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女人如花,女人的頭髮,如詩。

  每一根髮絲,都是一個字,寫着女人的氣質。

  女人要惜“發”如金,

  不止是頭髮能彰顯一個女人的氣質,

  還代表着你的身體健康與否,

  而二十一世紀的女性,

  卻被脱髮問題日夜纏繞。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而體內的雄性激素是罪因

  因為雄性激素過高直接導致脱髮

  慶幸的是女性頭皮會產生大量的芳香酶

  且是男性的2-5倍

  可以“解決”掉一些雄性激素

  因此

  女性朋友也會有雄性激素型脱髮

  只是沒有男性明顯

  一般表現為

  頭頂稀疏、瀰漫性脱髮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現在是顏值時代

  奧黛麗赫本也早就説過

  容貌可以讓兩個人在一起

  但是性格決定兩個人能走多遠

  因為愛美是人的天性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人們會根據時間、環境、服裝、心情的不同

  通過各種方式

  改變自己的髮型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

  若沒有科學的護理

  損害了自己的頭髮和頭皮

  甚至造成了脱髮

  這又合唱不是一種遺憾呢?

  !

  當然,這都是自己種的果

  還有不得已而為之呢

  我們熟知的芭蕾舞演員

  必須要從頭髮中間分開

  並且緊緊拉到兩邊

  造成的後果是頭髮中的縫竟有2-3釐米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扎馬尾的你

  要注意哦

  扎馬尾、三七分這是個人習慣

  改正很容易

  不過···

  月經量過多引起的缺鐵、貧血

  是成年女子脱髮的一個重要原因

  成年女性一次月經平均失血量

  40—60ml相當於20—30mg鐵

  “大姨媽”來得嚇人

  不來更嚇人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避【後】孕【悔】藥

  部分人會在停藥後

  3—4周發生瀰漫性脱髮

  停藥後頭發多數可以恢復

  藥可以停時間卻不會停

  女人總會經歷

  從孩子變成孩子媽的那一刻

  從那之後的2—7個月

  約有45%的女性

  會出現產後脱髮

  一般從髮際線和太陽穴開始

  如果不注意產後恢復

  脱髮狀態會一直伴隨到更年期

  更年期就好了嗎?

  錯!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更年期月經週期逐漸不規律

  無法確定下一次,也忘了上一次

  一系列的緊張、焦慮、煩躁等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更年期一般在2—10年

  時間越短脱髮越快

  最後進入老年期

  體內的雄性激素水平進一步下降

  血運和細胞代謝減退

  頭髮明顯稀疏、乾燥、變白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現實生活中

  女性所承受的精神壓力比男性大

  比如

  體力不夠、感情煩躁

  性生活不和諧

  工作、家庭兩肩挑

  生理因素的煩躁不安

  因此

  日常生活注意調節放鬆心情

  多按摩頭皮、鍛鍊身體

  保證睡眠、操勞有度等

  有助於減輕、消除精神緊張

  一旦出現病理性脱髮

  不要緊張、不要焦慮

  可以尋求到最有效的幫助

  如果你是個男的

  記住

  女人不容易

  多一點呵護,少一點套路

  如果她們

  有髮際線後移、無眉、頭髮稀疏等問題

  請告訴她們,可以選擇植髮


  一名孩子在數學課上用手指計算。 東方IC 資料

  通過PISA測試,中國數學教育受到國際上的普遍關注,中國的數學教學經驗受到了好評,英國政府還特別引進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但是,綜合三次測試的結果,也可以看到我國數學教育至少存在六大問題。從PISA測試反思我國數學教育改革,可能更有意義。

  數學教育對比中的中國經驗

  在2015年PISA測試中,我國學生整體排名第十,其中數學成績排名第六。

  我國初中學生參加了2009、2012和2015三次PISA測試,在數學測試上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2009、2012數學素養測試中,中國上海學生連續兩次獲得第一,2015的測試中國學生為第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充分體現了我國在數學教育上的優勢。

  例如,在數學課程中,我國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強調知識的聯繫與綜合,突出發展學生數學能力;在數學教學上,我們強調循序漸進、變式練習和鞏固複習,通過變式教學,讓學生不斷加深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在教師專業提升方面,我國持續不斷開展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促進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

  可以説,我國在數學教育方面已經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中國經驗。

  數學教育存在六大問題

  然而,具體分析我國學生在三次PISA測試中的表現,還會發現一些不足,制約了學生的發展潛力。

  第一,學生學業負擔過重。我國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不爭的事實。從PISA問卷調查結果來看,我國學校的授課時間與其他國家(地區)基本相當,但是學生的課後作業量明顯高於其他國家,學生的每週平均作業時間甚至排在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第一位,再加上部分學生還有家教或輔導班時間,我國學生課業負擔明顯過重。這不僅導致學習興趣減低,甚至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同時擠壓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影響了學生髮展個性潛能。

