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聯播》後面的收稿鏡頭,它是幹什麼用的?你們真的知道嗎?

吃瓜羣眾歡樂多,小兔和您嘮嘮嗑,歡迎走進劉小兔的吃瓜基地!

前幾天,“6.1兒童節”的時候,在《新聞聯播》的主持席上我們看到了消失一百多天的康輝老師,讓人很是激動,有網友興奮地説這是康輝老師送給全國大朋友小朋友的一份“兒童節禮物”,因為聽到他那既雄厚又有磁力的獨特嗓音完全是一種享受。

隨着時間的推移,當晚的《新聞聯播》走向了尾聲,可很多人還沒有聽夠康輝老師的獨特嗓音,於是就沒有走開依舊守在電視機旁,等着《新聞聯播》最後播完。在等待的過程中,有很多觀眾發現,怎麼在《新聞聯播》的後面又出現了兩個人的收拾稿件的鏡頭啊,之前都沒怎麼注意過,如今這個鏡頭還存在,於是就心生疑問:這個普通的收稿鏡頭有必要一直出現在《新聞聯播》的後面嗎?這不是浪費時間和資源嗎?它到底有什麼用?

帶着這些疑問,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一、避免《新聞聯播》結束的太倉促,給觀眾一個緩衝時間

長達30多分鐘的《新聞聯播》,猶如一部長篇電影,在開播前我們總會看到一個“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的類似電影片頭的開場片段,這個片段自從《新聞聯播》播出就存在,已經成為了一個令人懷念的畫面了,其獨特的韻律讓人印象深刻,既然有開頭那麼就得有結尾。

開播之後,主播會先説“各位觀眾晚上好,今天是X月X號,星期X,農曆XXXX”等話語,用此來將大家引入當晚的《新聞聯播》中。而且每晚的《新聞聯播》都會播出很多個新聞,像過電影一樣,一不仔細看仔細聽就很可能錯過重要新聞,所以電視機前的觀眾都聚精會神的收看着《新聞聯播》,然而30分鐘下來,觀眾就會形成視覺聽覺疲勞,感覺腦袋嗡嗡的,所以為了給觀眾一個緩衝的時間,《新聞聯播》就在後面加上了一個主播收稿的鏡頭。

這樣一來,在播放收稿鏡頭時,觀眾得以調整一下狀態,便於投入到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當中,同時也可以保證《新聞聯播》能夠有頭有尾,保證其完整性,不至於《新聞聯播》結束太倉促。

二、拉近主播和觀眾的距離,讓觀眾有代入感

在很多人看來,《新聞聯播》總是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容易讓觀眾對它不自覺地產生距離感,這樣一來很有可能就會影響觀眾對《新聞聯播》的收看,以及一些重要新聞的獲取。

而且,在鏡頭前的主播又很嚴肅,不苟言笑,雖然這是《新聞聯播》要求的吧,但是總覺得好像不是很接地氣,所以《新聞聯播》總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而《新聞聯播》後面的收稿鏡頭則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點不足。

看到收稿鏡頭後,觀眾會想:原來大主播也跟常人一樣啊,沒什麼不同的。而且在收稿鏡頭中,我們有時候可以看到兩個主播有説有笑地收拾稿件,看起來很舒服,容易讓觀眾有代入感,拉近主播和觀眾的距離,更便於他們對新聞內容的掌握。要不然主播經常板着個臉,觀眾就會有些反感。

三、充當“鬆緊帶”,便於時間上的把控

由於《新聞聯播》不是錄播的,所以在時間上很難把控得那麼仔細,在《新聞聯播》播出前,主播們都會估算一下大概需要的時間,如“各位觀眾,今天的新聞聯播大約需要四十分鐘”,而它又是同時在很多個地方台上轉播的,其他轉播的台也會相應作出時間安排,正所謂寸秒寸金,每個電視台上的時間都是規劃好的,所以一旦《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長有所變化,那麼其他電視台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另外,在《新聞聯播》的播出中,還有可能會插入時事新聞,一聽到“本台剛剛收到的消息之類的,就是來了新的時事快訊需要播報,這樣一來時間上肯定就有所變化了,但儘管會變化也不是變化的太多,除非個別比較長的會議稿。

所以,為了更好地把控住《新聞聯播》的時長,不讓轉播的台受到經濟損失,就設置了《新聞聯播》後面的收稿鏡頭這個環節,因為收稿鏡頭的時長是靈活的,像個“鬆緊帶”一樣,你想要它長就長,想短就短,有了這個“鬆緊帶”,就能更好地把控《新聞聯播》的時長了。

四、為了尊重後期製作人員

在《新聞聯播》播放後面的收稿鏡頭時,我們可以看到在兩個主播收拾稿件的同時,屏幕中會自下而上滾動出一系列名單,有導播的、編輯的還有後期製作的,可以説是將《新聞聯播》後期製作人員的名單都包括了進去,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為了充分尊重這些後期製作人員的工作,給了他們一個“露臉”的機會,因為《新聞聯播》的播出離不開這些人的辛苦付出。

總結

看到這裏,你還會覺得《新聞聯播》後面的收稿鏡頭是多餘的嗎?看似不起眼的收稿鏡頭實則有大用處,想必很多觀眾都不知道它的這幾個真實用途吧。

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或者私信給小兔,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4 字。

轉載請註明: 《新聞聯播》後面的收稿鏡頭,它是幹什麼用的?你們真的知道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