何的正確看待白巖松呢?
白巖松進入央視是1989年的事情,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這三十餘載的歲月中,他一直都在傳遞着正能量。最初,除卻白巖松之外,還有水均益等人,但最終堅持到了最後的,白巖松必是其中之一。漫長的歲月洗禮之下,足以證明了白巖松的真誠,是發自內心的,而非流於表面。
對於白巖松,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一句:別怪高考太無情,高考是世界最簡單、最公平的成功方式!
白巖鬆通過自己的努力,憑藉優異的成績,走出了呼倫貝爾,走向了一個更廣闊的舞台。他便是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深知高考的殘酷性和緊迫性,但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之下,或許唯有高考,才是相較而言最為公平的一種競爭方式。
白巖松在1985年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在校期間,他一直保持着優異的成績。畢業之後,因他自身的能力和出色,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之後的歲月,白巖松都在努力着,不曾有過絲毫的停歇。
生活中的白巖松,也是十分耀眼。他富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發表的言論和文章總能引人共鳴、發人深思,他用質樸的語言,傳達着自己的內心世界。
白巖松的言論,許多人或覺得好似真的存有高高在上之嫌,有着一份疏離感在其中。正如王朔所言,白除卻
“關心民間疾苦”、“為民請命”
這些社會共識之外,好似便沒什麼記憶的個人觀點了。
不過,王朔所謂的“自以為的真誠,不過是骨子裏的做作”就略顯荒謬了。
誠然,人可以一時裝腔作勢,擺出一副清高和憐憫的姿態,但幾十年如一日的偽裝,真的可以毫無破綻嗎?
網友小貓:
高中是白巖松的母校(海拉爾市第二中學),所以有幸在高二時,趕上一次白巖松回母校的演講。給我的感觸是白巖鬆口才極好,思維活躍,語言精闢當時演講完有提問環節,所有的問題都是當場提出來的,之前肯定沒有準備過,因為我的同學還問了一個,那問題傻到一聽就知道是他自己拍腦門想出來的其他問題都記不清了。
唯有一個記得很深那個同學問:“白巖松學長,我很羨慕您,我要怎樣才能走到你的位置?”
白巖松只是微微笑了一下,就回答道:“你不必羨慕我,其實我應該羨慕你,你走到我的位置不過幾步,我要想再回到你的位置已經不可能了。”幾乎全部的問題都是被他用很快的速度和非常巧妙的方式回答。
這足夠見一個人的功底。
網友鄒超鄒超:
作為公眾一員,覺得:他是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新聞主持人及評論員之一,也是平民大眾眼中最好的之一;是體制框架內比較智慧、敢説真話的新聞人。
新聞行業可以説是一個不太容易做的行業,太左太右都不行。他同一時代湧現出很多優秀的主持人(不是播音員),但最有名的好像只有他堅持留在這個平台上,還得到主流認可,這背後的付出的努力、平衡走鋼絲的智慧,非常非常了不起。
要知道,和光同塵,還要有所為,比做單純高潔的清高,可要難得多啊。最佩服這一點。
綜述:白巖松自以為的真誠,就是骨子裏的真誠,而非是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