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風俗,風行全國。南方多叫“趕場”,北方叫“趕集”,沿海稱“趕圩”,嶺南又稱“趕務”……而在昆明,叫“趕街(gāi)”。
從東邊的關街到西郊的馬街,從北邊的龍頭街再到南面的小板橋街……各條鄉街,百般趣味,皆在其中。
尤其是龍頭街,集市歷史悠久,是無數昆明人的共同記憶。
可是,隨着城市化的進程,關街、馬街等鄉街子相繼關停,龍頭街也不例外,於2019年2月13日被永久關停……
值得慶幸的是,這並不是它的命運終點。曾經週三的龍頭街傳統集貿市場,搬進了棕皮營村,規模雖然變小,可熟悉的鄉土人情卻依舊如故。
恰逢週三,不如就跟着遊叔去趕街(gāi)吧!
這條鄉街子主要集中在棕皮營村菜市場附近。遊叔10點左右來到這裏時,就已經看到不少滿載而歸的人。
逆行而去,鄉街子鬧嚷嚷的聲音由遠及近鑽進耳朵,淳樸熱鬧的趕街記憶也逐漸清晰起來。
眼前所見的場景,好似還和當年一樣。趕街的人揹着揹簍、拉着小拖車,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擠得滿頭大汗也停不下行走的步伐。
幫妻子拿着東西的男人、揹着孩子的年輕媽媽、牽着小孫孫的奶奶、推着單車的大爹……年年歲歲,好像總能在街子上與他們相遇。
一個挨着一個的攤位,鋪陳着日常所需的各種物品,蔬菜瓜果、雞鴨魚肉、鍋碗瓢盆、零食乾貨、衣服鞋襪、五金配件、牀單窗簾……應有盡有。
也有拉着車穿梭在人羣中的“行走的小攤”,滿載着水果、鴨蛋、鹹菜或是乾貨,隨喊隨停,生意基本全在腳步中促成。
商販的叫賣聲,高昂得打頭。“鵝蛋鵝蛋,兩塊五”、“葡萄12塊一公斤,甜得很”,熟悉的鄉音,總是一嗓子將人喊回那個跟着老爹趕集的小時候。
逛鄉街子,定然不會有逛商場超市的悠閒和優雅,走時説不定還裹上了一褲腿的泥巴,可這時,城市中那難得尋覓的人間煙火也就一同裹挾着回了家。
蔬菜攤,滿是可以掐出水的鮮嫩,當日的新鮮掛着水珠亦或裹着泥土,不用等待多久,就能被前來趕街的人裝進口袋。
賣菜的老闆自是悠閒,不需靠叫賣招攬生意,擺着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招牌。可他們也最是忙碌,“老闆,先挨我稱1斤番茄”,這樣的話語不絕於耳,於是手上的動作便未曾停歇。
水果攤上賣着應季的美味,楊梅、杏子、葡萄、山竹……處處瓜果香。老闆可不怕你挑挑揀揀,早就切開、剝好的水果已經放在小碗裏,任你品嚐。
“楊梅葛酸?”“酸甜酸甜呢,你家(jiē)嚐嚐嘛。”你來我往的對話,實實在在,便更讓人真切地感受到腳踏實地的生活。
街子上擺着的糕點攤,還沒走到面前就聞到了濃郁的香味,它們沒有繁複的花樣,卻是多少老昆明惦記的兒時味道。
尤其是現烤的雞蛋糕,剛出爐時鬆鬆軟軟,一口下去就是最原汁原味的蛋糕香甜。雖是最簡單的糕點,卻總有孃孃大袋大袋地裝進揹簍。
個別幾家賣土豆片的攤子,是每個孩子都最愛的地方。番茄味、燒烤味、香辣味的土豆片,是小小人兒最抗拒不了的誘惑,每次都可以吃得直咂手指。
還有滋滋冒泡的炸洋芋攤攤,跟着媽媽來趕街,怎麼能不騙一盒炸洋芋加一根火腿腸呢?
