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愛吃肉的蘇東坡與東坡肉的由來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美食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對詩文、書法有很深的造詣,對烹調菜餚亦很有研究。他自己會烹製菜餚,並十分擅長燒肉,在他的許多名詩中都有關於飲食方面的內容,如《食豬肉》、《老饕賦》、《羹》等詩,都反映出他對飲食烹調的濃厚興趣。

今天我們就來説一説和他有關的美食---“東坡肉”。傳説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自號“東坡居士”。在黃州期間,他見豬肉很便宜,便每日都做來食用。更寫有“食豬肉”詩流傳於世:“黃州好豬肉,價錢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他還將烹飪豬肉的方和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這時蘇東坡烹製的豬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豬肉,是蘇東坡第二次在杭州時做的“東坡肉”。公元1088年,西湖久無整治日見頹敗,官府花了大錢整治卻未見成效。前太守欲廢湖造田。適逢蘇東坡調任杭州任太守。蘇東坡認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是絕對不能廢的。他帶領杭州民眾疏浚西湖,除荒田,疏湖道,把挖起來的泥堆築了長堤,並建橋以暢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現,又可蓄水灌田。這條堆築的長堤,改善了環境,既為羣眾帶來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後來就成了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的“蘇堤春曉”,終使西湖重返青春。杭州百姓感激不盡,紛紛敲鑼打鼓、抬豬擔酒送到太守府。蘇東坡推辭不掉,只好收下。面對成堆豬肉,他叫府上廚師把肉切成方塊,用自己的家鄉燉肘子的方法,結合杭州人的口味特點,加入姜、葱、紅糖、料酒、醬油,用文火燜得香嫩酥爛,然後再按疏浚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户一塊,將肉分送出去。民工們品嚐着蘇太守送來的紅燒肉,頓感味道不同尋常。試吃之後,一致認為這個肉,吃起來肥而不膩,味道酥香美妙,讓人回味無窮。於是,大夥兒都管這個菜叫“東坡肉”。從此之後,“東坡肉”這個菜,就在附近流傳開來,成為了一道家喻户曉的美食。

#抬頭有星空 夜色更精彩##第二屆今日頭條全國新寫作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