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追根溯源,中國的監獄起源於夏代的叢棘,亦稱“棘叢”。棘,植物名,亦稱“酸棗樹”,多生於山中和野外,開綠色小花,葉呈橢圓形,莖上多尖刺,秋後枝幹老化,尖刺更加堅硬鋭利。為了懲罰戰俘和奴隸,奴隸主就到山上砍來山棗樹,編成圍牆,將囚犯困人絲棘之中,“系用徽墨,(置)於叢棘。”到了商代監獄逐漸發展為“牢”。《説文解字》譯為“牢,閒養牛馬圈也”,也就是為了防止奴隸脱身,奴隸主將奴隸用繩索捆綁起來,圈於“牢”內,不使脱逃,後又發展為“畫地為牢”。
廷尉監獄囚禁政治犯監獄
“廷,平也,治獄貴幹,古以為號”,“尉”是武官的名稱,因武官與獄官共制,故稱刑獄之官為“尉”。廷尉詔獄,是廷尉按皇帝旨意管理的監獄,主要囚禁將相大臣、皇親國戚。
漢代名將周勃曾率兵擊敗項羽,屢立戰功,又與陳平合謀誅殺諸呂,立劉恆為帝。但在他歸隱後有人告他謀反,文帝將其逮捕,關押於京城廷尉詔獄。周勃一生,為人誠實,缺少文化,面對冷牆鐵壁,一籌莫展。後在獄卒的點撥下,才敢傳書薄太后,並讓自己的兒媳、文帝的公主作證,才倖免一死,官復原職。老周雖逃過了牢獄之災,但小周亞夫卻未能倖免,終因“謀反之罪”,重蹈覆轍,被關押於廷尉詔獄,後絕食身亡。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時,詔獄之風更是愈刮愈烈,凡政見不同,圖謀不軌的都被下獄。其中,絕大部分為皇帝親手交辦案件,關押人數達七萬餘人。除了廷尉詔獄外,還有上林詔獄、若盧詔獄、司空詔獄等。淮南王劉安與中郎伍謀反被人告發後,被囚於上林詔獄。
永巷掖廷單獨關押女犯的監獄
如果追溯中國女犯監獄之最,當屬永巷。永巷是宮內一條狹長的小巷,起初是宮內供宮女、嬪妃所在的地方。後來,隨着宮廷戰爭的深入,永巷就成了單獨關押宮中女性犯罪者的監獄。在永巷眾多被關押的女囚中,最有名氣的也是受到迫害最深的當屬劉邦的愛妃——戚夫人。
戚夫人貌美如花,能歌善舞,為人隨和,深受劉邦喜愛。劉邦死後,戚夫人受到前所未有的迫害。呂后先是下令將其關押於永巷,剔去秀髮,戴上腳鐐,穿上囚服,罰之春米。由於思兒過度,戚夫人就創作了一首“春米歌”。誰知道這首原本思兒的歌曲,又拉開了悲劇的序幕。呂后狠毒的下令,處死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又將戚夫人廢為“人彘”,斷其手足,挖去眼睛,藥燻其耳,藥逼其啞,並把戚夫人關押在終日不見陽光的窟室內,折磨至死。戚夫人遭此酷刑,就連呂后的兒子惠帝都認為:這不是人做的事。
漢代的掖廷邵獄在管理上逐步規範,並設置了專管女犯監獄的官置——掖廷令。掖廷邵獄名為關押犯罪者,其實大都是政治鬥爭、宮廷之爭的犧牲品。甚至,是含冤入獄。李陵抗擊匈奴失敗後,其家人全部入獄,他母親被囚於保宮獄。
漢武帝末期,一方面將鈎弋夫人的兒子立為太子,另一方面又無緣無故地將鈎弋夫人關入掖廷詔獄。事後,大臣不解,武帝道出了原由。“子幼母壯,獨居一處,豈不淫乎?”就這樣,鈎弋夫人在監獄裏不明不白地了卻餘生。在漢代女犯監獄除了永巷、保宮之外,還有暴室,屬掖廷令。暴室是拘禁懲罰有罪的宮女、皇后、貴人的地方。她們受懲罰後,主要是為皇家制衣做被。由於漂染的紗布都要暴曬,故取名“暴室”。
