麪粉能做成的美食有很多,包子、饅頭、花捲、麪條、油條、大餅、糕點等,尤其到了麪點師傅的手裏,那更是花樣繁多,饅頭,又被稱為“饃”“饃饃”“蒸饃”,它是中國傳統麪食之一,不管是南北方,都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特別喜歡做饅頭,因為從揉麪到發麪,最後看着一個個的麪糰變成又白又胖的饅頭,特別的有成就感。以前一般都是饅頭配粥,吃起來清淡美味又管飽。饅頭不像包子一樣有餡料,但是也正因為沒有餡料,包子吃起來才是純正的小麥香味,有淡淡的香甜味道!
揉麪時排氣不均勻
我們在做饅頭的時候,首先就是要揉麪,把麪糊糊揉成一個光滑的麪糰,在製作的過程中裏面還需要發酵使用的酵母,這個物質在和麪粉混合之後就能幫助麪糰發酵。因為酵母可以吸收麪粉裏面的葡萄糖,再把這些物質轉換為二氧化碳,從而能讓麪糰產生膨脹的效果,接着出現我們經常看到的“蜂窩狀”。但是很多人以為放了酵母發酵完畢就不用管了,其實我們還需要等到麪糰發酵好之後,再把麪糰揉一揉,把你滿多餘的氣體全部都擠壓排出來,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排氣的步驟,麪糰裏面的氣體就非常不均勻,這樣蒸出來的饅頭自然是軟塌的,還不蓬鬆。
麪粉比例、温水和麪
很多人蒸饅頭,麪粉、酵母粉和水隨便放,其實這個是有嚴格要求的,蒸饅頭首選中筋麪粉,以500克麪粉為例,要260克清水,5克酵母粉,適量的放點白糖,能縮短髮酵的時間,白糖,酵母菌吸收了含有糖分的麪粉,會變得異常活躍,用量要牢記,500克麪粉放10-15克白糖就夠了,物極必反。
二次醒發很多人忽視
其實麪糰不僅需要發酵,還需要二次的“醒”發,這一步很多人都忽視了。麪糰在經過我們擠壓排氣之後,我們需要把麪糰放置一會,一般是在十分鐘左右,其實醒發的時間也和室內的温度有關,温度越高醒發的時間越快,温度越低醒發的越慢,所以天冷的時候需要適當的增加發酵的時間。放置好麪糰之後,等它自己慢慢醒發,這樣一來麪糰發酵的時間更多,發酵的更充分,麪糰的膨鬆性和柔軟性自然就好多了,蒸出來的饅頭就比較筋道,基本上是不會產生塌陷情況的。
蒸饅頭
蒸鍋講究密封性,俗話説得好“不蒸饅頭蒸口氣”,蒸饅頭的過程中,最忌打開蓋子查看,因為會漏氣,蒸饅頭要一氣呵成,不能漏氣不能跑風,大火將熱氣完全激發出來,饅頭在這個過程中會定型,如果突然掀蓋跑氣,饅頭遇冷會收縮,塌陷而不夠圓潤飽滿,鍋的大小不同,蒸的時候也不同,一般大火蒸15-20分鐘之間。
沒合理控制火候温度
很多人在蒸饅頭的時候,喜歡直接開大火蒸,認為這樣饅頭髮的更快。其實不然,如果上來就用大火,饅頭反而會出現塌陷的情況,因為火太大會加快鍋內的水蒸氣循環,這樣水汽都在饅頭上,一會饅頭就“稀”了,難看又難吃。正確的做法是用中火開始蒸,中火蒸一會之後可以再轉成大火。另外還有人在包子蒸熟之後喜歡直接打開鍋蓋,取出饅頭,這樣饅頭也會出現縮小、塌陷的情況。這是因為鍋內的高温和鍋外的低温形成對流,饅頭就會產生縮小塌陷的現象。所以我們應該在饅頭蒸熟之後關火,先不要打開鍋蓋,餘温在鍋裏燜個5分鐘左右,等到温度慢慢下降最後再取出,這樣包子就不會縮小塌陷。
很多鍋蓋在蒸饅頭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水汽,這些水汽凝結之後就會滴落在饅頭上,饅頭就會被水打濕,就會變成“死麪”饅頭了,很多人都苦惱,但是不鏽鋼的鍋蓋確實很容易滴水。植物編制的鍋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水汽都會被這些草吸收掉,不會滴落在饅頭上,蒸出來的饅頭自然好看。你蒸饅頭總是塌?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介紹呢!
【食材】:麪粉500克、35度温水260ml、酵母4克、食鹽2克、白砂糖30克、食用鹼2克。
【方法】:
第一步:首先將温水、酵母、白砂糖全部混合在一起,然後靜置5分鐘後備用。因為酵母在繁殖時需要營養物質,而白砂糖中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從而加快酵母的繁殖,這樣就能使麪糰快速的發酵好。
第二步:將發酵水、食鹽、食用鹼全部放入到麪粉中,然後朝一方向攪拌成面絮,接着再反覆揉搓面,直到面變成光滑的麪糰即可(如何判斷面是否揉好,只需要將揉好的面慢慢的拉開,如果能拉成很薄的一張麪皮,代表面完全揉好了,如果面一拉就斷,説明面沒有揉到位)。
第三步:將揉好的麪糰用保鮮袋包好,然後放入到家中温度最高的地方,耐心等待2-4小時,直到麪糰為未發酵時的2倍大即可。
第四步:將發酵好的麪糰再揉成光滑的麪糰,然後再將麪糰揉成條狀,接着切成100克個劑子,最後將劑子揉成饅頭即可。
第五步:鍋中放入適量的冷水,然後將饅頭放入到鍋中,大火將水煮1分鐘後關火,接着等饅頭在蒸鍋中發酵10分鐘後再開大火,大火將饅頭蒸12分鐘,最後改小火,將饅頭蒸3分鐘即可起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