是啊,對於懵懂的孩童來説,早起趕街的睏倦,全是靠街子上的美味填補的。而對於大人們來説,頂着烈日趕街的疲乏,也都是在一個個美食攤上被治癒的。
簡單的快餐,幾個小菜,就能打發一頓午飯,雖説不是多麼驚豔的味道,但能在趕街途中坐下歇歇腳,餵飽肚子,已經甚是滿足。
炎熱的天氣下,涼米線的攤子上,顧客總是絡繹不絕,不管是涼米線還是涼卷粉,一碗下肚,那汗流浹背的身體也能感受到瞬時的清涼。
而最受歡迎的還是羊湯鍋。不管哪個攤子,都是高朋滿座。
幾兩肉幾兩酒,天南地北地衝一下午殼子,喝到個微醺再回家,就是老昆明最愛的社交方式。
還有龍頭街最有名的粑粑,每次趕街即便雙手提滿了戰利品,也必須帶上兩個回家。好像只有這樣,這一趟趕街才算得上圓滿。
每週三的鄉街子,人都擠到落不下腳,可即便這樣,附近的居民也會如約而至。
這不僅僅是長久以來延續下來的習慣,更是對鄉街子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是對老昆明鄉土温情的深深懷念。
只有老爹才會鍾情的水煙筒、旱煙袋,現在翻了樣式在街市上售賣。每次經過,都會想起那個戴着帽子、叼着煙斗看花燈的小老頭。
一雙雙精緻小巧的繡花鞋,也許不符合當下潮流審美,但軟而厚實的布底和繁瑣經典的花型,總會讓人想念那雙既能繡花又能做飯的手,牽着自己小手時的温度。
一籮筐的發條青蛙,對於現在的小朋友來説,不好看也沒新意,可卻是我們這一代人關於童年最深刻的記憶。
挑着扁擔賣竹編東西的小販,也只有在街子上才見得到,人工編的簸箕、篩子、扇子,用起來也好像格外順手。
街子上賣的衣服褲子總是實惠得驚人。35元/件的T恤,一秒把人拽回20年前的物價水平。
老闆手工縫製的袖套、圍裙,這花色面料,哪個外婆家沒有一條?
兒時哥哥教着喊的“東京大汗褲",在街子上看見竟然絲毫沒有覺得不雅觀,想起的都是那個做哥哥跟屁蟲的小時候。
“我稍微挨你家(jiē)修哈耳朵上收這點噶。”“是啦是啦,你消整嘛。”
5元一次的白菜價理髮攤,每週三都跟着街子一起來,沒有鏡子,理一次髮靠的全是顧客對師傅手藝的信任。
拔牙、鑲牙的攤攤,看上去簡陋,卻總能迎來熟客。有時不是為了看牙,也能和攤主聊上半天。這一次次的迎來送往,老闆與客人早就成了舊相識。
還有各種老手藝人,隨意找個地兒一坐,修修補補的生意自然找上門。
修鍋、修鞋、修拉鍊,也只有在這裏才能回到那個"凡事先修補,不輕易拋棄”的純真年代。
從街子出來,迎面而來一陣清涼的風,輕輕地鑽進了坐在路邊休息的趕街人的後脖領。
喧囂吵鬧的街子,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於是,質樸鮮活、原汁原味的老昆明生活便也在繼續。
我們向路邊走去,又回過身望了望還在沸騰着的街子,感到了一陣親切與安心。
真好,大刀闊斧的城市進程下,我們還能與記憶中的美好相遇,還能觸到細水流長,激起一陣歡欣雀躍。
鄉間草集,煙火温情。今天,你想跟我去趕街(gāi)嗎?
# 今 日 話 題 #
關於趕街你還有什麼回憶?
你還知道哪些鄉街子呀?
留言區裏暢所欲言吧~
· 出 行 攻 略 ·
地址:龍泉街道龍頭街棕皮營村
交通攻略:
1. 自駕:導航app搜索“棕皮營菜市場”,即可跟隨導航提示前往;
2. 公交:乘坐地鐵2號線到龍頭街,A口出,從灃源路步行至金汁河橋右轉即可到達;乘坐公交車23路、25路、906路、Z46路、Z1路都可以前往。
▌文案:小芒果 攝影:阿斌 後期:阿杰
▌文章聲明:昆明全接觸原創發佈,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