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李榮浩作為當下華語歌壇中的“話題先生”,可能是從實力派歌手“降維”成流量歌手的一個典型。

流量偶像們都是削尖了腦袋想往實力派轉型,反其道而行的人微乎其微。除了懂運營,會營銷,秉承着創作、商業兩手抓原則的李榮浩,我暫時還沒想到哪個歌手這麼勇於嚐鮮。

反其道而行的李榮浩,他成功了嗎?

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但我知道在段子手的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歌手"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了。

李榮浩新專輯《麻雀》發行後,專輯起步分只有2.7,豆瓣上近50%的打分網友吝嗇的給出一顆星,目前評分艱難攀升到4.4分,但熱評都是對他的失望和批評之聲。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在唱片行業幾乎毫無生路的大環境下,李榮浩還願意花費精力去發行唱片,他對音樂的態度也可窺見一二。

但光有態度是遠遠不夠的,更多人認為這是一張誠意欠奉的專輯。誠如熱評一樣扎心,“10首難聽的歌,他也好意思斷斷續續發大半年”。

專輯中的10首歌,除去最後一首《如果我是海》,其他9首都是之前發佈過的單曲。單從單曲評分來,也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在一起嘛好不好》4.3分、《兩個普普通通的年輕人》4.5分、《要我怎麼辦》3分。

《麻雀》作為同名專輯單曲,評分稍微好一點,獲得6分剛及格,但自去年發佈後備受爭議,深陷抄襲疑雲。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在此之前,李榮浩就深陷 " 抄襲門 "。

給蔡淳佳創作的《小眼睛》和平井堅的《signal》前奏、主和絃幾乎一模一樣。其他歌曲有John Mayer作品的影子。

雖然"抄襲"並沒有被錘死,但是李榮浩回應的模糊態度,的確對他的口碑有一定影響。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新專輯中引起最大爭議的要數《要我怎麼辦》,在長達3分29秒的單曲裏反覆出現的"要我怎麼辦"、"呵呵呵呵"、"哈哈哈哈"等語氣詞更是令聽眾大為惱火,超過半數的評分網友給出了1星評價。

從音樂性來看,整張專輯也有可圈可點之處。

《在一起嘛好不好》和《老友記》在編曲的氛圍和律動上都不錯,旋律讓人舒服;《我愛你》吉他獨奏很是抓耳,甚至《同根》作為公益性質的作品,也未流俗。

但對於製作人出身的李榮浩,製作一張偶有亮點,整體表現平平的專輯來説,完全在能力範圍內。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整張專輯看不到李榮浩作為音樂人的內在表達和行為軌跡。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在音樂創作上,李榮浩很明顯的"一人包辦"的模式,這一度也成為網絡話題,被歌迷津津樂道。但從創作質量來看,音樂立意表達的不連貫和個人視角的相對狹隘,讓他的創作開始乏力。

而專輯當中"懶得表達"的態度,以及僅有的少部分立意表達被分解得支離破碎,都無法讓聽眾買單。

這次發新專輯聽眾不滿意,其實也是被比較出來的。

同名專輯《李榮浩》分數達到8.2分,讓他一舉成名的專輯《模特》更是高達8.3分,其中最出圈,傳唱度最大的《年少有為》也有8.3分。

更別説,他還有驚為天人的《喜劇之王》這種作品加持。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李榮浩更加傾向於早期演藝圈“拿作品打口碑,憑才華贏盛名”的成名路徑。

前期作品已經日臻成熟,聽眾屬性比重傾向於音樂人,對他作品的剖析上也用音樂性來評判。如今的口碑崩壞,也算有跡可循。

而作品口碑評價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持續走高的社交平台熱度。

李榮浩演藝事業的一個關鍵節點,是2015年他以踢館歌手身份參加了《我是歌手第三季》。雖然沒能踢館成功,但是卻以黑馬姿態進入大眾視線,在舞台上演唱的歌曲《模特》由此大火。