  第二,數學的方法創新能力不足。首先,從PISA的測試中可以發現,我們的學生對解決形式化的數學問題非常熟練,但在解決具有較複雜現實背景的數學應用問題時有一定困難。當遇到現實生活、社會或其他學科中的數學問題時,我國的學生成績會明顯降低。在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習慣於使用常用的已有方法,面對真實的問題情景,往往不能抓住關鍵形成自己的方法,進行方法創新。

  反思我國平時的數學教學,教師習慣於設計條件、信息比較明確的封閉式數學問題,清晰地提煉和歸納解題方法並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我國學生習慣於在此背景下進行數學學習,當要自己進行方法創新時學生會感到陌生和困難。

  第三,數學文本閲讀理解能力較低。在三次PISA測試中,我國學生對於文字量較大、讀圖、讀表等非連續性文本等問題存在一定的閲讀困難。特別是對一些條件信息較多的開放性問題,學生感到尤其困難。大量的文字信息會對學生的分析思考產生干擾,從而使學生無從下手,也無法建立適當的數學模型。這種現象反映的潛在問題是自主學習能力較低,學生缺乏分析大量信息資源的能力,不太善於自己選擇、判斷和反思數學閲讀材料的重點和關鍵。這些現象與平時教學中學生自主閲讀學習機會偏少有一定關係。

  第四,自主學習的空間較小。從PISA調查問卷的結果中可以看到,我國學生從事自主研究和學習機會相對較少。我國學生在PISA問卷中回答類似“老師經常要我們花很長時間思考的問題”時,分數明顯偏低,反映出我國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國際上同齡人相比較少。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創設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自己去琢磨,自己去研究。而我們現在留給學生自主的空間太少,我們的課程總的來説太滿。數學課程的內容需要進一步精簡,留出空間,讓有餘力的學生自己去選擇和研究。

  第五,數學應用和推廣的意識不夠。在PISA測試中,我國學生在對解題結果的解釋、評價和運用方面的意識和能力明顯不足。他們一旦解決數學問題,一般就以為解題過程結束,不習慣描述結果並對結果進行解釋,不會用所得的結果説明問題,不善於再拓展應用於其他情境。學生對得出解題結果比較關注,但對“對數學結果做詮釋評價”的環節關注不夠,學習了數學知識,卻不善於運用數學方法去發現和解決社會和生活中的真實的問題。

  第六,教育均衡化程度不高。從2015年的測試結果來看,我國各地區學生的數學成績差異較大。2015年中國學生的PISA成績出現了較大後退,前兩次都是上海作為中國的代表參加,上海城市化程度較高,教育基礎也比較好。這次增加了北京、江蘇、廣東,雖然這四個地方都是我國發達地區,由於樣本擴大了,而且包含較多農村地區,成績的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實際上,如果下次測試把我國西部再擴大進去的話,不難想象成績可能還要下降。但是,從中我們也看到一個問題,我國教育發展不均衡,地區之間和學校之間兩極分化的現象還嚴重存在。

  PISA成績絕不能等同於實現“一流數學教育”

  因此,以PISA測試為契機反思中國的數學教育,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在數學教育方面的成績,另一方面更要看到存在的問題。

  我們必須看到取得好的數學成績絕不能等同於我國已經實現了“一流數學教育”。在國際測試中,我國學生在數學基礎和解題能力上具有較高水平,但在具有創新和決策水平的數學素養高段競爭力上並沒有很大優勢。

  在數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運用數學方法去解決問題,比單純掌握數學知識技能更為重要。我國數學教育改革既要繼承和發展我國傳統的教育優勢,又要下決心進行教育綜合改革,在減輕負擔、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和應用意識,促進教育均衡化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作者系華東師大教師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題為:《解決問題比單純掌握知識技能更重要》)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劉瑞”:數學課本啥也沒有,課後題和書上的也不一樣,考試的又不一樣,輔導書大賣

  網友“Claire”:分析很到位,期待改善

  (1970-01-01)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8月24日,有網友爆料稱,清華大學標誌性建築“二校門”被刻字:皇上我來了。“日前,清華大學日晷被刻字剛剛被修復。如今老校門被發現慘遭刻字。”當天下午,記者從清華保衞處瞭解到,目前清華校方已經得知此事。(8月25日《北京青年報》)

  近日,清華大學校內建築因日晷被刻字、之後“二校門”又被刻字事件,而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激起網友對旅遊文明素質的討論。從網上跟帖留言看,其中不乏吐槽,甚至罵聲。説明公眾對於景區文物保護的意識在普遍增強,這是件好事,挺讓人高興,很值得點讚的。

  但是,清華校園內的建築物屢被刻字,被破壞,除了個別人素質不高,學校管理者也該反思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處。請注意,筆者在這裏説“個別人”,而沒有直接説“遊客”,也是基於管理責任的考慮。因為事件沒有查明之前,我們實在不能武斷認為是遊客所為。倘若刻字者是在清華大學就讀的學生呢,或者是入學新生呢,又或者是居住在清華校園的教師及家屬呢?