漢桓帝好色,除三宮外,博採宮女六千餘人。對此,皇后不滿,後受許貴人挑撥,桓帝廢了皇后,打人暴室,鬱郁而死。
蠶室處罰宮刑囚犯的監獄
蠶室,本意是養蠶的地方,但為什麼把這樣悠閒之地與可怕的監獄聯繫在一起呢?因為原本蠶室怕風,受了宮刑的人也怕風,也需要像蠶室一樣避風取暖,故把蠶室演義為監獄。
在漢代,設有蠶室署,負責處理宮刑囚犯的管理。受到宮刑的罪犯,即“丈夫割其勢、女子閉子宮”。這種刑罰在漢之前已有,但設置部門進行管理,並單獨對此類囚犯進行處罰關押,還尚屬首次。從刑罰的角度上來看,宮刑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但從肉體上和精神上來説將是一種莫大的摧殘和恥辱。很多此類囚犯寧願接受死刑,也不接受宮刑,但有些囚犯為了事業、前途或者家庭,也會被迫接受。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因為敗將李陵進言而激怒武帝,將其逮捕,判為死刑。若按當時法律,錢可折罪,可以免去司馬遷死刑或接受宮刑,但司馬遷沒錢,好在“皇恩浩蕩”,司馬遷沒錢也未受到死刑,而是改判為“宮刑”。就這樣,為了《史記》,司馬遷還是忍辱負重,在蠶室完成了令人稱頌的鴻篇鉅作《史記》。
居室北軍關押將軍及侍衞人員的監獄
北軍是漢代守衞京城的工兵,主要負責長樂宮的警衞。由於守候任務繁重,且地理位置重要,故在軍內設獄,稱之“北軍獄”,關押有罪的軍人或在上書中有忤逆皇上的官員,“軍交公車、人滿北軍”。司馬遷的外孫楊惲,曾任平通侯,遷中郎將,平日為人率直,很有文才,但也有幾分驕奢,且愛有意找他人過錯,甚至陷害。於是,滿朝上下,對之很是厭惡,告發之聲屢屢不斷,後判關押北軍獄,按罪當斬,但皇上念其才華,免去了他的官職。貶為平民百姓。
失去官爵的楊惲理應潔身自好,但他憑着自家產業和政界的關係網,不斷地會賓客,撈錢財,炫耀自己。於是,有人告他無悔過之意,並造成了天上的日食。皇上聽後,非常惱怒,下令將楊惲再次關入北軍獄。後在抄家時,又發現楊惲給他人的書信,有大不敬之意。隨之,皇上下令斬首。其他與楊惲較好的官員一律免官治罪。
虎穴地牢懲治地痞無賴的地方監獄
虎穴,是地牢的一種,築於地下,也就是在地下挖個洞穴,方深多數丈,在出口處有一石板覆蓋,洞口有人看守。洞內通風能力和生活條件極差。因其形像虎口,故名“虎穴”,屬於長安縣的一個地方監獄,也稱“長安獄”。凡在虎穴接受懲罰的罪犯大都是“站着進來,躺着出去”。社會人士對“虎牢”也是談之變色,近之腿軟。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不得不將尹賞調到京城任職。尹賞一上任就修築了一座地牢,取名“虎穴”。然後根據羣眾舉報,將那些有劣跡、沒户籍、穿奇裝異服、持刀攜兇器之徒,全部捕捉下獄。尹賞親自一一過堂,除個別無罪釋放外,大部分犯罪者被囚禁虎穴內。由於人多擁擠,通風條件差,大多數囚犯都悶死於牢內。這件事在當時震撼很大,治安狀況立即明顯好轉。
在漢代,地牢多為地方監獄,由個別郡縣設置,主要是為了懲罰那些流氓、無賴,殺人放火,攔路搶劫,惡貫滿盈的囚犯。地牢關押條件簡陋,但囚犯難以逃脱。由於牢內黑暗,通風不暢,空氣污濁,押犯擁擠,生活不保,很多囚犯性命難保。因此,所有犯罪者都對地牢不寒而慄,唯恐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