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站截圖
1905電影網專稿“國產影視劇太能打了!”從開年至今,多部影視作品紛紛走出國門,揚帆出海。先是“慶餘年熱”延續到海外。張若昀、陳道明領銜主演的傳奇劇《慶餘年》登陸全球視頻網站YouTube、Rakuten Viki、ODK等平台,在Viki播出後,成為同期播出的華語劇第一名,用户評分高達9.7分。
去年在國內掀起熱烈討論的家庭題材劇集《都挺好》在今年3月於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電視台播出,引起哈薩克斯坦觀眾的廣泛共鳴。
4月初,趙麗穎主演的古裝劇《楚喬傳》譯作《勇敢的公主》登陸哥倫比亞國家廣播電視台黃金時段播出。電視劇《在遠方》也在5月韓國開播,向海外觀眾展現中國快遞行業二十年的發展進程。
《楚喬傳》劇照
前不久,圍繞北平梨園展開的戲曲題材影視劇《鬢邊不是海棠紅》同時在多個海外國家的電視台以及YouTube、Viki等網絡平台播出,在Viki平台上更是收穫9.7高分,掀起一波收視熱潮。
《鬢邊不是海棠紅》在Viki收穫9.7的高分
國產影視劇不僅在海外持續熱播,也開始出現“翻拍潮”。近期,泰國影視行業就決定翻拍楊紫、李現主演的《親愛的,熱愛的》,宋茜、宋威龍主演的《下一站是幸福》以及胡一天、沈月主演的《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等現代都市愛情劇。
《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劇照
風勁帆滿,“火爆海外”“口碑爆棚”“票房第一”等捷報頻傳,出海征途路上還有國產電影的身影。去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燃起的一把火從國內燒到了澳洲,登頂澳洲近十年來華語電影票房冠軍,北美上映後爛番茄也保持88%的高新鮮度。
《哪吒》在爛番茄收穫了88%的新鮮度
《羅小黑戰記》和《新封神:哪吒重生》兩部中國動畫電影入圍今年6月中旬舉行的“動畫界奧斯卡”法國昂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一舉衝出華人圈。國漫在海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新封神·哪吒重生》劇照
去年上映的《葉問4》在海外市場屢創佳績,躋身新加坡2019年全年電影票房排行前十名,也是馬來西亞史上票房最高的中國電影,近期上線Googleplay後,也被收錄進“最受歡迎電影”類別。該片也在日本重新定檔,將於今年7月3日上映。
翻看這一份靚麗的國產影視作品“出海”成績單,獨具魅力的中國特色也在海外掀起一股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這些作品靠什麼魅力贏得海外觀眾的青睞?國產影視作品又該如何更好地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呢?
古裝、功夫、新時代情感
中國影視持“三叉戟”出海
“影視劇整體制作水平得到一個大幅度的提高,製作質量是被認同的。” 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陳剛認為,多部中國影視劇受到海外熱捧,主要是質量有了飛躍的提升,另一重要原因則是文化吸引。
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為底藴的影視作品傳播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古裝題材因此經常受到海外觀眾的喜愛。
《甄嬛傳》在2015年一舉打開中國古裝劇的海外市場,《琅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錦繡未央》《延禧攻略》等在YouTube平台上都創造了上億次播放量,《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長安十二時辰》《陳情令》《慶餘年》等也持續挺進海外,賺取聲量。
國產古裝劇在海外的主要觀眾還是以華人為主。因為東南亞和日韓與中國在地理上相鄰近,往來交流頻繁,有着共同的東方文化基礎和相似的審美習俗,也成為古裝劇的主要受眾市場。
《延禧攻略》劇照
隨着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西方歐美國家對中國文化有更多好奇心和強烈的藝術想象,古裝劇也越來越獲得西方觀眾的青睞。影視出海研究者陳泰然曾在接受採訪時説,“海外華人的官方數字有6000多萬,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懂中文的外國人越來越喜歡看中國的內容,我覺得這是現在中國內容出海越來越紅火的一個主要原因。”