  由此説,我們既然誰都曉得清華大學裏所有建築都堪稱文物,就該從學校管理層真正重視起來,真正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好校內文物。首先,重點建築附近安裝攝像頭,並有專人值守,是必須的;其次,更該安排保安人員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只有這樣,才能及時發現並制止破壞校內文物的行為發生。起碼在文物遭破壞的時間上,可以鎖定在某個時段節點。

  不然,就只會像現在這樣,文物遭破壞的現象,全是靠市民或遊客發現,之後公諸媒體成熱點,之後清華校方才會發覺,才被動應對。料想,這一點,是很讓人遺憾的,尤其誰都不會滿意,更讓對清華懷有深厚感情、文保意識強的人心痛甚至心寒。

  揆度用利器在“二校門”上刻下“皇上我來了”的人的心理,我們既可以説該人有着一副封建臣子或奴才的嘴臉,到清華大學是向“皇上”報告“我來了”,也可以説該人是個自大狂,唯我獨尊,是一副皇帝駕臨清華大學的派頭。而無論怎樣,都是揶揄,都是惡作劇。

  那麼,清華大學管理層對這類人為什麼就沒有防範意識,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範舉措呢?這方面工作缺乏,清華大學建築就永遠躲避不過被刻、被塗抹的命運。如果清華校園建築上今天冒出個“皇帝我來了”,明天又冒出個“妾身我到了”,這對清華大學來説,真的是滑稽,要貽笑大方的吧。□賈志勇

  --------END--------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lhzah”:是啊,它們比流氓還流氓,可如今人家畢竟是莊家.胎裏壞是它們的主流,但偶爾也還有認可的地方.不能全面否認

  網友“跌中跌”:幹了啥?

  網友“阿拉爾用户74xxxx412”:美國人真壞,總是想侵華!

  網友“燚燚燚燚燚燚”:這幫逼到哪都是怨婦

  網友“阿拉爾用户74xxxx412”:我們需要法治社會!美國總統都被美國律師打敗了!

  網友“vlizi”:我並不覺得清華北大就是多厲害,其實跟我一樣,半斤八兩。只不過上面刻意為之,因為他們從這裏出來,他們的後代也從這裏出來,不過是槍桿子裏的話語權

  網友“lockhed”:我建議樓上二位做上述表述的時候用英文~~~~再者,把ip改回國外去

  網友“瀟暢”:如此文字刻在風景區的是敗類,刻在清華校門口的那就是個有時代憂患意識的勇士,反正我是不敢。

  網友“假嘀真不了”:我知道了,是張嘎子

  網友“愛國就是愛國足”:二校門不是在66年破四舊給拆了嗎?這玩意也是假古董吧?

  網友“向暖長安”:暑期清華被各種遊人佔領!有什麼證據説是清華學生刻的?!

  網友“鹿客-讓上網的方式簡單點”:魯先生在桌上刻早字的文章早該從教科書上撤下來了

  網友“我是花胖胖君”:你這個二貨。你有證據證明你不是二貨嗎?沒有我就能説你是二貨

  網友“阿拉爾用户74xxxx412”:文明離這個民族漸行漸遠,誰的功勞

  網友“月光水岸e8b56”:恕我冒昧一句:中國人的素質之低下全世界有目共睹,所以被冠以“東亞病夫”的稱號也就不足為奇了

  網友“panpad”:它是因為隨地大小便好不好!

  網友“阿拉爾用户74xxxx412”:人家有理有據資料齊全還列好原文出處,要是認為是編造的或斷章取義,你可以拿出真的或相反的資料,列這個資料的文件名和原文出處,讓大家去看看再回來評論一下誰是騙子嘛,而你象個在大街上指天咒地的潑婦,讓大家知道你是個沒家教的丟你父母的臉麼,不服就拿出資料來駁,拿不出就收聲,沒文化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網友“有態度網友070tiE”:清華名字出自“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哪不太好?

  網友“阿拉爾用户74xxxx412”: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美國內戰1861年4月~1865,美內戰百年後?讓大家知道你是個沒文化的不羞麼,沒文化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網友“南天劍客”:全面否認,就是獨立思考?

