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我國唐朝時期的第二位皇帝。英明神武,文韜武略,在他統治時期,唐朝經濟快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百姓生活安樂,這一時期被後世稱為“貞觀之治”,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盛世。唐太宗一共有十四個兒子,在這些兒子中,他最疼愛的除了長孫皇后的第二個兒子魏王李泰之外,就是吳王李恪了。
李恪的母親 李恪有沒有造反?
李恪,出生於公元619年,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母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可以説他的身世是非常顯赫的。李恪自小便顯示出了超人的才華和智慧,讀書、習武無一不精,尤其擅長騎馬射箭,可以説在所有的皇子是無人能出其右的。因此他可謂深得李世民的寵愛,和魏王李泰一起成為最受李世民喜愛的兩個兒子。之後因為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欲意謀反,被揭發之後,供出了李泰也曾經參與此次行動,因此他便廢了李承乾,另立長孫皇后的三子李治為太子,但是再立李治為太子之後,他又覺得李恪的個性十分像自己,於是便動了立他為太子的打算。
但是這一想法遭到了李治的舅舅,在朝中手握大權的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的強烈反對,他擔心李治被廢的話,長孫家族的權力會遭到削弱,因此極力向李世民勸説立李治為太子的好處和優勢。李世民最終拗不過他,只得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李世民去世之後,李治登基為帝,就是後來的唐高宗。此時失去了李世民佑護的李恪被與他素有嫌隙的長孫無忌誣陷為參與了房遺愛謀反一案而被處死,死於公元654年,享年三十五歲。
李恪的母親
李恪是一代明君、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她的母親的身份也十分顯赫,他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李恪在唐太宗的兒子中無論是才能還是品德都是屬於數一數二的,再加上她的個性跟李世民非常相似,因此他恨得李世民的寵愛和信任,但是最後卻因為被大權獨攬的長孫無忌誣陷參與房遺愛謀反一案而被處死,年僅三十五歲。
關於李恪的母親楊妃,史書上記載的內容很少,僅有的一點記錄都是在他的兒子李恪的傳記上。關於它的出生,有一部分人認為她應該是隋煬帝和她的高級妃嬪所生,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他是一般的妃嬪所生,還有更大但的人認為她是隋煬帝的皇后蕭氏所生,但是無論是哪一種説法,都沒有確鑿的證明。而關於她的出生年月,史書上雖然並沒有記載,但是根據她的兒子李恪出生於武德二年即619年推斷,楊妃至少應該出生於隋朝大業初年甚至更早,最晚應該不會超過大業三年。
隨着隋煬帝楊廣先後修建了京杭大運河、長城和洛陽城,又三次征討高句麗,給民眾造成了巨大的負擔,因此一時之間導致怨聲載道,最終引發了大規模叛亂,楊廣在618年3月被大臣宇文化及殺死,同年5月,李淵篡隋稱帝,建立唐朝。而楊廣的皇后蕭氏和楊妃的姐姐南陽公主都被宇文化及給囚禁了。這裏楊妃有沒有一起被囚禁無從查證。在李世民繼位之後,她正式獲得了“妃”的稱號。這應該也是她一生中獲得的唯一的也是正式的封號。
楊妃除了生了李恪之外,還生了李世民的第六個兒子蜀王李愔。相對李恪來説,李愔雖然屢遭貶官和流放,但是還算是壽終正寢,並沒有遭到陰險之人的毒害。
李恪到底造反沒有
吳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他的身份一個是非常顯赫的,但是他最後的結局卻是十分悲慘的:因為被當時大權在握的長孫無忌認為參與了房遺愛謀反一案而被處死。但是歷史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只要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所流傳下來的史料以及對了解一下李恪和長孫無忌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得出結論:李恪和房遺愛的謀反沒有任何關係,他絕對是被含冤而死的。
首先看一下李恪的生平經歷。他出生於公元619年,自小聰明好學,無論是習武、讀書還是繪畫都是樣樣精通,無不得心應手。而且因為他性格沉穩冷靜,跟李世民的個性十分相像,因此自小便深得李世民的喜愛和信任。原本由於他並不是李世民的皇后所生,沒有爭奪皇位的資格,但是因為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和嫡二子李泰都為了爭奪皇帝而起了異心,因此他對李恪十分偏愛,想要立他為太子,這個時候就牽扯出來另外一個人:朝中重臣,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他因為擔心立李恪為太子之後,長孫一族的命運會受到損害,因此他對於這件事表示強烈的反對,唐太宗最後只能作罷。
從這裏可以看出,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他沒有理由學習李承乾和李泰的謀反舉動。而李恪被殺的關鍵人物就是長孫無忌。從前面的敍述中可以看出,他對李恪早就心懷不滿,此時發生的房遺愛謀反一案正好由他全權處理。這是多好的除掉李恪的機會啊,長孫無忌這麼老辣世故的人怎麼可能錯過這個好機會呢!於是他便“義正辭嚴”的向當時的唐高宗李治上奏:李恪也參與了此案。李治和長孫無忌是什麼關係?叔侄關係!李治自然不會懷疑他的話,於是李恪就和房遺愛等人一起被處死了。
李恪的死,長孫無忌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雖然説他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奸臣,但從害死李恪這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胸非常狹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