之後《李白》《年少有為》等歌曲接連不斷地成為熱門歌曲,登頂各大音樂排行榜,同時,也開啓大型個人巡迴演唱會。

在這之前,李榮浩有明顯的沉寂期。很長一段時間,他以幕後製作人的身份出現,直到2014年憑藉《模特》入圍了第25屆金曲獎,其包括"最佳男歌手"在內的五個獎項,併成為了第一個拿下"最佳新人"的內地男歌手,在這之後才在業內有點名氣。

如今,李榮浩單就微博就有超2200萬粉絲關注,一條微博就評論、點贊、轉發動輒上萬,這樣穩定的數據表現是可以稱得上"流量"了。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在熱度上,李榮浩也不落下風。據統計,李榮浩在2017年第一次登上微博熱搜,此後的三年內他一共登上了143次熱搜,平均每8天就出現一次。

而且,其中的24次與戀情有關:以"李榮浩為楊丞琳慶生"為開端,牽手、求婚、婚禮、結婚反覆出現,幾乎涵蓋了他們戀情婚姻的每個節點。

微博上頻繁的個性化內容輸出,讓李榮浩的人物形象,不再拘泥於音樂人,而是更像一個明星營業,比如"小眼睛"、"撞臉動物"等都成為他的營銷人設。

近幾年,也可以看到他頻繁參加熱門的流量偶像綜藝,在《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等節目擔任導師,這也可視為主動接觸"流量"中心的行為了。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其中,最具有爭議的是他在做《中國好聲音》導師時,給選手選了一首網絡歌曲作為競賽曲目,關於對音樂的表達"請務必不要再給音樂分高低貴賤,白菜雖然便宜但不代表它low"的發言,引發極大爭議。

其實這類觀點的碰撞在當下好幾個綜藝節目都有出現。一檔節目為了獲取更多的觀眾,希望更多的融合多種音樂元素,特別是當下短視頻正在風口,網絡歌曲順勢而起,但品質良莠不齊。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門類,本身就具有美感,而且具有門檻。聽眾可以任憑喜好選擇,但是並不代表音樂本身沒有高低。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如果説,做綜藝節目的導師還是屬於輸出音樂價值的範疇,那李榮浩在微博頻繁與網友互動的段子手特性,則更多的展現了他的"明星"屬性。很明顯的表徵,主動迎合新聞,善於營銷內容。

此前一條"爺青結"微博,讓他迅速佔領該話題的登上熱搜。這樣的表現在他的微博上很常見,這也是他在新媒體時代快速撬動"流量"的有效手段。

這不得不令人聯想到另一位"段子手"歌手薛之謙,他作為一個靠網絡熱度翻身的歌手典型,日後的音樂屬性也只能侷限在粉絲之間了。

一個歌手具有超高流量和熱度,可能是一把雙刃劍。熱度提高,有助於更迅速的打開作品的傳播量。一方面他的吸粉固粉的方式參加綜藝,或者塑造的段子手形象,聽眾構成會愈加複雜,更甚演變成飯圈行為。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這樣的表現在各類音樂平台上很明顯,相較豆瓣上的評價和評分,在QQ音樂等粉絲更容易聚集的地方,看到的幾乎都是對於專輯的好評以及對李榮浩本人的追捧。

所以,當他用音樂反哺粉絲的時候,粉絲就會對他的創作提出"要求"。同樣是《要我怎麼辦》這首歌,大眾看到的是淺白的歌詞與反覆吟唱,但是獨立的判斷和個性化的表達依然是唱作人的核心,如果粉絲聲浪過大,對於創作人來説實則是一種傷害。

但如今,很難簡單的用"音樂人"三個字來概括李榮浩了。正如網友所言,金曲獎如果有“回收制”肯定會提名李榮浩,原因無他,就是恨其不爭、怒其不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3 字。

轉載請註明: 在段子手路上越走越遠的李榮浩,在“營銷”的泥淖中也越陷越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