  網友“我不是對對眼”:你是腦殘還是腦殘

  網友“無-之”:好多課桌上都有早字

  網友“身體有點差”:偽大領袖説正確就正確

  網友“bb161bb”:和清華學生五十年前乾的事相比,刻幾個字算啥。

  網友“南宮軒洛”:o,那破壞文物也不是從遊客開始的,從孫悟空就開始了

  網友“阿拉爾用户74xxxx412”:你太抬舉你自己了

  網友“阿拉爾用户74xxxx412”:這個情節害人不淺!

  網友“心之驛”:受教了,有很多詞語因為語境的變化而被人們賦予新意,但是沒必要刨根問底非得找出原意來。

  網友“柿子村村長”:不是北大麼 圖書管理員都可以...

  網友“阿拉爾用户74xxxx412”:沒有真古董

  網友“有態度網友06qiJP”:自己過得再好,也無可否認這些客觀事實!

  網友“有態度網友001Cfi”:孫悟空因為寫“到此一遊”被判了500年

  網友“lxb3336”:2樓如果你對現行社會很不滿,你可以説出自己的看法,但你別仇視這個社會,一竿子打死所有人。這些社會現象確實坑害了不少人,請問你的信仰是什麼?你的素質在哪裏?你為這個不爭氣的民族做了什麼?你為這國家又貢獻過什麼?

  網友“xlzhp0”:兩個都有吧,亂寫亂畫+隨地大小便,各250年,共計500年。

  網友“zlasuka”:清華名字不太好

  網友“柏翰”:也沒有不能噴的證據呀,所以反對我不能説,也不合理由

  網友“柏翰”:隨便你咋説都行啊,我不會介意你説我傻啊、豬的。其實呢,我説高分無德時是漏了個問號的,假如你也是清華學生,從你這品行如此反感這話來推理,我漏的問號其實應該是句號,哈哈哈。

  網友“身體有點差”:跟貼被火星網友帶走啦~

  (2017-08-26)


  2月24日,電影《鬼鄉》在韓國默默上映。就是這樣一部名不見經傳的電影,在上映後先後擊敗了同期上映的《死侍》、《危機13小時》、《瘋狂動物城》多部好萊塢大片,連續超過兩週穩守日票房榜冠軍,榮登韓國3月電影票房第一位,截至3月20日,累計觀影人次超過342萬。

  《鬼鄉》韓國版正式海報

  從名字也許很難推斷,這是一部“慰安婦”題材的電影。影片根據韓國日軍性暴力倖存者姜日出奶奶的故事改編,講述了自1943年,一位朝鮮少女被日軍擄到中國充當“慰安婦”,以及現代社會一位倖存老人所經歷的故事。取名“鬼鄉”,意在撫慰亡靈,召喚這些受害少女“魂歸故里”。

  這部讓數以百萬計韓國人以及其他各地的觀影人為之流淚的電影,沒有名導,沒有明星,前後耗時14年才完成,甚至連拍片所需的一半經費,都是靠眾籌完成的。為了支持這部電影, 75000多名網友捐出了共12億韓幣(約合人民幣680萬)的資金,這個數字,相當於每1000個韓國人,就有1.5人捐了錢。為省錢,大多數演員、工作人員都是無償工作。

  《鬼鄉》劇組合影

  2002年,導演趙正萊在一次受害老人的慰問公益活動中看到了一幅出自“慰安婦”倖存者姜日出之手的畫作,名叫“浴火的少女們”。畫中一羣少女的屍體在山林裏的大坑中被焚燒,老人家説這是她親眼目睹的一幕。那之後,趙導演就決心把姜日出老人的故事拍成電影,並動筆創作劇本。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浴火的少女們》

  2008年劇本創作完成後,趙導演開始尋找投資人。但最終都因為“不夠商業”、“題材敏感”等原因接連被拒。借眾籌解決資金問題後,總算在2015年6月開機。拍攝完成後,發行的過程也是一波三折。最終,在趙導演看到《浴火的少女們》14年後,電影《鬼鄉》才得以與觀眾見面。

  1943年,朝鮮14歲女孩正敏被駐守的日軍擄走,輾轉被運至中國東北,充當當地日軍的性奴,飽受虐待與恐懼。雖然她竭盡全力試圖逃離,最終仍命喪異鄉。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時間轉至1991年,正敏當年的好友英熙最終得以倖存回國,政府也終於開始公開討論“慰安婦”問題。英熙奶奶遇到了也曾遭遇性侵犯的通靈少女京恩,並最終藉由她之身與正敏的亡魂重逢。

  從電影的角度來説,《鬼鄉》也許無論在故事敍述還是表現力上都算不上最優,讓這部電影得到如此多人支持的,是它所想傳達的話題力量。然而,諷刺的是,在民眾如此努力的同時,最該出面解決的國家卻始終是另外一種態度。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2015年12月28日,日本和韓國就二戰期間日本強徵大量韓國女性充任性奴隸的歷史問題達成協議。看似道歉賠款,這次合議卻得到了韓國和日本民間婦女團體的抗議反對,因為該協議並未正式承認二戰期間日軍性暴力的國家責任和法律責任,而是將罪責推給了實際施暴的個人。與此同時,韓國接受了日本政府要求移除日本駐韓大使館門前的和平少女銅像的荒謬條件,還宣佈未來將不再提及二戰日軍性奴役。日方此前還表示,向援助基金出資的措施是為受害女性“重塑尊嚴”,而非“國家賠償”。

  中國會成為下一次相似“協議”的合作者嗎?

