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長安第一鎮·涇川美食美得很
食在平涼 與你尋味KTS
尋味
平涼美食 與君共享
從手到口,從口到心,中國人延續着對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點起爐火,端起碗筷,每個平凡的人,都在某個瞬間,參與創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詩。
美食涇川
涇川縣位於甘肅東部、陝甘交界處,因地處涇河川腹地而得名。早在4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以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態文化為代表的特色地域文化交相輝映、獨具特色。涇川居絲綢古道要衝,為華夏文明腹地,自古以來是西出長安通往西域的第一重鎮,自然條件優越,是國家農業部劃定的全國優質蘋果最佳適生區。今天小編就與你尋味,食在涇川,為您推薦涇川的舌尖美味。
罐罐蒸饃
蒸饃即饃或饅頭,為漢族傳統麪食,據傳為諸葛亮發明。《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諸葛亮不忍用人頭祭祀,而發明饅頭為替代品。"饅"通"蠻","饅頭"即意為"蠻頭"。是發酵麪糰蒸食,在北方一些省份稱饅頭為饃。
制 作 方 法
康熙當年訪寧夏路過涇川,曾吃過涇川民間貢奉的罐罐蒸饃,吃畢贊曰:“天下扶麥之麥在涇川矣!”涇川是盛產小麥之地,所產小麥分紅白兩大類,紅小麥麪粉擀長面最佳,白小麥麪粉蒸蒸饃最好。無論何時何地,罐罐饃不失其味醇香、長期存放不餿不黴不變味的特性,放乾的蒸饃用開水浸泡,如棉蕾試展,白蓮初綻,加上白糖,比豆腐還好吃。
涇川擀麪皮
擀麪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具有筋斗、柔軟、涼香、酸辣可口的特點,是西北最具民族風味的食品之一。
制 作 方 法
一碗擀麪皮,拌入辣椒和醋,簡單質樸,美味可口。
涇川火燒子
走在涇川的大街小巷,忽聞葱花極荃之味充滿時空,人們圍成一圈,密密層層,這便是看打火燒子。臨街的鋪面門外,架子上支着大鏊,碗大的石炭火紅得發黃,案子上,大油成桶狀,葱花一篩子,調料一字擺開,一個火燒子擦一把油,包兩把葱花,沒有大葱是萬萬做不成的。由於把最荃的油和葱花加倍入足,再配適中調料,那鏊上下有大火,油吱吱響着,鏊温温地煎着,一反一正,時間快,油浸入,荃味不失不串味,半小時不到,其色澤黃葱葱紅豔豔,其質脆生生的酥、柔、燒、香的妙物出鏊了。
制 作 方 法
將上等麥面和好,每斤面加大油二兩,揪成劑子擀圓,擦上大油,再將面拉開卷起,捲起拉開,揉圓,放入葱花、大油、調料包好壓扁,入鏊,約半小時即成,還有的包上糖餡,如法制作而成。
鄉下十八鎮,萬千老漢老婆進城跟會,開口問話:“吃火燒子來?”“吃來!”沒吃火燒子是一大遺憾。外地人動身,便有人介紹,到涇川莫忘吃火燒子。萬一太忙未吃,回去叫人笑:那你對不起涇川了。你在涇川不吃,別處有那東西嗎?
涇川王母酥
“千年氣接文孫駕,萬里雲開王母宮”,王母酥因王母宮而得名,為涇川特有名小吃。
制 作 方 法
將白糖漿、鹼水、生油、麪粉一點點融合和麪,揪成大小相同的小麪糰,擀成麪餅待用。將豆沙放入鍋中大火煮開,中火煮至粘稠,加入蔗糖、麥芽糖和鹽等密料邊炒邊翻,炒幹後加入黃油拌勻成餡。將麪餅包餡,放入模具壓制成型輕敲脱模後噴水烤乾,刷上蛋汁,放入烤箱。烤好的王母酥須上架冷卻,放入密封容器使其回油。
“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王母酥香醇美味、鬆軟細膩,營養豐富,有助於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提高免疫力。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和八月十五前後,頗有一餅難求之虞。
聊完了美食,自然而然的,是要去當地的景點逛一逛,坐落在古絲綢之路的涇川,有太多的旅遊景點:
王母宮
王母宮山又稱回中山,相傳古代兩位非常信仰道教的帝王周穆王和漢武帝都曾到過這裏遊歷,道教的最高女神西王母還曾經在這裏設宴招待他們。
錦繡鳳凰旅遊景區
涇川大雲寺
南石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