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史料中尋找可能性:木蘭代父從軍的秘密

  花木蘭的故事由來已久,但是名人效應背後卻被附加了太多的謎團,比如中國幾處均宣傳自己是木蘭故里,更有甚者,竟然還列出史料,然後經過一些無良的影視作品的烘托,最後木蘭被死死地釘在了他鄉,今天我們就從史料中找尋木蘭從軍的可能性。

  有人説《隋唐演義》裏還有花木蘭故事,沒錯,那能説明什麼?隋恭帝在位不足半年,還是唐高祖李淵立的傀儡。中原百姓有稱皇帝為“可汗”的嗎?“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這句又怎麼解釋?

  在北魏官方文獻裏,孝文帝改革之前,皇帝一般稱為“可汗”,這是不爭的事實。稍往前溯,五胡十六國也有稱皇帝為“可汗”的,但在內蒙額爾古納附近連續征戰超過十年的,恕我淺陋,找不到。唯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與柔然族的戰爭達到了25年之久;且孝文帝改革後,朝野全面漢化,已不再有“可汗”的稱謂。也就是説,花木蘭若史有其人,應該生活在拓跋燾時代。

  關於花木蘭的籍貫,如今爭議也頗多。有説她是譙郡人,有説她是宋州人,有説她是黃州人,有説她是商丘人。如果熟悉史料的話,這些爭議其實不是爭議,因為歷史上的譙郡、宋州、商丘等,指的都是河南商丘市虞城縣一帶。

從史料中尋找可能性:木蘭代父從軍的秘密


  商丘原是南朝劉宋的土地,拓跋燾在433年將劉宋勢力驅逐,至439年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其發動對柔然的戰爭,從424年開始至449年結束,歷時25年。這個時間段,與目下流行的花木蘭的生平亦基本相當。

  比如説花木蘭生於412年,若成立,那麼433年商丘歸屬北魏,木蘭應是21歲,在年齡上具備了代父從軍的可能。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前,還是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階段,“可汗大點兵”和“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等,符合當時的史實,奴隸主或部落首領發動戰爭,每家每户出一男丁為兵。“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從行孝的角度出發,花木蘭代父從軍,也成為可能。

  花木蘭“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抵禦柔然的故事,應發生在拓跋燾擊潰高句麗等柔然附屬部落之後,在東北設六鎮戍邊期間,約435年到447年或449年。因為439年雙方通過和親改善了關係,其後的戰爭走向主要圍繞西域的爭奪,東北部只是在444年有過一次大規模戰爭,中山王拓跋辰等八將“坐擊柔然後期,靳于都南”,北魏大獲全勝。其他時間基本沒什麼大仗。

  木蘭勝利凱旋之時,約35歲或37歲,朝廷封其為尚書郎,亦並不出格。北魏漢化前期,奴隸憑戰功可以獲得自由民的身份,自由民的軍功累積到“策勳十二轉”的地步,亦可以做官。且尚書郎的官職雖然靠近中樞,但級別並不大,位居尚書枱下屬各曹,比起郎中、侍郎等中高層官員,還差老大一截呢。

  代父從軍是一種怎樣的孝道和壯舉,幸好有古人為我們記錄在冊,才會讓如今的我們感受古時人的淳樸和忠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27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史料中尋找可能性:木蘭代父從軍的秘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