  《鬼鄉》的海報上寫着一行字:是什麼將少女們送往地獄?

  對於“慰安婦”問題來説,看到女性遭遇來自個人的暴力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要正視的,更重要的是來自國家的暴力。戰爭期間,國家縱容和操作實施大範圍對婦女的暴力,這不是個別問題,應當承擔責任的是國家公權力本身。

  這些“浴火的少女”們借電影中的台詞説出了受害人當時的感覺:我們成了可以被任意使用的“物品”,一旦壞了,不能“用”了,便被毫不留情地丟棄、毀滅。作為權力的集中體現,國家為何能夠如此任意向女性施暴,無視她們同為“人”的身份?應當反思的是男權制度下,性別不平等遭遇極端情況,在國家意識中的體現。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倖存者、民間支持組織和個人一再要求日本政府明確承認二戰期間日軍性暴力的國家責任和法律責任,承諾恢復倖存者的尊嚴和人權,並預防此類事件再次發生。然而,看看《鬼鄉》從創作到上映遭遇的一系列阻礙,再想想我們看到的這麼長時間以來政府間處理的做法……為什麼解決二戰期間日軍對婦女性暴力問題,一直都是民間呼聲大於政府?

  影片中,倖存下來的婆婆英熙看到電視上鼓勵“慰安婦”老人主動登記之後,走到政府部門前反覆猶豫,工作人員們互相咬耳根:“是啊,就算真的是,除非瘋了,誰會説出那樣的過去?”婆婆顫抖着回頭大喊:“對!就是我!我就是那個瘋婆子!”

  據日本民間調查團體推算,二戰期間,日軍強迫各國婦女充當“慰安婦”的人數多達70萬。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蘇智良在《“慰安婦”研究》中稱,日本侵略中國時,至少有20萬中國婦女遭遇日軍的性暴力,其中大部分被日軍凌虐至死。據一些數據,被日軍擄走至各戰場充當“慰安婦”的朝鮮女性,也應該在20萬以上。

  至今為止,韓國公開身份並聯合要求日本法律賠償的性暴力倖存者,僅有46名仍然在世。而在中國,這個數字為24。

  “慰安婦”們受到的羞辱,並沒有因為戰爭結束或者社會環境好轉而結束。如果活到現在,在她們漫長的生命歷程中,除了嚴重的身體、性暴力,通常還要經歷經濟困窘、軀體後遺症、周遭環境的歧視等等一系列傷害。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當事人們承受住巨大的創傷勇敢站出來,當成千上萬人為了推進議題20幾年來堅持運動、呼籲,政府仍是那副冷冰冰的面孔,無視她們的苦痛,甚至想靠達成息事寧人的協議來對實施暴力的行為視而不見,何其悲哀。

  蘇智良曾經談到:“(‘慰安婦’問題)最重要的協定達成,還是政府對政府,不是民間對政府的。”

  如今,超過17萬人為了一部電影貢獻力量。一部電影是渺小的,然而這力量是巨大的。只是不知道還需要多少17萬人的努力,戰爭中女性遭遇性暴力的問題,才能真正被國家、被持續了千年的男權社會所正視。

  只有當倖存者尚在世時解決二戰日軍性奴役問題,才能給各關係國之間帶來真正的友誼與和平。遇害女人們的“鬼魂”,也只有那時,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吧。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趙正萊導演在某次採訪中説了這樣的一段話:

  “慰安婦”問題並非一日就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非常普遍的女性人權問題。在拍攝的過程中,作為一個男人,我的罪責感十分巨大。

  他的話十分謙虛地樹立了一個好的示範:女人們曾經遭遇過如此不公的對待,對於她們來説,最為真誠的反思和道歉也許才是最好的開始。

  (注:本文中的“慰安婦”代指二戰中受日軍性暴力影響女性。這實際上是一個有極大歧視意味的詞語,因為在日軍“徵用”性奴的行為是對於婦女自我意志極大的違背,而在戰爭中實際遭遇性暴力的女性數量和類型也都要遠超過所謂“慰安婦”的範疇。“慰安婦”一詞會助長日本政府在戰爭中對婦女暴力的合理化,如今被很多學者以及受害人評判,應被廢止。本文沿用此詞加以引號,僅為敍述便利。)

  女權之聲微信公眾號:genderinchina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飛走了”:可怕,真可怕。

  網友“18145812897”:或許在多年以後,重新翻開一些人與事,會發現許多的人與事原來都可以就這般輕易忘記的。

  網友“Lucine”:過不了審吧,因為有通靈少女……

  網友“臣拜民”:上海電影集團在幹什麼?

