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清朝最倒黴公主:哈達公主莽古濟被自己弟弟殺死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八卦

  莽古濟(1590-1635),清太祖努爾哈赤第3女。太祖第5子莽古爾泰、第10子德格類、第16子費揚果是她同母兄弟。母親為太祖繼妃富察氏袞代。

  莽古濟11歲時就被太祖努爾哈赤以政治聯姻嫁給了海西女真哈達部首領吳爾古代,因而又稱哈達公主,亦稱哈達格格。天命末年,吳爾古代卒。天聰元年(1627)莽古濟又被太宗皇太極再嫁給蒙古敖漢部博爾濟吉特氏瑣諾木杜凌,賜以開原之地。

  莽古濟究竟生育了幾個兒女史無所載,但有兩個女兒的歸宿在史書上有記載,大女兒嫁給了代善(太祖長子)長子嶽託,小女兒則嫁給了太宗(太祖8子)長子豪格。

  莽古濟於天聰9年被太宗以“暴戾讒譖”為由削號為民,並禁止其與親屬往來。此間,她的親兄弟莽古爾泰和德格類先後因開罪於太宗受到處罰後憂憤而暴亡。然而,更倒黴的還在後頭呢:

  是年12月26日,莽古濟的家奴冷僧機告發:莽古爾泰、德格類生前與莽古濟等人結黨謀逆。在莽古爾泰家中果然就搜出十幾塊刻有“金國皇帝之印”的木牌。莽古濟的丈夫瑣諾木杜稜,也立即出面為冷僧機的告發提供旁證,供稱莽古濟曾與德格類對莽古爾泰發誓:“我等陽事皇上,而陰助爾。”從而引發了一場清代宮廷史中最大的一次骨肉相殘,牽連被誅者達一千餘人:

  莽古濟死了,因為自己家奴的反叛,成了有清一代唯一一位被皇帝老弟處死的公主,同時被處死的還有她的親小弟費揚果,大侄額必論(莽古爾泰長子)。

  莽古濟死了,因為自己家奴的反叛,她的親兄弟莽古爾泰和德格類雖死於事發之前,仍被太宗追奪爵位,削宗籍,毀墳塋,子孫廢為庶人。直至康熙52年(1681),康熙帝恐他們的子孫被湮沒遺忘,詔令賜紅帶子,記附於玉牒之末。

  莽古濟死了,因為自己家奴的反叛,她的小女兒被丈夫手刃而死,原因是小女婿豪格在事發後,急於向父王證明自己的忠誠,而豪格在十多年後又被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囚禁而死。

  莽古濟死了,因為自己家奴的反叛,她的大女兒雖然與丈夫感情深厚,但大女婿嶽託此後一直受太宗猜忌。崇德3年(1638)初,嶽託的側福晉到刑部控告嶽託的大福晉——也就是莽古濟的大女兒,實施厭勝之術。刑部不顧事實立即判大福晉死刑。皇太極考慮到其母親、妹妹、叔伯均已喪命,不願被人視為故意找碴,遂下達:大福晉免死,另居別室,不得到嶽託住處,一心撫養幼子。同時嚴禁嶽託前往探視,一旦違反,按律治罪。頃刻之間,情投意合的一對夫妻咫尺天涯。當年末,嶽託即在掃蕩山東時患天花而死,而大福晉為感夫妻之情立即殉葬。兩個月後,嶽託就遭到被告發的厄運,被指控生前曾同莽古濟的丈夫瑣諾木杜稜在室內密談,又是一個“死無對證”。皇太極卻因此而斷定嶽託有“不軌之心”。一直到59年之後(1688),康熙才為嶽託平反,立碑紀功。此後又過了90年(1778),乾隆令將嶽託的牌位配享太廟,併入祀盛京賢王祠。康乾兩位君主對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足以反映出他們對當年誣告的看法和態度。

  以上事件明眼人不難看出其真偽:冷僧機為什麼不在莽古爾泰和德格類活着的時候告發,而是在死了以後?無非是要個死無對證;一個家奴如果沒有一位大人物在後面指使策劃,誰敢呢;僅憑一句話、幾塊所謂證據的木頭牌子就大開殺戒,收拾了一兄、一姐、兩弟、數侄?這對於一貫標榜自己敬兄愛弟的皇太極來説似乎有點不可思議。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兩個字——汗權或稱王權之爭。天命6年2月,努爾哈赤正式命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等四大貝勒“按月分值理政事”,確定了四人分月輪流執政,共同議處軍國政務之制。“四大貝勒”每月五日聚會一次,同努爾哈赤商議裁決國中大事,實為後金最高決策集團。努爾哈赤死後,在大貝勒代善等人的擁戴下,四貝勒皇太極登上了王位,但“四大貝勒”輪流執政,“八大貝勒”共議國事的祖制還不能更改。在登基典禮上,皇太極率諸貝勒向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等三大貝勒行三叩拜禮,不以臣禮相待。每每議事,皇太極與三大貝勒居南面並列而坐,如同四汗,一同接受羣臣禮拜。這對於皇太極來説,大汗只不過僅僅是自己的一個稱謂而已。但皇太極畢竟是個有着帝王之氣的政治家,他忍辱負重、等待時機,先是以摻沙子的辦法打破了“八大貝勒共議國政的格局;再是以政事繁雜,不應使兄長過於勞累為由,免去了其他三大貝勒按月分掌國事的舊例;然後是揪住阿敏的一次打仗失誤將其囚禁;再次是揪住莽古爾泰御前露刃的把柄革除其大貝勒名號。此時的大貝勒代善在諸多壓力之下,不得不主動表示:“我等奉上居大位,又與上並列而坐,甚非此心所安。自今以後,上南面居中坐,我與莽古爾泰侍坐於側,外國蒙古諸貝勒坐於我等之下,方為允協。”皇太極立即批准,這意味着皇太極的權威迅速上升,三大貝勒地位明顯下降。不久,皇太極正式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坐受”的舊制,改為自己“南面獨坐”。至此,皇太極才真正有了南面獨尊的地位。但這僅僅是開始,他還要通過打擊三大貝勒,來進一步加強和鞏固汗權,最終達到建國稱帝的目的。

  我們前面講到的事件,就是在以上背景下發生的。也就是説莽古濟只不過是清初皇權鬥爭也叫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而已。莽古濟雖然“暴戾讒譖”,但她並不想染指政治,可政治卻偏偏要把她給株連進去,還搭上了兩個女兒和女婿和三個兄弟,當然還有身邊更多的人。您説她是不是清朝最倒黴的公主。

  最後説一下那個家奴冷僧機:莽古濟死後,她從一個家奴一躍成為皇太極的親信大臣,升至正黃旗,加封三等梅勒章京,後為一等侍衞。皇太極死後,他立即搖身一變轉投到大權在握的攝政王多爾袞麾下,加封內大臣,晉一等伯。順治6年(1649)多爾袞出征時,曾受命他與其他大臣一起共理朝政。多爾袞去世,順治親政後,這個圍繞權力上竄下跳的勢利小人才黔驢技窮,被作為多爾袞的黨羽處死,總算是驗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