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生罵人無數為什麼從來沒有罵過蔣介石?
大家都知道,魯迅先生一生嫉惡如仇,被他罵過的人不計其數,涵蓋政界、軍界、學界等各個領域。但鮮為人知的是,在魯迅的一生中,對於當時最大的反動派蔣介石卻從來沒有罵過,甚至連一句批評的話都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
説起來,魯迅與蔣介石也頗有淵源,第一,兩人都是浙江老鄉,一個紹興,一個奉化,兩地相隔不到300裏。在近代史上,這兩人一文一武,絕對是名聲最大、影響最廣的浙江人。
第二,兩人都在日本留過學,且在留學期間加入了革命組織,魯迅加入的是光復會,蔣介石加入的是同盟會,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光復會領袖陶成章,竟然是被年輕時候的蔣介石暗殺的。
第三,兩人都曾經擔任過敢死隊員。魯迅參加的光復會,就是一個以暗殺為主的敢死隊組織,暗殺過清朝不少大人物,魯迅也曾經被安排過一次暗殺任務,他也答應了,但在出發前一天,魯迅又反悔了,對負責人説:“如果我被抓住,被砍頭,剩下我的母親,誰負責贍養她呢?”負責人最終取消了他的任務,改派他人。
在這方面,蔣介石就比魯迅勇敢多了,革命軍攻打杭州時,蔣介石就擔任敢死隊隊長,衝鋒在前。臨行前,蔣介石給母親寫信,説自己誓為革命犧牲,希望母親不要掛念,“恕兒不孝之罪”。蔣介石的母親也深明大義,回信説:“死生一視與義,毋以家事為念。”
當然,也不能就此説魯迅膽小而蔣介石英勇,兩人選擇的是兩條不同的道路。
在早期,蔣介石代表的是革命力量、進步力量,魯迅對他也非常欣賞。在魯迅的文字中第一次出現蔣介石的名字,是在1926年10月20日,在給許廣平的信中寫道:“現在我最恨什麼‘學者只講學問,不問派別’這些話,假如研究造炮的學者,將不問是蔣介石,是吳佩孚,都為之造麼?”
魯迅當年45歲,擔任廈門大學國文系教授,正值思想的巔峯時期,可以看出來,這個時候的魯迅,是站在蔣介石的一邊的。
第二年6月12日,魯迅再一次在書信中提到了蔣介石的名字:“如暑假前後,咱們的‘介石同志’打到北京,我也許回北京去,但一面也想漂流漂流,可惡一通,試試我這個人究竟受得多少明槍暗箭。”
當時,蔣介石正準備北伐,魯迅對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打到北京,自己也可以跟着沾光。
請注意,這是魯迅一生中僅有的兩次在文字中提到蔣介石的名字,而且都是正面的。
隨着蔣介石的勢力越來越大,越來越走向反動,魯迅對他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1930年2月13日,魯迅與郁達夫、柔石等人發起成立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號召爭取言論自由,結果遭到了國民政府的通緝。不過,很有意思的是,這份通緝令公佈了長達七年的時間,魯迅的行蹤也並不神秘,卻始終都沒有被抓起來。
很多人分析説,這是因為魯迅的威望太高,國民黨反動派不敢下手。其實這個解釋並不能成立。在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暗殺的大人物還少嗎?比如史量才,上海《申報》的總經理、總主筆,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絲毫不在魯迅之下,卻仍然被國民黨暗殺了。
實際上,魯迅之所以屢屢化險為夷,只是因為蔣介石對他的欣賞。
1930年12月,有人曾向蔣介石告密説:“現在教育部裏的特約編輯周豫才,就是魯迅,也就是最激烈地反對你的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的發起人和頭子,也就是浙江省國民黨黨部呈請中央通緝在案的那個人。”
但蔣介石不但沒有派人抓他,反而想拉攏他:“這事很好。你知道教育部中,還有與他交好的老同事老朋友沒有?應該派這樣的人,去找他,告訴他,我知道了這事,很高興。我素來很敬仰他,還想和他會會面。”
不過,蔣介石的主動示好,遭到了魯迅的拒絕。但是,魯迅也深知,蔣介石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所以在文章中,魯迅從來不指名道姓地指責蔣介石。
説到底,魯迅先生並不只是一個一往無前的鬥士,更是一個懂得迂迴、懂得避讓的戰略高手。正如當年拒絕執行暗殺任務一樣,魯迅絕不會做這種無謂的犧牲。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後,蔣介石派上海市長吳鐵城去靈堂祭奠,並以蔣介石的名義敬獻了花圈,表達了對這位浙江老鄉的敬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