  網友“1989”:一個國家的政府連承認自己錯誤的勇氣都沒有,根本不值得去尊敬。

  網友“碎紙機”:也就是説這種事情朝韓最有發言權。

  網友“山長水闊大江流”:韓國電影戳心戳肺,比中國電影有深度。

  網友“ZPZYL”:別説別人先反思自己吧

  網友“玉兒”:歸鄉?

  網友“黃又竹”:真心佩服韓國。中國的慰安婦的狀況呢?政府真該為她們做點什麼。

  網友“東雲”:這電影會在中國上映嗎?

  網友“看完新聞心情就變壞”:大陸拍不出來。

  網友“清水灣”:我覺得中國應該拍這類主題的電影,這比起那些蠢到家的抗日神劇深刻萬倍。讓國人深刻體會戰爭罪行,同時讓更多的國人瞭解慰安婦這一逐漸被遺忘的歷史悲劇

  網友“碎紙機”:戰爭前期大部分慰安婦是朝鮮婦女。

  網友“飛行騎兵”:那有怎樣?沒有麼?不應該拍麼?

  網友“xiaowei228”:韓國會拍自己韓籍兵團在南京燒殺擄掠的電影嗎?會拍自己在越南連美國盟軍都嫌殘暴的事蹟嗎?不,這種劣根民族只會拍出“太陽的後裔”這種YY大片跟N部自己是受害者的電影。

  (1970-01-01)


  編者按:“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評展欄目,以親身的觀展體驗和獨立的視角,評點近期熱展。此次評點的展覽有上海復旦大學博物館"波蘭招貼藝術展",在現代性“求新”的趨勢下,期待藝術慢下來 “返古”,並帶來更多反思;北京佩斯畫廊的“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唯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科技帶給藝術的改變;倫敦“泰特現代”的“賈科梅蒂回顧展”,他的作品不單是雕塑,更像是一種遙遠的幻象,在灰燼中閃閃發亮。

  現代性的五副面孔——波蘭招貼藝術展

  地點:上海復旦大學博物館

  展期:2017年5月26日- 7月2日

  票價:免費

  點評:展品並不是招貼畫手繪原稿,而是當時經放大後的印刷品。據瞭解,有些展品的手稿僅有火柴盒大小,想來若能有幾件手稿一併展出該別有一番滋味。

  評星:三星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耶日·契爾尼亞斯基“‘布蘭詩歌’音樂會”(1980)

  此次展覽共展出波蘭招貼畫70餘幅,年代跨度從上世紀中葉到近年,展覽由招貼畫大師亨裏克·托馬什夫斯基的《戲劇協會成立》開始。

  展品並不是招貼畫手繪原稿,而是當時經放大之後的印刷品。據瞭解,有些展品的手稿僅有火柴盒大小,想來若能有幾件手稿一併展出該別有一番滋味。但由於展品時間跨度大,並且帶上了濃厚的紀念性和探秘過去的趣味性而耐人尋味。

  展覽中大部分招貼畫是戲劇、電影、展覽或紀念活動的招貼,其最終目的是“招”——“吸引人注意”,在這樣的創作動機下,視覺震撼、獵奇、求新是不是成了主要追求呢?純粹的藝術性又能佔比多少呢?與20世紀下半頁波蘭的歷史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這些問題都等待觀眾通過展覽自己解答。

  招貼畫一般有畫面大、內容廣泛、藝術表現力豐富和遠視效果強烈等特徵,其實與現代性的標新立異不謀而合,因此招貼畫從根本上來説就是現代的。現代主義鼻祖埃茲拉·龐德曾説,“使之新!”於是新的藝術表達形式都披上了合理的外衣。但隨之而來的是藝術更新速度的加快,在本次展覽中,《現代性的五幅面孔》中涵蓋的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以及後現代主義均有體現,另外還有一些無法歸類的作品,可以算作第六幅甚至第七幅面孔。這些招貼畫的展出重提了“手繪”的重要性。這是否意味着現代性“求新”過熱的勢頭已經趨於冷靜,期待藝術慢下來 “返古”,並帶來更多反思。(李亞迪/文)

  teamLab: 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

  地點:佩斯畫廊(北京)

  展期:2017年5月20日至10月10日

  票價:150元

  點評: teamLab打造了一個集虛擬現實、聲光電、計算機算法為一體的美學科技景觀,他們鼓勵觀眾置身於多媒體裝置之中,甚至通過互動成為藝術的創作者。但這也引發了“藝術是否過度依託科技”還是“科技把藝術的邊界拓寬了”的疑問。