古裝劇裏的“服化道”是最顯而易見的文化符號,《長安十二時辰》《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展現精美的建築、服裝、飾品,細膩描繪唐、宋朝代的生活細節,提升美了感和藝術魅力,讓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樣貌煥發全新生機,成功吸引海外觀眾的目光。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年輕羣體受古裝劇影響,掀起“漢服熱”“禮儀熱”和“詩詞熱”,也逐漸傳播至東南亞等地區。
從《琅琊榜》裏江左梅郎“以茶修心”到《清平樂》裏的“焚香點茶、掛畫插花”,陳剛説,他在古裝劇中看到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儀軌”,“比如茶道,中國人喝茶藴含着中國文化的一種特徵,就是對於時間、生活的態度,通過傳播茶道,可以讓更多世界觀眾認同中國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古裝劇裏展現的“服化道”與古代生活禮儀成為向海外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而功夫片作為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先鋒,則是海外觀眾瞭解中國文化的第一個窗口。
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動作電影人先後憑藉中國功夫“打”入好萊塢。李安、張藝謀、周星馳和王家衞也分別執導功夫片《卧虎藏龍》《英雄》《功夫》《一代宗師》征服海外觀眾,這四部電影至今仍位列華語片北美電影票房前十名。
甄子丹的《葉問》系列四部曲十年來持續保持“牆外香”,不僅在全世界颳起學習詠春拳的熱潮,也掀起獨特的“葉問文化”:葉問的經典服裝—長衫和布鞋以及葉問文化衫在購物網站上熱賣;海外商家還為葉問愛好者量身定做、開發教授詠春拳的APP。
葉問文化衫在網站熱賣
香港電影人吳思遠曾對功夫片發表建言:“不僅能展現動作打鬥,還能把中國文化傳承、武德放在電影裏面,對中國文化的推廣將發揮極大的作用。”《葉問》系列在這方面也有很好的體現,如葉問與李小龍的師徒情誼,葉問面對外來者的挑釁,永遠保持不求戰、不怯戰的態度,都代表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和文化觀,加深全世界對中國文化的認識。
除了古裝劇和功夫片,情感劇也一直是在海外市場受寵的類型,《微微一笑很傾城》《歡樂頌2》《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杉杉來了》等尤為火熱。
《杉杉來了》劇照
而如今,《都挺好》《在遠方》這類在新時代下講述中國故事的影視劇作品在海外開播,得到認同,以中國人的家庭觀念、立足中國社會的創業精神等“普世”價值打入國際市場,則是中國文化在海外傳播的一個驚喜信號。
接下來,如何通過新時代裏的情感劇進一步展現中國當下社會的獨特文化,引起更多海外觀眾的關注,是國內影視創作人必須持續面對的命題。
中國文化“走出去”
影視作品還能再加什麼力?
通過影視作品對外傳播中國文化,如今已提升到戰略高度,除了依靠服化道、精彩的功夫動作戲之外,還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提升?
對於古裝劇,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陳剛認為,“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還有非常多可以挖掘的題材和故事,不應該僅僅侷限在幾個朝代,比如現在比較熱的清朝、宋朝,還可以有更多的空間去把每個朝代中的文化精髓傳遞出去。”
他還建議要在作品裏建立新時代中國故事裏的核心價值觀,如抗“疫”精神,“我們中國人在面對疫情、面對災難的時候,這種萬眾齊心的態度可以通過影視作品傳遞出來,對於海外觀眾來説會有很多激勵作用。”
在抗“疫”過程中,國內湧現出了許多平民英雄和醫護英雄,中國政府也與世界各國共同抗擊疫情,共克時艱,以現實為改編藍本的抗“疫”題材作品正蓄勢待發,如集結一線製作力量的抗疫劇《在一起》、表現援鄂醫療羣像的大片《中國醫生》等。
《在一起》劇照
這些國產抗“疫”影視劇之後傳播至海外,海外觀眾能從中獲得共同經歷疫情的深度共鳴,感受中國人面對疫情體現出的責任與擔當,進一步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化理念。內容是王道,也是文化出海的核心。影視作品要重視內容生產,不僅是挖掘抗“疫”題材,還有更多適合國際化傳播的潛力內容,更加多元化的中國文化符號亟待開發。
同時還要樹立國際視野,尋找情感和價值的聯結點,以“世界主題”和“世界語言”來進一步展現中國優秀文化。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以影視作品為舟,載中國文化出海,影視發展要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化作創作指南,中國文化就能更好的“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