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菜名自帶密碼系統的潮汕美食!
如果説廣東哪裏的人最會吃
潮汕肯定有名字
而且潮汕美食還很有個性
菜名彷彿自帶密碼系統
外地人看了也一頭霧水
但不得不説,這些美食真的太精彩了!
連膠幾人都數不清
潮汕的“粿”真是一種“蜜汁食物”
像河粉一樣的叫“粿條”,但像糯米餈一樣的糰子也叫“粿”,像鱟粿、水粿、檳醅粿、豬朥粿,還有“粿汁”……
潮汕的“粿”,大概有72變吧,各種形態各種餡的粿都存在
而當這塊麪糰加入不同的配料之後,“粿”就有了新的身份:甜粿(年糕)、菜頭粿(蘿蔔糕)、草仔粿、芋粿(芋頭糕)、白粿等等
在某種程度上,粿=糕
還有一種非常有特色的粿叫“鱟粿”,據説在潮汕地區也不是每個人都吃過。
如今鱟已被列入保護動物無法食用,潮汕的鱟粿也換成了其他餡料,變成了“名不副實”的一物
“水粿”也是極易引起誤解的名字,但其實和水並沒有什麼關係
將米漿倒入小茶杯中蒸熟,取出後,粿成小碗一樣中間凹進去的形狀,然後放上重油炒制的菜脯粒,澆上甜醬或者糖漿
潮汕還有一種在外地很難見到的美食,叫“粿汁”,外地人可能會誤以為是“果汁”。
其實它是粿條的兄弟,可以理解為滷汁粿片。
將米粉漿做成小三角形,然後放入沸水裏面煮,再加上各種配料和滷汁,這樣做出來的粿汁,既有米的香味,也有配料的香味。
清晨吃下一碗熱乎乎的粿汁,潮汕人美好的一天也就開始了
其中無米粿就是番薯粉製成皮,包入韭菜餡,因此也叫韭菜粿
潮汕的粿有多少種,可能是美食界最大的一道無解命題,我想連膠幾人都回答不出
都有一個善於偽裝的名字
在食物的命名上,潮汕人也非常有個性,往往喜歡用另一種東西的詞來偽裝,一頭霧水的外地人去點菜,開口只有“這個、這個、那個”。
潮汕盛產海鮮,以魚當飯。 潮汕人對於海產品如數家珍,在一大片新鮮魚飯之中,這些海產品也有着潮汕的名字:
迪仔、巴浪、花仙、三角龍、攤仔、薄殼、妮、蟟蛁(liao diao)……這些潮汕海產的名字,怎麼都想不出是什麼東西
潮汕的迪仔魚也叫竹仔魚,是一種讓潮汕小孩害怕的魚
鯰魚叫劃鼠,馬友魚叫五筍魚。
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命名,誰也説不清楚
潮汕還有一種嚇跑外地人的海產品:血蚶。
外地人看着嫌棄,潮汕人吃着簡直人間美味。
潮汕美食最為外人熟知的3大件,當屬“粥、粿、茶”了,説到潮汕的粥,估計沒有人逃得過滿大街的海鮮砂鍋粥
潮汕人將魷魚稱為“鮮彌”,而厚彌,則是經過醃製的魷魚。
厚彌粥並不僅限於魷魚,還有鹹鴨蛋黃、乾貝、皮蛋等等一同下鍋,飄着的香氣直吊人胃口。
吃上一碗熱乎乎的白粥,既是一天的開始,也是一天的結束。
從小到大喝白粥已經喝膩了的潮汕人,怎麼都沒想到,在遠離家鄉的時候,白粥竟能讓人想念到流口水。
■ 萬物皆可醃:菜脯 ■
“有一種炫富,叫食一碗潮汕白糜。”一碗白糜,潮汕人可以用n種配菜來“襯托”它,最經典的莫過於豐富多樣的醃製小菜。
經過鹽的醃製,食物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達到更適合下粥的美味程度。
潮汕人用來煎蛋,尤其是陳年老菜脯煎出來的蛋,嘗一口香到記憶猶新~
離開了家,這些隨菜附贈的雜鹹,能從潮汕人的味蕾裏牽出一股集體鄉愁。
潮汕人想家的時候,會在夜粥店吃上一把豆醬炒麻葉。
別看它貌不驚人,像野菜一般,但營養價值卻非常高,據説在潮汕青菜界,麻葉可是“身價不菲”的。
火字旁+足字,這個連名字都打不出來食物,用潮汕話讀co,充內,意指食物過滾水後即吃,大概和廣州話“焯”是一個意思,故潮汕打火鍋也叫食“火足”
新鮮的食材本來就很鮮美,什麼調味料都顯得多餘
戈飯是膠幾人帶滿記憶的米飯,滿滿當當的配料與米飯混合,咋一看與炒飯有點像,但從做法上來説就不一樣了。
然後通過手工攪拌,讓米飯與多種食材更好地融為一體,形成更具有層次感的香味。
和菠蘿包沒有菠蘿一樣,潮汕的豬腳圈裏面也找不到豬腳。
有些地區也叫菜頭粿、芋粿(萬物皆可粿)。
在街頭吃上一口酥脆的豬腳圈,彷彿尋回了小時候那種簡單的滿足感。
■ 鴨母捻 ■
潮汕的食物很多時候都會在名字上迷惑人,不僅豬腳圈沒有豬腳,連鴨母捻也和鴨沒什麼關係。
鴨母捻是一種有餡的湯圓,因為形似白白的鴨子在水裏上下浮沉而得名。
撒一把冰糖煮一碗,是寒冬和酷暑都能讓人無比期待的甜品~
鴨母捻的餡也和廣州的湯圓不一樣,糯米皮裏面包裹的可能是紅豆沙、綠豆沙,或者是芋泥和花生芝麻,都是温柔細膩的調調。
■ 海石花 ■
海石花是潮汕街頭一種很常見的糖水材料,它既不是石頭也不是花,最初始的狀態是一種海藻,就像涼粉草一樣
將海藻經過繁雜的工序熬煮出膠,等到凝固之後,就成了晶瑩剔透、口感Q彈的海石花
潮汕美食不止有牛肉、粿條和腸粉
還有超級多隱藏的風味小吃
不如抽個時間
來嚐嚐這些獨樹一幟的美味吧!
來源:廣州吃貨
揭西彙編輯部整理報道
貼圖廣告
温馨提示:若二維碼識別錯亂,請點開圖片後再進行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