  評星:四星

  《花之森林,迷失、沉浸與重生》,teamLab,2017,圖片:teamLab

  以“浸沒式”多媒體裝置聞名的日本數字藝術團體teamLab的中國首展“花舞森林與未來樂園”在北京舉行,依賴科技實現的富有創意和美學效果的展覽迅速在社交網絡走紅。

  儘管展覽的核心技術是科技,但teamLab團隊希望通過炫目的光影效果來探討一些長久以來關心的話題,比如人的生存問題,人與藝術,人與人,人與城市之間的關係。

  團隊帶來了標誌性作品“花之森林,迷失、沉浸與重生”。電腦程序打造出色彩絢麗的實時花朵動畫,投射在展覽空間的牆面上,觀眾彷彿置身於一個光影交織的虛擬花海之中。但特別之處在於,動畫不是事先設定好的,而是隨着觀眾的一舉一動而變化。近距離凝視、伸手觸摸或者踩踏花朵都會影響空間中花的誕生、綻放乃至凋謝。

  科技讓藝術作品不再依憑單一的感官去感知,而是充分調動觀者的視、聽、觸、嗅等多種感官功能進入到作品的世界,達到全身心的融入、沉浸和情感交流。基於此,面對沉浸式展覽,任何的現場照片、圖像資料、文字描述都顯得十分有限和蒼白。而這場展覽給觀眾帶來視覺奇觀之外,也引發了“藝術是否過度依託科技”抑或是“科技把藝術的邊界拓寬了”的疑問。(李昊雯/文)

  賈科梅蒂回顧展

  地點:泰特現代美術館(倫敦)

  展期:2017年5月10日- 9月10日

  票價:18.5鎊

  點評:站在“泰特現代”的木質地板上,遙想戰爭陰霾籠罩歐洲的1940年代,眼前那些細長、單薄的人物如同賈科梅蒂的良心出現在戰火中。他的作品不單是雕塑,更像是一種遙遠的幻象,在灰燼中閃閃發亮。

  評星:五星

  “泰特現代”展覽現場

  1956年,賈科梅蒂為當年威尼斯雙年展創作的6件石膏人物作品“威尼斯女人”時隔60年後在“泰特現代”再次聚首。這次聚首也源於巴黎賈科梅蒂基金會發現修復石膏雕塑的新方法,觀眾看到不再是青銅製品,而是脆弱的石膏原件。

  除此之外,“賈科梅蒂回顧展”回顧了他的一生,從少時在瑞士受印象派啓蒙,到1922年在巴黎開始了超現實主義的探索,到朋友和戰爭改變了他的藝術方向。

  站在“泰特現代”的木質地板上,遙想戰爭陰霾籠罩歐洲的1940年代,眼前那些細長、單薄的人物如同賈科梅蒂的良心出現在戰火中。他的作品不單是雕塑,更像是一種遙遠的幻象,在灰燼中閃閃發亮。這些雕塑所呈現的人,飢餓、失落,卻不知何故依舊高高站立。

  在賈科梅蒂看來,20世紀人類所面臨的困境是古老而又普遍的。這次展覽中,賈科梅蒂早期作品“蹲着的人”(約1926),似乎是對墨西哥阿茲特克文明的回應,而他後期里程碑式的作品,讓人回憶起古羅馬伊特魯里亞雕塑。可見對原始藝術的熱情探索不斷豐富和激發着賈科梅蒂的視野。展覽將他創作古埃及風格的繪畫,與高大的青銅雕塑並列,為現代環境帶來宏偉的神話。

  更多展覽資訊:

  上海:

  無形·希聲:中華藝術宮館藏李青萍作品展

  地點:中華藝術宮

  展期:2017年6月1日起

  在離世前一年,李青萍將自己生命最後20年的一批力作捐贈給中華藝術宮永久收藏。這批作品題材豐富,涵蓋了風景、花卉、人物等。而本次展出的大部分作品,就是這一系列作品中的精品。李青萍的藝術風格更傾向於對具體物象的抽象表達,並受到“巴迪蠟染”效果的影響,以色彩表現畫面的平衡性和明暗光影。

  “瞳歌印象·留守兒童” 紀實攝影展

  地點:多倫現代美術館

  展期:2017年6月1日-6月11日

  本次共展出50多幅由攝影師楊峯、視覺藝術家祁麗等創作,用鏡頭表達出現代化進程中的伴生的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的問題,表達出留守兒童現實生活和心理圖景。

  竹風荷韻:扇面小品精品展

  地點:徐匯藝術館

  展期:2017年6月8日-6月18日

  扇子不單可以消暑納涼,還可成為藝術表達的載體。徐匯藝術館將“竹”“荷”“扇”等元素結合,展示扇面小中見大的世界。

  蔣廷錫《百種牡丹譜》特展

  地點:龍美術館(西岸館)

  展期:2017年4月27日-8月27日

  蔣廷錫擅花卉,得惲壽平餘韻,多用逸筆,寫生蘭石小品獨饒風致,點綴坡石無不超絕。 《百種牡丹譜》是蔣廷錫在進呈雍正睿賞的作品。在正式繪製之前,他先寫好《牡丹百詠》,每種牡丹又分別標明主要顏色的特點,然後再正式作畫。

  無涉限——英國流明數碼藝術獎展覽

  地點:藝倉美術館

  展期

  :2017年5月27日-7月2日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無涉限—英國流明數碼藝術獎展覽”是由英國流明數碼藝術大獎組委會與藝倉美術館共同主辦的展覽,主要展出流明數碼藝術大獎最新獲獎藝術家作品。展覽囊括了混合現實、交互、3D雕塑、遊戲、網頁、動態影像、靜態影像等多個獎項的作品。全方位的展現出新媒體藝術所帶來的魅力,呈現新媒體藝術的體驗包覆、時尚、詩意、多線敍事、互動想像、鉅觀與小品等多方位可能性。

  仲夏——曲豐國個展

  地點:東畫廊 | 西岸空間

  展期

  :2017年6月3日- 2017年7月23日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此次展覽是藝術家在東畫廊的第三次個展。“仲夏”呈現2015年至2017年間“四季”系列的繪畫創作。在最近階段的實踐中,藝術家繼續以中國時令節氣為題,賦予水平直線時間性的思考。

  北京:

  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光影人生——高帆、牛畏予攝影回顧展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期

  :2017年6月8日-6月18日

  本次展覽是2017年度“國家美術作品收藏和捐贈獎勵項目”之一,展覽將集中展示高帆、牛畏予攝影藝術生涯各時期代表性的作品兩百餘件,全面呈現高帆、牛畏予從戰爭時期到新中國時期的攝影藝術生涯和赤誠的藝術情懷。

  杭州:

  浙江省博物館藏明清書法作品展

  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展期:

  2017年5月27日 - 7月2日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本次展覽將展出浙江省博物館收藏的明清書法作品74件,創作者包括文徵明、董其昌、傅山、王鐸、金農、趙之謙、吳昌碩、康有為等,部分展品是首次公開展出。

  遼寧:

  《筆墨乾坤——黃賓虹書畫作品展》

  地點:遼寧省博物館

  展期

  :5月26日-7月30日

  本次展覽由遼寧省博物館與浙江省博物館聯合主辦,展出浙江省博物館所藏104件(組)黃賓虹精品力作,分為山水、花鳥、書法、畫稿四個單元,觀眾可以領略先生獨特的藝術風格、獨到的藝術理念和高深的藝術造詣,同時感悟其豐富的人生閲歷。

  台北:

  畢加索:想像中的人物肖像展

  地點:台北歷史博物館

  展期

  :2017年6月9日 - 7月30日

  本次展覽將展出畢加索《想像中的人物肖像》石版畫系列作品,共計29張。呈現他晚年的藝術創作理念與精神。畢加索從1940年代開始,就對石版畫情有獨鍾。 《想像中的人物肖像》石版畫系列,是他辭世前3年的作品,它們獨特地表現方式,傳達出畢加索晚年對藝術創作的理念與精神,此係列已成為研究畢卡索創作不可或缺的關鍵。

  日本:

  達·芬奇 x 米開朗基羅展

  地點:三菱一號館美術館

  展期

  :2017年6月17日 - 9月24日

  本展分為“顏貌”、“繪畫與雕刻的比較”“人體表現”“馬與建築”“手稿”“書信與詩歌”等8個單元,通過來自都靈皇家圖書館和博納羅蒂之家博物館的藏品,比較與呈現達·芬奇與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展品共計約65件,包括油畫、手稿、書信,還有被視為畫家實力證明的素描。

  法國:

  塞尚肖像畫展

  地點:巴黎小皇宮

  展期

  :2017年6月13日 - 9月24日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本次展覽以時間為序展出法國後印象派畫家塞尚的肖像畫作品,呈現其藝術風格和創作方法的變化。展品最早可追溯至塞尚於19世紀60年代為其叔父多米尼克繪製的肖像,最晚則包括畫家逝世前為友人瓦利艾創作的肖像。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丹楓Dana”:發現了很多之前沒聽説過的展館和畫廊名稱~

  網友“阿信10”:把握介入度,初始不變

  (1970-01-01)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01 字。

轉載請註明: 女性脱髮竟然是這樣! 男人看完該反思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